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瑞红 《文史哲》2004,24(1):124-128
纨绔主义既是一种凡俗的生存风格,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诉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文化的审美性质态。纨绔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审美性因素在这个运动中不断增强的过程。纨绔主义自身蕴涵的矛盾以及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化,终于使其陷入唯美与媚俗、先锋与颓废的尴尬处境。纨绔主义的困境,深刻反映了审美现代性中的矛盾命题。  相似文献   

2.
陈瑞红 《学术研究》2003,24(12):121-124
纨绔主义既是一种凡俗的生存风格,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诉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文化的审美性质与态度,纨绔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审美性因素在这个运动中不断增强的过程。纨绔主义自身蕴涵的矛盾以及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化,终于使其陷入唯美与媚俗、先锋与颓废的尴尬处境。其困境深刻反映了审美现代性中的矛盾命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王尔德喜剧中一系列浪子形象 ,探讨王尔德纨绔主义的审美主义特征 ,涉及社会身份、哲学观念、伦理态度、美学趣味以及同性恋视角等相互联系的几个层面 ,指出王尔德纨绔主义所面临的困境 ,是对主体审美感性因素强化和夸大的必然后果 ,其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反映了审美现代性自身所固有的矛盾和曲折  相似文献   

4.
徐日君 《理论界》2007,(12):146-147
本雅明是20世纪前期德国重要的思想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其在《若己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这部现代社会寓言式的书里以波德菜尔为切入点和材料,探讨波德莱尔所处的时代,探讨诗所产生的时代给人带来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5.
潘道正 《兰州学刊》2010,(5):174-177
美学的诞生其实源自一种古老的区分的冲动。出于同古典美区别的焦虑,波德莱尔竭力寻找现代生活的美,并提出了美学上的现代性。波德莱尔的“现代美”源自当下丑恶的现实,是经过艺术化后的产物,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激情、现代精神和道德诉求。波德莱尔的美学现代性不是丑的现代性,而是审丑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乔国强  陈娴 《江汉论坛》2007,(2):107-110
王尔德通常被认为是一位在创作中宣扬"唯美主义"、在理论上反对现代主义的作家.事实并不尽然,王尔德在"理论"与"实践"中常常有不相一致的地方.他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秉承了波德莱尔关于"审丑"等理念,实践了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精神.本文试从分析比较王尔德与波德莱尔之间的"师承"关系入手,阐述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是如何"玩弄"罪孽的并藉此指出<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自我的教化":田纳西·威廉斯和福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在他的代表作《性经验史》(三卷)中通过对古西腊和罗马时代有关性行为和性道德的分析,探讨了一种关爱自我的“生存美学”,提出个体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伦理追求。福柯的“自我教化”的思想为我们理解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剧本《夏日与烟》提供有意义的新视角。在这部剧中,约翰代表肉体,阿尔玛代表精神。他们在相互的影响和启发下发生转变:阿尔玛逐步摆脱性压抑而恢复健康,约翰实践性节制从而事业有成。他们实践自我改造的人生历程体现了福柯关于“自我呵护”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癫狂边缘的审美诉求——感悟福柯的"哲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似乎已成为了上个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但其哲学试验就像在其精神导师尼采那里一样,实际上都是"上帝死了"之后无家可归的现代人的某种精神赌博和灵魂冒险.这个过程既体现为一种审美诉求,又具有某种可能会导致哲学主体疯癫的歇斯底里性质.本文通过对福柯的"哲学行为"的现代性实质及心理实质的探考,试图对现代西方人文语境里某种精神"病症"进行诊断,以期唤起某种新的心灵期待.  相似文献   

9.
福柯晚期将视线转向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关注自我技术。福柯以自己的理解阐释西方古典学,对书写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其伦理学的大厦。书写作为福柯探讨的重要自我技术手段之一,是精神修炼、塑造自我的重要方式。福柯的伦理学指向自我与自身的关系,把自我看成是建构的过程从而否认自我的先在性本质。福柯的理论思考永远都是面向现实的,关注个体人的。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思想始终以知识—权力为主线,以知识为核心.福柯对知识社会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套颇具社会学色彩的话语分析模式.与知识社会学中其他语言学转向进路相比,福柯的话语分析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拒斥一切内在性,着眼于知识的外部空间.福柯式话语分析极大地拓展了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范围,并且创新了研究方法;但是,由于话语既有外在性又有内在性,福柯片面强调话语的外在性并把外在性和权力联系起来,忽视了话语中的情境性和行动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