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根据本年度中加文化交流协定,由加拿大社会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oeial Sciencc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llada)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定,于五月中自温哥华飞抵北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安排,于六月初来到成都,与本校历史系缪铖教授进行学术合作,互相研究讨论,继续撰写《灵奚词说》。兹将叶先生最近在成都写成的《词说》论南唐中主者,发表于本期。以后还计划撰写论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诸家的《词说》,将在本学报陆续发表。 本学报于一九八二年第三期首次刊载缪钺教授的《灵谿词说》,同年,又在学报丛刊第十四辑《古典文学论丛》中刊载叶嘉莹教授的《灵谿谷词说》。其后继续刊载缪、叶两教授的《词说》,至一九八三年学报第二期,共计五次。惟其中对于续稿均只标题为“《灵谿词说》(续)”,未注明续稿次数。故自本期起,注明《词说》续稿次数,并加注小标题,以清眉目。因为已经发表了续稿四期,所以本期注明“续五”。以后仿此。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与四川大学梁钺教授合撰《灵谿词说》,自1982年起陆续在《四川大学学报》及其丛刊刊载。1986年夏,论唐宋词部分撰写完毕,编次成书,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不久即可问世。这是两位学者通力合作、精心结撰的一部词学专著,也是  相似文献   

3.
词品与人品——再论晏几道(续《灵谿词说》之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6月,我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第三期,后来收入《灵谿词说》中),论其词兼及其为人。后来,与我合撰《灵谿词说》的叶嘉莹教授于1983年8月又写了一篇《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之地位》一文(亦是先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第四期,后收入《灵谿词说》),对晏词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文中将晏几道  相似文献   

4.
论朱淑真生活年代及其《断肠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朱淑真生活年代考辨 宋代女子能填词者颇不乏人,但是有词集传世者只有李清照《漱玉词》与朱淑真《断肠词》。李清照声名煊赫,论者甚多,而评论朱淑真词的专文则殊少概见。数年前,我与叶嘉莹教授合撰《灵谿词说》,论述唐宋词家三十馀人,有李清照,无朱淑真。所以我现在撰写此篇以补空缺,将来可收入《灵谿词说续集》之中。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历史系缪钺教授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叶嘉莹教授合撰的《灵谿词说》,已于1986年夏完稿,现经修订,编次成书,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的撰写与出版,开拓出中外学者合作的新领域,它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从1982年开始,《灵谿词说》的主要篇章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和国内其他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6.
叶嘉莹教授,遵照中加文化交流协定,于一九八三年五月,由加拿大来华,先应复旦大学之聘,赴沪学一星期,于六月初来到成都,与四川大学缪饿教授继续合作,商讨切磋,共撰《灵谿词说》。在成都的两个月中,写成论南唐中主李璟之《词说》九千余字,已交本学报编辑部,于本年度第三期中发表。嗣后,又写成论晏几道词之《词说》,约一万多宁,兹刊载于本期学报中。此外,缪钺教授与叶教授共同商酌,拟定“《灵谿词说》撰写计划”一份,兹亦附载于本篇之末。  相似文献   

7.
我校历史系缪钺教授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叶嘉莹教授自一九八二年开始合撰《灵谿词说》,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加拿大社会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的支持与赞助,列为中加文化交流科研项目之一。经过四年的努力,到一九八六年夏,全书文稿已撰写完  相似文献   

8.
由缪钺、叶嘉莹两教授合撰的《灵谿词说》,自1982年第三季度在本学报及其丛刊连续刊载,至1986年底,计四十一篇、约四十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在这期间,编辑部收到的专评及赏析文章共数十篇,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数篇,拟分两期在本刊集中发表,总其名为《〈灵谿词说〉笔谈》。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过程也许就是一个“创造性误解”的过程。昔人云:“作者之用心来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有了这个借口,我也就敢在此对《灵谿词说》妄加评骘,而不至于过分惶傀不安了。 缨钺、叶嘉莹先生之所以将这本合撰的论词专著定名为《灵谿词说》,叶先生曾有详细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叶嘉莹教授精研中国古典诗词,所著书已刊行者五种,其中《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印行),所树诸义,极多创辟。余亦夙好倚声,有所论述,读叶君所著,益资启发。因相与订约,共撰《灵谿词说》,纵论唐宋以至清朝诸词人,述其流变,评其得失,自抒己见,不拘常轨。其体例亦别创一格,每树一义,先以七言绝句撮述要旨,然后附以详细之说明,冀能略具论词绝句、词话、词史诸种体裁之性质而汇集为一。《四川大学学报》征稿于余,因选四则以应之,先就正于同好,再俟异日改订焉。一九八二年六月,缪铖自记于四川大学历史系。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二年春夏间,叶嘉莹应聘在四川大学讲唐宋词,曾与缪钺时相过从,研讨词学,两人意见极多相合或相近者,即便偶有分歧,而互相辩论商略,亦能得他山攻错之益。于是相与约定,发抒平日治词心得,合撰专书,取名《灵豁词说》。  相似文献   

12.
叶嘉莹先生继《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之后,近又与缪钺先生合作撰写《灵谿词说》,在川大学报陆续刊载。叶先生自幼耽读古典诗词,其后在国内外各大学讲授古典诗词垂三十年,加之常致力于诗词创作,深辨个中甘苦,故于诗词艺术既有理性的认知,又有感性的体验,发为论说往往擘肌入理,随处闪现独得于心的灵思妙解。读其文,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理论的特点在于研究的系统性与解剖的深入性,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特点则在于对整体生命的把握。二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叶嘉莹教授把这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词学研究中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使许多有争论的问题迎刃而解。文章对叶嘉莹的词学理论新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指出其最大特点是把古代与当代沟通起来,使古典作品在现代人心灵中得到生命的延续。这正是叶嘉莹词学理论体系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稼轩词结构论刘加夫范开在《稼轩词序》中曾这样评价辛弃疾的为人写词态度:“公一世之豪,以气节目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也即是说,稼轩作词,以抒写怀抱为指归。而视词本体为筌蹄,得意而已,并不惨淡经营的。叶嘉莹...  相似文献   

15.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两种著作,一是《中国词学的现代观》(以下简称《现代观》),一是《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以下简称《女性叙写》)。《现代观》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一篇长文,后一部分是前几年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副刊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迦陵随笔”。本书站在现代立场,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词学的一些基本、核心  相似文献   

16.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叶嘉莹早在一年多以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的长文。在那篇文稿中,我曾就女性形象、女性语言,以及男性作者在女性叙写中所无意流露出来的双性心态,探讨过《花间》词所形成的一种美学特质。以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2日,南开大学西南村叶嘉莹公寓内,两个醉心于古典文化传播的女性——叶嘉莹、于丹,经由中华书局穿针引线,遂得一次难得的对话。《论语》是本好书叶:我小的时候没有上小学,在家里读书,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个读本就是《论语》。我70岁的时候,被新加坡大学邀请去讲课,毕业班的同学说让每位老师留写一句话,我就说:“我平生最受用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叶嘉莹教授应我校聘请,担任我校历史系兼职教授。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九日,学校举行了赠授聘书仪式,仪式由副校长隗瀛涛主持,缪钺教授、文科学报、外事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出席参加。叶嘉莹教授愉快地接受了聘请,并表示将为  相似文献   

19.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20.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