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各国为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通过大量举借外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加之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经济政策失误等原因,从而产生了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因此,向IMF申请贷款就成了各国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以IMF贷款框架改革为视角,基于IMF的宗旨和职能来论述IMF在主权债务危机解决中的定位和作用,通过分析IMF贷款框架改革后仍然存在的不足,对其今后进一步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主张免除严重负债国债务的意见正在得势。免除债务有可能制造“道德风险”对贷款资助的发展项目和计划运用业绩标准 ,把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和计划中止并免除其债务 ,有助于降低这一风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禁止有关援助机构在从免除债务受益的国家中从事这些以及相类似的项目和计划。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的地方高校是我国地方高校债务风险的主体.化解中部地区的地方高校债务风险,应遵循既要立足现在,更要着眼长远的化解思路,实行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和新增贷款产生,把短期商业银行贷款置换成为中长期银行贷款,中央、地方政府共担债务部分偿还责任,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稳妥推进高校土地置换,通过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筹集债务偿还资金,从拓宽投融资渠道着手构建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联营、合资、兼并、分立等一系列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悬逃、废逃国家银行贷款本息债务的现象,这种以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代价的悬逃银行贷款债务而获得的利益称为逃债租金。本文分析了逃债租金的形成基础、创造、分割和成本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高县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思考彭文俊,高献峰安福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994年底愈期、呆滞、呆帐贷款占贷款余额平均20%多,其中“两呆”贷款占贷款余额近10%,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原因既有国家体制政策干预和企业经营不善,逃避债务的外部因素,又有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CFPS2016年和2018年两年的家庭数据为样本,利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估计,研究了家庭负债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债务对消费升级具有不同影响,家庭债务和住房贷款的增加不利于家庭消费升级,但其他消费类、经营类贷款的增加有助于消费升级。多举措增加家庭收入、财富仍然是促进消费升级的主要途径。家庭债务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在城乡家庭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间存在差异,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的债务增加对消费升级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元化的债权人主体结构、传统的国家债务重组方法的局限性、IMF贷款援助政策的非合理性,以及新兴的契约办法的先天不足等现实情势,把国家债务重组改革引向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向,IMF国家债务重组机制应运而生.国家债务重组机制借鉴契约方法的实践经验,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为核心,但其内容较之后者更丰富,适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能够从制度上保证债务重组程序的效率与公平.我们认为,国家债务重组机制是在契约方法的基础之上,并且针对其固有缺陷发展起来的解决债务危机的理想方法.尽管在现阶段建立国家债务重组机制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是该机制仍然是国际社会为解决国家债务危机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合约视角下的乡村债务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债务屡禁不止,高违约率与高缔约率并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乡村债务合约是高度不完全合约以及乡村组织的行政性身份和债务资金用途的公共品属性.单方面禁止金融机构向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贷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应从以法律法规或合同形式明确规定乡村组织缔约时的身份和债务资金的具体用途及建立通畅"违约→缔约"的信息反馈机制两个方面来解决乡村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大的阻碍之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将很难继续进行,势必对国民经济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解决债务问题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一、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及其现状国有企业债务问题,一般说来有两种表现:一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二是存在大量不良债务.之所以称之为问题,是已形成的债务尚无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且由此衍生的新债务仍在不断形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的绝对值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是相当高的,企业和银行都负担沉重.国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达8000亿元,仅利息每年就需支付数百亿元,若按1990年企业利润水平计算,即使企业将全部利润用于还贷,偿还贷款也需18年.同时,银行也被企业的不良贷款拖得举步维艰.银行面临破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与银行债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张翅一、有关情况的调查交通银行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而根据洛阳交行信贷部提供的数字,该银行成立不到两年便已有半亿贷款无法按照合同营运生息成为或正在成为风险贷款。其中,工业贷款风险额为1028万元,商业风险贷款为...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国有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对目前国有企业债务怎样进行重组?根据国外企业债务负担的情况和一些国家对企业债务进行重组的经验,现提出以下思考。 一、关于企业合理的负债率 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但问题在于要适度负债。一般地说,企业的资产贷款负债率(Z)应有所控制,其控制条件为:  相似文献   

12.
刘新华  常银 《学术研究》2023,(2):105-111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央行“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信号无法真正地释放流动性,原因在于准备金作为一国中央银行的债务,是一国最具清偿力的基础货币,其能否进入经济体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内生需求”。商业银行根据经济体的信贷需求自主地向有偿付能力的借款者提供信贷,贷款的同时创造存款,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债务,银行债务的清偿需要准备金。商业银行的信贷逻辑为贷款→存款→准备金,而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准备金→贷款→存款。可见,准备金的多寡是由经济体内生决定,中央银行无法自由“裁定”准备金的供给规模,其外生设定的“法准率”也无法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因此,央行“降准”就必然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判断缺乏说服力,相反主权政府“量出为入”地加大财政赤字才是精准“净注入”流动性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和《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的修订标志着土地储备机构贷款融资模式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许多地方的土地储备工作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窘境。破解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窘境的出路在于允许土地储备机构进行私募股权融资。以私募股权融资代替部分债务融资不仅可以降低土地储备机构的债务风险,减少土地收储过程中的利益冲突,还有利于控制储备土地一级开发的成本,符合国家控制土地储备债务风险和调控房地产价格的双重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银行体系中不良资产过大与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相配合,构成我国近年来银企之间债务关系扭曲的基本格局.关于银企之间债务关系扭曲原因的形成及其整治,金融界和学术界多从规范银行行为和企业行为方面展开讨论,这固然重要.但根本的还是政府行为的规范问题,即银企债务关系扭曲的背后,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为的严重扭曲,扭曲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了大量没有供给保证的超规模贷款,或者叫做“空心投资”.一.银企债务关系双向扭曲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5.
季洪跃 《理论界》2000,(2):20-22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正确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激发全体劳动者创造热情 ,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在产权制度改革中 ,企业的银行不良债务是制约这项改革的重要因素 ,合理解决企业不良债务问题 ,就能使企业摆脱束缚 ,轻装改革。本文提出若干思路 ,试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一、国有企业负债的解决国有企业负债是影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企业的负债主要是欠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债务太重既限制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也影响了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国有…  相似文献   

16.
实证研究表明:缺乏流动资金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债务融资使用较少,主要资金来源于股东投入和自身积累,外部融资呈现以大银行为主、企业间商业信用次之、中小银行为辅的格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获取贷款的交易成本,而不是贷款利率高低;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是企业规模的大小、是否具有规范的信息披露渠道以及销售市场是否稳定通畅.  相似文献   

17.
一 世界银行组织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之初,活动的重点是帮助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重建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的经济。之后不久,贷款对象转向主要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鉴于发展中国债务包袱日益沉重,不满情绪日渐增长,国际开发协会应运而生。其宗旨是以较优惠的条件向会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许多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通过破产、兼并或分立等形式逃避债务,解决无力回天的烂摊子。银行一般作为企业的最大债权人,由此而流失的贷款资产数不胜数。这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  相似文献   

19.
胡佑爱 《云梦学刊》2012,33(6):58-62
虚拟虚假经济现象催生不良贷款的隐蔽性、欺骗性、危害性很大,但还没有引起广大金融工作者警觉。信贷企业主要是通过虚拟价值体获得贷款必要条件,主要虚拟、虚假抵押物品价值、商品价值、贷款衍生物品价值等诱获贷款。不良贷款内部质量结构不同,风险程度也就不同。不良贷款最终形成和最终造成损失的程度,不是简单地由不良贷款"量"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不良贷款的"质"以及债务者对待债务的"动机"。要高度重视道德风险防范。对不良贷款采用新型的"五级风险量度""五级风险警界区"方法区别跟踪监管。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对我院近两年审理的30余件借款纠纷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金融机构(本文仅指专业银行及信用社)在纠纷中具有某种过错的竟占80%。其主要表现是: 1.未按法定条件发贷。为了保障贷款安全,金融部门制定了贷款“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而某些金融机构并未进行或未细致进行“三查”,致使贷款流失,回收不能,产生纠纷。 2.盲目担保。有的金融机构在未对被担保人的资信、运营情况、经济效益等作认真考查的情况下,而草率为他人作保,在被保证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而承担连带责任。 3.“人情”贷款。金融机构中的某些工作人员,出于亲朋等人情关系或者有利可图等角度考虑,以贷谋私,导致贷款回收不能或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