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期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经周折;社会主义革命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农民土地问题,并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革命后期农民土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和基本任务之一。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已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对农民土地问题也在一定意义上进行了酝酿。然而,到大革命后期,农民运动已发展到强烈要求土地的高潮时期,却没有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本文试就大革命后期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同共产国际的关系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和农民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是始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并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农民来说,财产性收入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虽然较小,但其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大。而土地财产性收入在农民财产性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贵州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探索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贵州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并和全国以及我国发达省份地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相对比,力图探索提高贵州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土地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向农村的纵深推进,我国农村正由"全耕型"向"半耕型"演进,转型期的农民、农村、土地问题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建设新农村,必须深刻认识农民、农村、土地问题的现状、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把握政策方向和工作重点,以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与愿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入户访谈法对山东省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及愿望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农民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土地整理,但参与不及时、不深入,农民对土地整理存在自己的愿望。研究认为,应建立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成立土地整理农民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广泛地、有组织保证地全程参与到土地整理中。这对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土地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但理论界及业界对土地确权仍存有疑虑:一是确权是否会导致土地私有化;二是确权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三是确权可能有违初衷,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对于这些问题,应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发,结合马克思产权理论和中国农村国情,厘清农村土地确权不是土地私有化,土地确权有助于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保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土地确权后的土地流转应在农民享有土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即农民享有长久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获得合法合规的土地流转租金与履行耕地保护义务、遵循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农村土地科学、规范、有序流转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土地对农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而保障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合理的土地权益,对深化两地农业合作意义重大。由于当前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完整以及农民自身保护能力较弱等原因,致使合作中农民的土地权益遭到侵犯。为此,应当通过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农地租赁市场、创新农地合作模式以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式,来维护合作中农民正当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唐代中叶,中国古代社会即开始向近世过渡,这一过程至宋已完全确立.在这一历史变革中,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极为显著,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均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而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增强,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要求获得更大的土地自主权.唐中叶,均田制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兴起正是这一要求的反映:而土地私有产权的加强,在制度上,经济上更进一步保障了农民己取得的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12.
土地、政策与农民心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中国农民是靠土地生存的 ,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手段 ,更是农民财富和社会身份的象征。由于对土地的过分依恋造成农民的平均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变化引发了土地与农民关系及其心态的变化。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尔后实行的集体化道路和农民的恋土情结发生了严重冲突 ,改革开放使农民再一次成为土地的主人。对于世纪末的农民而言 ,土地是必需的 ,但不是唯一的。土地情结由浓变淡是 2 0世纪农民观念的最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户均不超过0.667公顷(10亩)的小农经营条件下,农民个体土地权利的扩大,也意味着村社集体土地权利的弱化;而村社集体土地权利的弱化,又可能使得农业基础条件更难改善,农户的农作更加艰难。文章分析了分田到户以来农村土地问题逐步演化为农民权利问题的逻辑和农民土地权利的增加与农民陷入农业生产困境的内在关系,认为,给村社集体一定的调整土地利益分配的权利是~件造福农民的基础工程,也应该是我国未来农地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从农民权益视角,聚焦于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现状、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原因、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评述,有利于深化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突破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和农民土地权益的研究中过于纠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破立之争的局限,确立与乡村治理研究相结合,增加实证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的大视野,拓展研究范域,丰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土地产权还给农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作为务农的社会群体,其生存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土地,因此杜老(杜润生,2003)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永恒主题。土地制度问题贯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部某省三个村庄的土地调整显示,农村土地问题并不只是农民权利问题,而是与村组权力相关联,农民的土地权利是以村组的土地权力为保障的。村组的土地权力在当代中国农村主要表现为村组的土地调控权,这种乡村地权是当代村组得以维系的基础,是农民“成员权”意识的主要来源。在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利与村组土地权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农民土地权利需要村组权力的保障才能得以实现,而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利,村组的土地权力也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是农民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农民家庭及子孙后代长远的生产发展权和生活福利权,是涉及诸多关系与矛盾的综合性制度和政策问题。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揭示现行制度下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受侵害的症结,认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是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农民对于土地的依附性是农民从事土地生产的前提性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民出现了自愿性失地与被动性失地的两种状态,城市化的需求同时也导致农民出现身份边缘化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革.因此,改变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一个必经过程,赋予农民对于土地的有限所有权,提升农民的社会层次,为农民的城市化设置准入性门槛,在保证土地有效使用的前提之下,提高农民对于土地的有效掌控权与发展权,这对于改善农民的财产性利益的比例配置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