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影视译制业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其初期发展、辉煌和目前市场化进程时期.本文从中国政治、经济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中国影视译制业60年发展历程,从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情况入手,概括说明了目前中国影视译制业市场化发展现状符合当今中国社会需要,分析了目前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克服目前的问题要从造成问题的根源入手,提出了推进中国影视译制业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60年来,我国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建国伊始至1978年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探索起步期,改革开放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的创新与突破期.这两个时期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成果绩效方面有重大差异,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轨迹和特征,对今后资本主义研究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形成的。有的教科书明确提出:1840—1894年是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时期,1894—1927年为半殖地半封建经济形成时期,1927—194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发生和发展时期。他们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商品侵略,而商品侵路不能改变中国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直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和财政金融命脉,中国  相似文献   

4.
田杨群 《兰州学刊》2007,1(8):22-24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分析、对由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行理论论证而得出的科学结论.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资本主义国家对私有制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决定了其历史命运必然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要超越资本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党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重大决策。几年来,在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经济特区,兴办了不少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究应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与过去苏联和我国过渡时期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相比,竟有哪些特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金融领域主体的中国银行业,经过三十年改革发展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作体系.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能简单接受国际经验,而要立足国情注重吸收他人经验,这才有助于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平滑转型.我们若以量的变化与质的差异为标准,可把中国银行业1979~2009年这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时期划分为起步、探索和深化三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进式改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创建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1931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创建时期,亦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史上的一个复杂曲折而又重要的历史阶段。研究这个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客观真理,具有十  相似文献   

8.
<正> 1986年中南地区世界现代史学术讨论会于12月5日至10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和深圳市举行。与会代表共80多人。大会收到论文20多篇,讨论的主题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大会研讨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对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影响。 有的论文作者认为,1929—1933年爆发的迄今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进行了自我扬弃和调整,从而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其有限的生存道路上又出现了新的转机,给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带来  相似文献   

9.
对各国政府机构进行比较研究,是改革我国政府机构、发展我国的政治学、行政学所需要的。这方面的研究在当前可以侧重讨论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各国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二)各国政府管理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和社会事务机构设置的特点;(三)各国政府机构改革。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研究自己国家的政府机构改革有比较大的参考意义。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是同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同的。同时我国又有自  相似文献   

10.
冯桂芬是活动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如同其他各阶级经济思想代表人物一样,都必须对这一历史时期三个根本性经济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些带根本性的经济问题是:外国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主义剥削、奴役的问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中国近代的各种经济思想派别和形形色色经济思想的不同倾向,实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经济改革以前的产业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同时期的状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1949—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当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恢复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制止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原有的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也无从改变.到1952年,在我国的国民收入总额中,农业的比重为57.7%;工业、建筑业为23.1%;运输业和商业为19.2%.自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一五”时期(1953-1957年),由于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和重化工等工业部门,使这些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些新的产业部门(如汽车、拖拉机和新式机床制造线等)相继建立,填补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些空白.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发展基本上是合理的、正常的.但由于过份强调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够,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已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想单就尚钺同志“中国历史纲要”第六章中所提及的几个经济问题表示一点意见: 尚钺同志这书的第六章是专论明代以及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历史情况的。就中国的封建时期历史来说,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这时代的历史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末期”的历史。在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末期”,就在封建社会的内部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萌芽”并且发展起来,终於否定了固有的封建社会,产生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在我们中国则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後期虽然也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这种“萌芽”发展得很缓慢,以致一直到外国资本侵入以前,中国还并未能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从外国资本侵入後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为什麽中国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经济思想曾在延安时期得到了多方面创造性的发展。以往人们对毛泽东经济思想中自力更生的一面研究颇多,而对其搞活经济的思想,则涉猎较少。本文拟就这一方面作一浅探,以求教于方家。 一 毛泽东搞活经济的思想及其开放性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联系、世界各国经济活动日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国际社会出现了世界性的矛盾,导致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反法西斯战争是互相联系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是毛泽东提出开放性经济思想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  相似文献   

14.
我们研究世界经济两大体系的经济运行,首先面临的问题是: 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确立以来到七十年代初,连续经历了三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什么紧接着又出现了“滞胀”局面?今后的趋势将会如何呢? 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内各国都要实行经济改革?改革的实质何在呢? 二次大战后出现了几个分裂状态的国家,一部分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而另一部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差距,让终日劳作而又处境艰辛的农民摆脱贫困,安居乐业,是各国政府始终不敢忽视而同时又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战后日本的农民通过兼业化的生产方式成功地发展了农业经济.根本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成为人多地少国家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范.在经历了特需景气(1951——1953年),神武景气(1954——1957年),岩户景气(1958——1961年)这三个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后,面对相对落后的农业,雄心勃勃,试图挟工业高速增长的余威再演一幕惊世之作的日本政治家们,又开始踌躇满志地策划一个以美国式的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生产方式为蓝本的农业改革:通过竞争、兼并,使单独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难以继续维持正常生产而脱离农业,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高效率、专业化的大农户则乘虚而入、取而代之,并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生产的支柱,从而结束延续千百年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活运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在相互依赖、相互吸收、相互利用中各自求得发展,构成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根本对立,界限分明,不容混淆.社会主义最终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当前“一球两制”的态势下和世界经济趋向国际化的条件下.各国之间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形成世界性生产体系和销售市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双方特别在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只有在斗争中注意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不大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就不能尽快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依赖的矛盾同一性,正确地加以处理和运用,使之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方面发挥作用,在当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任何  相似文献   

17.
湖南近代经济模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差异性,是中国国情的一大特点,但是,在以往论述中国经济近代化,即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时,对此却未能予以充分的重视,一般只是以沿海沿(长)江地区作为立论根据来加以阐释。按此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衍的梗概是这样描述的:由于欧风美雨的侵袭浸润,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的洋务军用工业和稍后的洋务民用企业,以及七十年代初发轫的商办企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到1894年完成了它的第一阶段即兴起阶段;甲午以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初步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初和辛亥革命后形成两次办厂高潮,而在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所谓“黄金时期”。在这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 薛福成(1838—1894年),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光绪十五年(1889)被清政府任命为出使英、法、比、意四国大臣。其间,他对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作了比较认真的考察,并以古今对比、中西对照的方法,探讨解决振兴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颇有创见的经济观点,对促进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三时期”理论的的提出,是共产国际中期的一项重要的理论活动。1928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了《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这一重要的理论文献,它认为“对整个战后的发展的估计可以自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尖锐的革命危机时期(1918—1923年);第二时期是资本进攻时期(1923—1928年),这一时期是无产阶级进行防御斗争,资本主义形成某种局部稳定的时期:接替第二时期的则是“第三时期”(1928年以后),第三时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殖民地斗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总危机尖锐化,大规模的阶级博斗时期,是“无产阶级直接革命时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三次产业革命的进步,世界各国经济正在不断地向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无法摆脱这一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处于世界经济亮点的东北亚各国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市场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且与我国在同一儒教文化背景之下;又有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蒙古.社会主义国家朝鲜虽未提出搞市场经济,但正在进行个别方面的经济变革.这一区域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为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经济合作的加深及东北亚国际市场的建立,展示了崭新的前景.同时,东北亚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