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联敦尼克主编的《哲学史》和我国很多欧洲哲学史著作及研究空想社会主义的专著,都认为圣西门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主张圣西门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人,大都引证圣西门《论万有引力》一文中的论述:“在实证体系中,宇宙将受下述规律的支配:任何一个分子都有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是搞中国哲学史的,近年来时常感到这个学科现状不够理想,用科学的哲学史标准来衡量,似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应在这里为开创一个新局面而努力。要建立真正科学的哲学史,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党性原则。这早就是我们哲学史工作者的共同信念和努力方向,应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的习染,在做法上不免给了这个科学原则以某种程度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的损害,这  相似文献   

3.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加强了春秋战国时期唯物主义的哲学阵地。后期墨家的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剖析一下这个中国哲学史上最初形态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对于了解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在什么样的意义上理解西方哲学史?这是西方哲学史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西方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把握自身、理解自身,对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基本逻辑作出总结和揭示的历史。对于这样一部思想性的历史应该用思想性的研究范式把握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我们将西方哲学的发展逻辑概括为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以期沿着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重新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把西方哲学史丰富的思想内容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亦即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发展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代表作,是典型的“以西释中”的作品,哲学味道浓郁,提出了一系列有创意、有深度的见解,在中国哲学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下学界出现了一些消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声音,似乎以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所创立的中国哲学史学科毫无意义。我们对于这种观点不能完全认同,因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亦具有现实合理性。“以中释中”更多的是勾起美好的回忆,无法指引中国哲学史学科未来的发展道路。“以西释中”尽管有缺失,但依然具有生命力。当下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应该“海阔天空我自飞”,我们尽可以挥洒自己的笔墨,描绘出多彩的中国哲学史画面。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哲史学者、专家和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余篇。会上着重讨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意义、方法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分期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等问题。大家认为关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是我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1919——1949年这一段哲学史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既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又是近现代世界哲学史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哲学的主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发愤图强的问题,围绕这个专  相似文献   

7.
许苏民  李淼 《社会科学》2012,(9):99-107
1727年出版的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约翰·伯克哈特·门肯撰写的拉丁文本《中国哲学史》,论述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目的、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与哲学史料等内容,勾勒了中国哲学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该书认为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提出了中国哲学中有为求知而求知与为政治服务两种传统,其基本原理可分为"理论性的"和"实践性的"两大部分,其特点是注重实践性和政治伦理等重要观点。作为世界上第一本《中国哲学史》,其诞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大抵经过三个阶段:开始人们认为中国近代没有象样的哲学家,因此,中国近代没有成体系的哲学,这种意见至今仍有少数人坚持;接着,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也有哲学,不过其体系是主观唯心主义;一九八○年前后,有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后,不仅指出中国近代有成体系的哲学,而且,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进化唯物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这个命题,是一个带有突破性的命题,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新飞跃。但这个问题要成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尚须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进行具体的、充分的论证。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讨论会用了较多时间讨论这个课题。在讨论中肖万源、曾乐山、杨宪邦等同志,先后论证了进化唯物论。会后,肖万源和曾乐山同志进一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文,今天我们发表在这里。肖万源同志不但根据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形态的辩证关系,论证了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而且概括了进化唯物论的特点;曾乐山同志既具体论证了进化唯物论,又辩驳了一些流行性的误解。这两篇文章是几年来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表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学术传真     
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周德丰、陆信礼在 2 0 0 4年 8月 1 0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 ,2 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大致存在如下三种模式 :一是本土化的研究模式。该模式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科最早的研究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基本延用传统的治学观念和方法治学 ,其代表人物有陈黼宸、陈汉章、马叙伦和钟泰。二是“西方化”的研究模式。其突出特色是“以西释中”,即参照借鉴西方学者研究哲学的观念和方法 ,运用西方哲学史的框架和模式来整理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料 ,其代表人物为胡适。三是“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其特色是不反对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哲学史与古代哲学史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我们有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在提出来,求教于读者同志。 (一) 中国近代哲学史是围绕什么主线而展开的? 从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近八十年的中国近代史,其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题是西学和中学、或新学和旧学之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总体观之,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具有研究视角具备动态性、史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注重和用历史的眼光审查史料等优点,但也存在史料学方法部分规模过小和具体哲学史料介绍有些简略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学术领域,人们将探讨哲学史研究的理论称之为哲学史学。哲学史学不以纯哲学的形式建构其思想体系,而是在实际的哲学史研究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原则。这样的哲学史学既可以为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提供理论根据,又能够转换成哲学史研究中实际的操作方法。这使得哲学史对于现实的哲学史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哲学史学是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我们考察中国哲学史学形成的历史和现状时,不宜忽略冯友兰先生在这一领域中的工作和贡献。本文仅从中国哲学史学的角度,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贡献作一些…  相似文献   

13.
在金岳霖关于“中国哲学的史”和“在中国的哲学史”两种中国哲学史概念的论说背后,隐含着一个基本的理论预设,即把哲学视作理论和概念体系,哲学史的书写是叙述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演化和发展历史的.但是,哲学不仅表现为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还意味着哲学活动或哲学实践.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既可以是对已有的哲学理论和概念系统的书写,也可以是对以往哲学活动的书写,即“做中国哲学的史”,这就凸显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也扩展了“中国哲学史”概念的含义.“做中国哲学的史”这一概念更贴近中国哲学智慧的特性,更能体现中国哲学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的特色.通过对“做中国哲学的史”的书写,可以唤醒人们过一种哲学生活的兴趣,开启人们实践哲学、体察智慧的情趣,从而赋予我们一种新的眼光审视哲学的意义和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史家及研究工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少可取的见解,特别是最近几年,更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有的见解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在这里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是我们正确研究中国哲学史、评价哲学家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几年,许多哲学史工作者,在批判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简单化、公式化、庸俗化的错误倾向时指出:那种把哲学与政治等同起来的做法,影响了、阻碍了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正常发展、深入进行,把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哲学发展史,弄成一个简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西方哲学参照系问题的探究,是以辨析和确认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为前提的。而中国哲学史的现实存在方式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根本上既不是道统的传承和道统的现代复活,也不在于建构当代中国哲学,而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谱系的客观理解和如实叙述。在以此为目的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要对西方哲学实施彻底的现象学“加括号”程序,或者说,完全排除西方哲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和不现实的。但西方哲学的思想、概念和框架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解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把“尺子”;不过,把西方哲学作为“镜子”和“窗子”,对于我们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却可能是有益的和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研究王船山这样一个中国哲学史上的伟大人物和大思想家是很有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应该使它成为科学的历史,应该使哲学史成为富有科学性富有战斗性的哲学史,应该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结合起来。研究船山这样一个大思想家是不容易的,他的写作多,质量高,因此我们在研究他的思  相似文献   

17.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早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谢著问世以后,人们积累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逐步建构起具备现代学术性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因此,在中国哲学史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折中,谢著《中国哲学史》,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不无贡献;其在中国哲学史学科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既不宜抹杀,也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8.
高秀昌博士撰写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在系统、全面、深入阐释评析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他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深刻思考,具有自觉重构与创建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发散性地使我们揭明:研究中国哲学(史),需要、可以和能够运用并包容多种多样的方法、模式和视角,不同方法(范式)的创新、探索和建构,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多样性进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友兰最后的著作,可以说是他的晚年定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冯友兰说:“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中的一个传统问题。先秦诸子哲学中的名实问题,魏晋玄学中的有无问题,宋明道学中的理气问题,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而发展的。这个问题好象一条线贯穿于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新编》第五册第283页)本文试图简略地考察一下冯友兰如何用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去解释名家、玄学和道学。  相似文献   

20.
<正> 《哲学史讲演录》是黑格尔讲授哲学史的专著。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力求对它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加强哲学史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一黑格尔的主要著作,一般都写有比较详细的绪论或导言,用来阐述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哲学史讲演录》也不例外,在“开讲篇”和“导言”部分,集中阐述了他研究哲学史的基本思想和观点。黑格尔在哲学史观上有以下闪光的思想和精采的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