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各国采用的违宪审查制的类型不同,但建立违宪审查制的理论基础是共通的.将宪法的最高法规性作为违宪审查的理论依据是实施违宪审查制国家的共同认识;保障基本人权是宪法最高法规性的基础价值所在,也是近代宪政的真正目的所在;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国民基本人权,从而达到一种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是宪政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违宪审查制赖以存在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司法权在民主法治国家,是维护法律实施和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立法权或者行政权侵害基本人权时,作为基本人权的救济手段的司法权往往担负着"宪法守护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从权力到权利:解读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劲松  毕慧 《浙江学刊》2005,9(3):145-147
我国法学理论界对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的研究简单肤浅、难以深入,没有全面揭示两者关系的真正内涵.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法学研究视宪法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体现,而不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现.从宪法与人权保障的关系中把握宪法的最高性,进而认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内容特质,是解读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1982年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新中国以成立以来所制定的前三部宪法及法律也都有类似的规定。1983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首次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1982年宪法第10条做了如下的修改:“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律的规定转让。”这不仅表现为在观念上对我国所有权传统理论的大胆突破,也  相似文献   

4.
明治宪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放  范晓阳 《日本研究》2004,7(1):75-78
明治宪法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明治宪法的诞生,才使古老的亚洲有了宪、议会、选举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法典。明治宪法对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日本,在集中权力、财力、人力以维护民族独立、统一和建立近代工业、文化教育方面,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此,它曾为当时亚洲其他落后国家的进步人士所向往和效法。  但是,明治宪法所规定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本质上是利用“天皇大权”之名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形式,行维护少数军阀、官僚、贵族、财阀利益之实的寡头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在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中,如何解释成文宪法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原意主义或曰原旨主义是指依据制宪者的意图或宪法条文的原初含义来解释宪法,是美国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宪法解释方法。自这一理论提出以来,原意主义宪法解释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理论观念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复杂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宪法的切实实施 ,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国均建立了不同的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我国现行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建议从几个方面者手 ,进一步健全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德沃金的道德解读——一种宪法解释方法论的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进学 《浙江学刊》2006,(4):156-162
德沃金的法学理论,不仅是关于权利道德与原则的学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宪法的道德解读的实践学说。宪法道德解读方法在宪法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对话的天桥。在德沃金看来,“道德解读”就是一种“解读和实施政治性宪法的特定方法”,其特点:一是它所适用的条款都是具有抽象性的道德原则概念,二是适用方法的最终主体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三是为长期的宪法传统和司法实践所认同;然而,道德解释并非赋予了法官以绝对自由裁量权,它要受到宪法原则和宪法的整体性双重制约。道德解读是德沃金所倡导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宪法解释方法的新方法,具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宪法权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念形态的宪法权威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具体的价值目标,它通过夺取国家政权、制定科学的宪法、进行系统的配套立法、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之四大环节,可以转化为包括民主政体、统一完备的法制、宪法实施保障机制三方面的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观念形态、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作就是现实形态的宪法权威,其表现是宪法对于社会关系主要参加者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其状况取决于深层社会历史条件的成熟程度,其树立和维护的途径是宪法变迁。在我国现阶段,亟待树立“宪法至上”和“宪法也是法”的观念,正确处理宪法与改革的关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机构和宪法解释、修改、控诉及违宪责任的制度,从而确立和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9.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是宪政史上历来为一切统治阶级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执行新宪法的过程中,在理论上弄清宪法的最高权威性的内在根据、重大意义和怎样保障宪法的最高权威等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一、宪法最高权威性的内在根据 权威性是法律尊严的表现,凡法律都有其一定的权威性,宪法则具有最高权威性。宪法的权威性不是凭空形成或随意确定的,而是有其内在的根据。 首先,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适应特定的政治、经济关系需要的产物,它的存在有其客观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  相似文献   

10.
肇因于中国特色,我国的法人基本权利保障问题本不突出,但在市场经济运行多年之后,法人的基本权利保障日显重要,其中最值得探索的部分,就是法人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在我国的实践情形与展望.本文自探究法人得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入手,从宪法层次探究适于法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内容,同时参考德、美、日等国之相关宪法理论或规定,以寻求当法人之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得以主张精神赔偿的(宪法)法理依据,最终证之私法人在我国的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适切性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赵瑞政研究员等撰写的《中国农民养老保险之路》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 ,采用全视角对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进行全方位透视的拓新之作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赵瑞政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发展与应用社会学研究 ,对于中国现代化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农”(农村、农民、农业 )问题颇为关注。他曾于 1 990年主持国家社科“八五”重点课题《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 )经济社会调查·肇东卷》的调查 ,其中农民养老保障是重要内容之一。 1 998年 ,他中标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课题《肇东市农民养老保障研…  相似文献   

12.
法学家与政治学家在理解问题与思考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宪法的理解也不同.图施奈特的厚宪法/薄宪法范畴与他的大众主义宪法理论的缺陷在于,在一个没有健全民主制度的国家,无法实施;佩里的第一宪法/第二宪法范畴与宪法原则第一的宪法解释理论无法解决传统宪法原则与新的宪法需求之间的矛盾,因而不适用于社会转型国家;尼诺的历史宪法/理想宪法的范畴与法院裁决正当性和个体行为正当性推理的理论,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论证,并且容易给他国以干预内政的机会;芬恩的法律宪法/公民宪法范畴与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尚未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是本末倒置;立法意义上的宪法/司法意义上的宪法这一范畴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诸范畴与理论中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并有利于作为制度的宪法的实施与维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1997年我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设立以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将从一般单一制变为特殊单一制,并出现“一国两法四法域”的现象。大宪法是相对于我国以往和现行的基本上只在大陆内部实施的四部宪法而言的、由数个文件组成的、将实施于四个法域的单一宪法,是与我国今后特殊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相适应的一种特殊型的宪法,除其主体文件——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外,还将逐渐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台湾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它既有别于联邦制类型的宪法,又有别于一般单一制类型的宪法;既有别于单一文件宪法,又有别于一般复式文件宪法;既有别于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又有别于一般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乃是"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自1949年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确认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宪法历经数次与时俱进的修改,"和平发展"战略实施模式也屡经历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所调整。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历部宪法的条款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指出"和平发展"虽然仍未明确写入宪法,但是始终蕴含于宪法之中。本文认为,只有在适当时候,将"和平权"载入宪法,修订一部"和平宪法",才是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宪政视角下的公民基本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成员的个体自主和自由在法律上的反映,是对于公民不可缺乏不可取代的母体性权利。对基本权利的保障是宪法精神的终结所在,也是宪政的核心价值。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列举性的规定,修正案将“尊重和保护人权”“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载入宪法则表达了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宪法运行机制缺陷,造成了对宪政实现的阻碍。面对我国的现实情况,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应成为当代中国宪政的起点,作为一种途径和手段,基本权利诉讼是中国宪政实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民生之路的宪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宪法角度来看,民生是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维持基本生存基础上的有尊严的生活,体现为公民享有的宪法社会权.民生与宪法密切相关,民生是宪法的宗旨、目的和重要内容,宪法是民生的根本保障.宪法保障民生的路径有三个;一是基本前提.即明确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宪法义务;二是具体表现,即政府采取再分配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有效手段,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绩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首次提出,1982年宪法确认的法律监督,是我国国家制度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重要历史意义的立法事件.由于种种原因,法律监督的历史意义未受到重视,并导致法律监督的基本理论和制度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制定一部<法律监督法>,以更加全面认识我国法律监督产生的历史价值,促进我国法律监督的基本理论研究.没有<法律监督法>的法律监督不但不合理而且不现实.  相似文献   

18.
蒋海松 《学术交流》2015,(3):99-104
"人权司法保障"这一重要命题首次进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权保障的战略突破和顶层设计。从静态的人权立法确认进展到动态的人权司法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了落实这一战略规划,需要推进司法改革,确保诉权落实,探索司法实施宪法的有效机制,做好制度配套及协调。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人权的基因,但缺乏客观有效的制度保障。对此,既不能堕入法律东方主义者的偏见,更不能重陷文化保守主义的迷恋。高扬人的自由精神并客观保障其外化的权利是社会转型的关键,也是创新、提振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特区的宪制性法律,其第11条第1款规定,香港实施的各项制度、政策均以本法规定为依据,这在法律上保障了"一国两制"方针所要求的香港本地制度、政策的自足性、独特性与稳定性。因此,这一条款可称为"基本法的自足性条款"。这一条款从宪法第31条延伸而来,所以具有宪法层面的保障作用。在司法层面,香港法院有权根据这一条款化解可能出现的法律冲突,从而维护"基本法的自足性"。  相似文献   

20.
1 98 2年宪法制定后 ,围绕宪法监督制度 ,学术界已出版专著近十部 ,其中的三百二十多篇论文 ,对宪法监督的概念、对象、范围、方式、模式、基础、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及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这种讨论肩负着制度改革和建设之理论先行的使命 ,对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深有助益。但其中所呈现的莫衷一是的局面表明 ,要完成这一使命 ,学界尚有诸多未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