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巍成 《理论界》2008,(1):150-151
转喻一直被认为是英语中的一种重要修辞表达方式。上个世纪认知语言学的出现重新诠释了隐喻和转喻概念,指出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认知方式。本文对英语中的转喻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从三个方面考察了英语的转喻表达。  相似文献   

2.
名词“动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的认知理据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仿拟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行为。形式上的仿旧和修辞上的创新构成仿拟的两大要素。形式上的仿旧是一种认知模式,包括语言形式和内涵的认知。修辞上的创新是认知语境效果的表现。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语仿拟修辞,将有助于ESL/EFL学习者通过语言认知、语境习得和文化转译三步实现仿拟的学得。  相似文献   

4.
英语幽默话语具有间接、含蓄、出人意料等特点,以事物相似性或邻近性为基础构建事物间借代关系的转喻思维方式是解读英语幽默中乖讹的产生和消解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此选取概念转喻框架中的重要概念——认知参照点概念和言语行为转喻概念,结合实例,说明转喻对于部分幽默话语生成和理解的重要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在《突显、激活与转喻的实现》一文中,李文浩和齐沪扬提出了认知突显是转喻的动因而非机制这一观点。该文认为,该观点忽略了转喻目标义突显的可能性,仅考虑到转喻来源义突显的情况,因而是不全面的;同时指出,转喻目标义突显也是成立的,目标义突显不仅作为转喻机制之主要表现形式,而且也是人们使用转喻这一认知手段的根本目的。来源义突显与目标义突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转喻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理论探索和实证应用两方面对15年的国内外有关认知修辞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爬梳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修辞的认知属性、认知修辞框架的建构、特定修辞格或语言现象的解读几方面展开。认知修辞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上还有发展空间,可以将"修辞"的两种属性合二为一,扩大其研究单位,探索综合性、普适性的研究框架,引入实证性方法,重视从话语接收方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言中的转喻进行了如下的探讨:转喻性的表达是思维在语言层面的体现;语境依赖性是转喻的显性特征,转喻的表达和理解是在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层面得以实现的;对转喻的语境依赖性进行分析能够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语言的认知属性。  相似文献   

8.
心灵与意识问题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议题,而与意识问题紧密相关的,则非“认知”莫属.因此,从认知角度切入探究信息传播机制成为主流,意识表征、认知语境以及隐、转喻思维三个方面则成为探讨认知传播学的哲学基础.首先,意识的表征在空间上具有全局分布性;其次,认知语境的建构离不开大脑认知图式与知识的激活,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一种隐、转喻的思维方式;最后,认知传播区别于以往传播学的5W经典模式,重点探索的是传播过程中思维如何得以被理解,这一过程需经历模式搭建、图式激发、选择记忆、行为形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转喻认知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形容词转类现象的认知理据及其语用效果。形容词和名词的互转主要涉及“范畴或事物转指属性”或“属性转指范畴或事物”的转喻认知模式;而形容词和动词的互转则基于“结果代行为”或“行为代结果”转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词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在其生成背后,有着人类的认知动因。隐喻、转喻这两种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在网络新词的变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此将从语音变异、词义变异和词性变异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理据,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郭庭军  贾德江 《云梦学刊》2009,30(4):139-142
英语中词汇转类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名词动用又是其中最活跃的一类。动物名词动用现象是名词动用中使用频繁、特色鲜明的实例,其实质是一种认知思维过程,其中概念转喻和隐喻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认知思维对各种类型的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汉译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后,转喻的研究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被认为是比隐喻更基本和更重要的认知机制,涉及到语言现象的各个方面。而报刊英语又有大众化、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内容最贴近当下的生活,包含最新的信息。以报刊英语的新鲜语言为语料探讨转喻的认知机制,可将其分为理想化认知模型、心理通达说、突显说、概念整合和激活扩散五个方面。总结归纳转喻认知机制的模式及其应用的重要原则,旨在指导人们更好地欣赏报刊语言的简洁、政治效果,解读美英报刊文章,了解西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英语习语的语义理据,用三种认知机制即隐喻、转喻和常识分析了它们的语义推导过程,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英语习语意义的可分解性,以及三种认知机制对于理解习语意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的建立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认知隐喻的研究还存在着与修辞隐喻界限不清的问题.本文讨论的是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认知隐喻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凝固性等特征,修辞隐喻不具有这些特征;认知隐喻从根本上说是语义现象,修辞隐喻则是语用现象;认知隐喻是相似性先于隐喻,修辞隐喻则是隐喻先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丛丽 《理论界》2006,(2):194-195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语言现象,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认知学、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隐喻的认知本质。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6.
岳好平  李琪 《云梦学刊》2010,31(4):142-145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传统语义学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多个义项的产生是任意的。认知语义学认为,词义的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而转喻是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根据转喻的概念和本质可以将转喻分成部分指代整体、整体指代部分、部分指代部分三种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词有很多义项是通过转喻思维实现的,其义项延伸方式与转喻分类方式相对应,是用突显的方面指代同一认知框架内相邻但不突显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孙南南 《理论界》2006,(11):187-18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现象和认知现象。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隐喻的认知机制和隐喻能力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认知作用。隐喻能力应该和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隐喻能力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及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词是由汉字、拼音字母、数字、英文四种符号系统构成的,具有凸显音响形象、运用隐喻转喻、跨认知域映射和事件概念化的认知特征,网络语词的语义识解策略主要是循音响形象求义、循认知域求义、循源事件求义。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江淮论坛》2013,(5):173-17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从空间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个角度,对阿拉伯各国国歌中出现的隐喻进行分析。这些隐喻的选择、变化和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反映这些国家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现实,更体现了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