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的国债概念有待商榷,应以中央政府债券表述。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出发,迫切需要完善中央政府债券法律制度。在中央政府债券法律制度中,中央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是需要予以法律规范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股指期货是我国的新生金融衍生工具,它的出现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完善,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从弥补市场失灵、保护投资者利益、稳定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必须加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监管制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深入剖析我国相关监管法律制度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法律体系、合理分配监管权力、建立跨市场监管制度以及优化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推进我国巨灾债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巨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的潜在压力巨大,推进巨灾债券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具体操作环境下,开展巨灾债券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市场、技术、法律监管、税收等。因此,"营造环境、建立指数体系、做好发行试点、稳步推进",是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客观地分析评价了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借鉴海外创业板市场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与措施,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创业板风险控制法律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方债置换是国家为解决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问题、减缓地方财政压力而设计的政策性工具。作为一种具有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地方债置换本身具有财政风险金融化特征,但不能将其等同于域外的QE政策。针对地方债置换所存在的几大风险:债券利率未能实现市场化、增量债务增加带来的地方债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信用风险指数上升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未来违约风险的加剧。结合域外实践经验,建议对完善我国地方债置换法律规制可参照以下路径:首先,构建地方债置换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其次,强化地方债置换法律监管机制;再次,确立地方债置换长期问责制;最后,完善地方债置换财源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的法律虽然已经对保护投资者权益作出了规定,但过于原则,一些重要制度缺失,债券受托管理人独立性不强,债券保险与担保制度缺乏,债券偿付保障不力,投资者风险教育制度也不健全.在发债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立法应侧重保护债券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的法律虽然已经对保护投资者权益作出了规定,但过于原则,一些重要制度缺失,债券受托管理人独立性不强,债券保险与担保制度缺乏,债券偿付保障不力,投资者风险教育制度也不健全。在发债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立法应侧重保护债券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将法律风险纳入了银行资本监管框架,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的完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当积极借鉴《新资本协议》体现的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监管理念,通过制定监管指南的方式,从明确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引导商业银行完善管理法律风险的组织结构以及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管理法律风险的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法律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风险是具有或然性的损害源,防控法律制度要着眼于食品"从农田餐桌"周期中的风险存续规律,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这一社会利益为本位。针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立法中存在的防控制度构成部分缺失、制度因素间协同水平不高、风险信息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国际合作机制缺失等不足,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遵循系统性指导思想,通过确立法律监督权保障公众利益的中心法益地位,调整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配置模式,提高监管权行为的科学性、有效性,完善风险信息保障制度和风险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国际法律合作,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法律资源提高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的系统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更加灵活的投资方式,私募基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然比较晚,但发展迅猛,已经具有相当庞大的规模.就是这样一种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举足轻重的私募基金,我国法律却没有明确其地位.其市场准入、运作模式及法律监管更是无法可依.很多私募基金都处于违规操作状态,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应当完善配套立法,确立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建立以证监会、私募基金行业协会、商业银行三重监管的私募基金法律监管机制;建立私募基金市场准入制度和评级制度,从而实现对私募基金风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中央政府行政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地方公债融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SP(状态-结构-效应)分析范式,围绕地方公债发行各参与方所产生的依赖关系,分析评价了现行中国地方公债融资管理制度现状,探索了中国地方公债融资制度的变迁方向。研究认为,不同的利益方对于中国地方公债融资制度的效应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评价,进而影响到制度选择与安排;中央政府行政控制的放宽与相关制度的完善将是未来中国地方公债融资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纵向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体制改革所引起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动情况;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失衡在财政体制上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分税制重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本文认为,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实行分税制和分权制,必然要求以财政及其它经济手段作为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债券市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是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行业与债券市场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联结机制。我国高等教育的债券融资制度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国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地方政府债券,允许有条件的高校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大学债券。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环境风险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府际关系则是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我国现有的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在政府间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上都具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失灵"。对此,应在横向关系上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纵向关系上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建构良好的环境风险治理府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债券近几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债券市场越来越趋于成熟化,总体趋向一个良性的状态。政府债券的本质是政府通过公共经济政策之手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50年长期国债的发行备受市场瞩目,这是一个跨经济周期的期限最长的国债类型,它在深化债券市场建设、完善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和长期定价基准方面对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投资者风险和需求单一问题上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对此,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设想,希图使它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巨灾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商业化、事前补偿的巨灾保险有助于最大限度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的效率、最小化巨灾事件的经济后果,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的巨灾风险商业化管理新模式。新模式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巨灾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并担当极端损失事件的最后保险人;巨灾风险的经济后果主要由受灾者、(再)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共同承担,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负责制定政策并促使巨灾风险商业化关系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监管,形成良性的制约机制是执政党和政府在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课题。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现有的中央企业高管人员问责机制还存在着问责主客体欠明确、问责体制欠协调、问责机制欠完善等不符合现实监管要求和制度设计不够严谨的问题。当务之急,应理顺中央企业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改善问责机制发挥的制度环境,界定不同问责主体的权责,从法律上明确被问责者的责任承担范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8.
粮食直补:中央、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粮农与地方政府对粮食补贴政策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漠视现象,应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政府与粮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得出基层政府的发放成本以及粮农的种植风险补偿是影响粮补政策实施效率的两大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以及在保证政策实施效率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市政债券起源于美国,是政府为筹集城市建设所需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且成功的应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市政债券的推出不仅解决了地方政府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债券市场,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界定市政债券的概念,详细阐述中国市政债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说明其面临的风险问题,并最终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以2014—2017年省级政府发行债券时披露的信用评级报告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债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政府债券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不足,财政管理失衡导致不同政府会计指标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财政实力不均导致不同地方政府选择性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缺位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因此,应当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化改革,以激发市场主体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制定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以规范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加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