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锦作为海南黎族的传统工艺,凝聚了黎族独特的文化精髓,承载了黎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体现了黎族女性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是海南黎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开始越来越注重民族地域元素和符号的使用;而当前海南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岛。在新形势下,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黎锦更应将其民族文化发挥到极致,充分发掘其极具价值和审美的民族元素、形象符号,不断创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在现代化社会中生生不息,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2.
去年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上旬,先后在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镇召开了《黎族合亩制和合亩制地区现代化首次学术讨论会》、《中国百越史研究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前一个会议,着重讨论了解放前黎族“合亩制”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后一个会议,集中探讨了古代百越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黎族的族源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达,这种风俗逐渐消失。然而,文身图案作为一种原始艺术,一种民族文化,是记载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南黎族的来源问题曾是学术界长期探讨、争论而又一直未有定论的问题。综观建国前后学术界的见解,对海南黎族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古越族说和南洋古代民族说。笔者以人类学的观点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海南黎族的来源既非纯由古越族发展而来,亦非由南洋古代民族迁徙而来,而是由海南岛上的远古土著居民为主体,兼融古代骆越人、南越人、壮人和汉人等民族成员的成份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海南黎族的宗教信仰,以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即原始宗教为主,具有民族特点,它反映了黎族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特点,反映了黎族居住的地域特征和生活方式。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带动其朴素哲学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黎源新探     
海南岛上有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 ,证明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 ,根据文献及华南地区古代百越各支系活动的情况 ,黎族先民是海南岛上的最早居民 ,与古越人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央王朝对这里统治的加强及其他民族踏上海岛 ,黎族文化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末 ,张之洞在海南面临外国列强威胁和黎族人民不停打击清政府统治的背景下 ,对海南进行了大规模的镇抚和开发 ,并取得一些成效 ,推动了海南黎族人民的进步。其全方位的开发政策为我们今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促进民族共同发展以及民族团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黎族人民举行了一次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黎族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壮举,在黎族历史和中国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后来琼崖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黎族的稻作文明是中国南方稻作文明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透过黎语稻作词汇,可以看到:黎族的稻作文明源于南方的古百越民族,分离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独立而缓慢地发展;近百年来,黎族稻作深受汉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研究证实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质和身体素质是逐渐发展和提高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群体体质水平的发展,会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身体素质的后天可塑性较大,故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等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上海大学生体质发展状况究竟如何?笔者根  相似文献   

11.
黎族民族精神形成并蕴含在黎族丰富的传统文化材料中,其中黎锦是特别重要的载体。黎锦体现黎族民族精神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外围的层面是黎族族群的人与自然和谐;中层次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的女性中心思想;内核是族群的自我中心意识、主观能动性发挥和主体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2.
聚居在海南岛的黎族,有八十一万人。黎族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妇女文身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损害妇女容貌的习俗,在解放后不久已被革除。但是它作为黎族历史上的一种文化习俗,对于民族学研究颇有参考价值,所以笔者将在本民族中耳闻目睹到的有关情况向读者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3.
黎族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在文化发展方面,是比较孤独、鼻塞和落后的,其文学发展也是低层次的,缓慢的。但是,作为一个民族,他仍然有着本民族的感情、气质、理想和愿望,在历史变化的过程中,他们跟其它的少数民族一样,都在竭力创造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口头文学,并随着时  相似文献   

14.
海南黎族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是黎族的主要聚居地,20世纪初至今,海南黎族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纵观国内的学者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40年代,国内黎族研究兴起,对黎族“志”和族源的探讨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以民族识别和社会历史调查为主的黎族研究,沿着“志”、“史”两条线索展开;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黎族研究蓬勃发展,多领域、宽视角的民族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改革时,五指山区的黎族社会被认定处于原始父系氏族公社解体阶段。但大量的史料表明,宋代海南岛边缘地带的黎族封建化程度已相当深,这说明古代黎族地区社会形态差异相当大,本文试图对宋代黎族地区社会形态进行剖析,以求得到指正。一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最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发展状况对社会经济形态性质有着决定作用。宋代黎族地区已零星地使用铁器。苏氏父子在咏黎族地区农事活动的诗中常有“鉏”、  相似文献   

16.
黎族文学的发展是相对缓慢的,因此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为黎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实现健康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很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第一代著名黎族作家龙敏的作品进行综合解读,揭示黎族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困惑,探讨海南黎族作家文学创作应如何超越自我的局限性,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对英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海南黎族的民族文化使海南黎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其它地区学生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对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黎族是我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的白沙、保亭、乐东、琼中、昌江、东方、陵水、三亚和通什市境内,也有散居在自治州毗邻各县的一些地方,因此,黎族民歌的分布也主要在以上地区。黎族和我国其他的兄弟民族一样,擅长歌舞。他们的民歌有着丰富深刻的感情和优美动人的曲调。黎族民歌直接反映了黎族人民生活各方面的丰富内容,它产生在黎族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是黎族人民天才的集体创作。表现手法朴实形象,风趣诙谐的黎族民歌,是我国各族民歌百花园中绚丽夺目的一枝。黎族是由“黎”、“杞”、“侾”、“本地”“美孚”等几个支系构成的,由于他们各个支系之间的居住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等等的差异,形成了黎族民歌多姿多彩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海南黎族习惯法价值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习惯法形成于黎族在干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黎族习惯法中不仅可以看到黎族人民对本民族社会内部、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秩序价值的追求,其对待非婚生子女的态度以及“赔命价”制度凸显了其对效益价值的重视。同时,黎族习惯法中所蕴含的正义、民主价值从执行者的公正无私以及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的民主参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具有独特的家屋模式和社会结构特征。文章借鉴"中间派群岛"家屋社会建构模式理论,通过对黎族家屋及其三角灶的文化象征、家屋与亲属关系以及家屋在社会交往中所建立的网络关系三个方面的讨论,提出黎族是以家族长为向心力的"中心型"家屋社会,在与家族关系并重的横向社会延续中,以好客习俗与互惠机制发展出由家屋到家族外的圈层结构和多种互惠形式并存的内在整合机制,进而实现了无文字黎族特有的家屋社会秩序及其文化延续,展现出海南黎族家屋社会的文化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