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爱异想园     
"诗一般的裸体,谜一样的对话",有人如是评价《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中蒙太奇式的剧情,虽然已预知到短暂邂逅后便即将死去,女人依然义无反顾地付出自己的爱,毫不保留.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其实很简单,只是法式的手法略显夸张与悲伤,而那些穿插其中的情色镜头却让我认识到,爱,不仅仅有看表象的美,更让人无法自拔地要去感受它实质的存在. 走出电影,生活继续,有那么一些地方,它隐匿激情,私密美好,它们为安放情爱世界里略带羞涩的欲望而生,来到这里,可以尽量释放你所有热烈的梦想.那么,就且信一次关于弗氏对情欲的奉行,因为情色明明也是一门艺术,它甚至美妙无边.  相似文献   

2.
对《荷塘月色》的主题理解一直存在着分歧。但无论是"政治说"还是"人生感伤说",基本的思维都是从文本外部而不是从文本内部进行论证。本文则从内证出发,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根据,运用现代叙述学理论,分析论证了《荷塘月色》的主题乃是叙述人"我"的情感压抑、倾诉和彷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文学中,有着大量的情爱故事.在故事的叙述中,透露出土生华人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他们将中国的情爱故事--梁祝故事,转化为一种对"神话"的记忆男为爱生,女为爱死的情与爱的神话.这个神话,通过"记忆",深化在印尼土生华人情爱故事中的"一些套子"与"结构"之中.土生华人在"重写"自己的情爱故事时,一方面透露出一些"中国神话"的影子;另一方面,这种"重写",也重在发挥,在发挥中叙述"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婚姻情爱的众多禽鸟象征中,凤凰颇具特色.凤凰在婚姻情爱中的表现形式,其一为象征情侣或配偶,如: "凤凰配"、 "双凤配"、"鸾凤配"、"龙凤配"等;其二为情感的寄托物.凤凰的"性"变决定了其在婚姻情爱的象征中的角色演变.以凤凰比拟婚恋,不仅体现了情爱的和美、热烈、深厚,而且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才子佳人的理想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28日,日本天皇去塞班岛"慰灵",向美国人、日本人、朝鲜人的慰灵碑或纪念碑致礼.其意不言自明.然而我国却有学者在电视上赞许之情难抑,称之为"多么人道".此类学者或许因此而显得"多么人道",但若想到这与为强盗剪径杀人越货叫好无大差异时,则此"多么人道"又变得"多么不人道"!  相似文献   

6.
谢泳,以研究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而为当今中国思想界瞩目.他的治学极有其独特之处:他的文章一般都很短,一两千字的样子,少有万字左右的长篇大论,这在纷纷以长文宏论宣讲新说、构建新体系的今天,显得很不"学术",似乎"很零碎";同时,他的文章,从表面看来,又显得"很杂乱".  相似文献   

7.
凌云 《家庭科技》2007,(1):19-19
任毅经营的餐厅叫"银环餐厅",两年前生意还可以.这两年,餐厅附近的酒吧、俱乐部、餐饮中心越来越多,装潢一家比一家豪华,名字一个比一个古怪新奇.相比之下,朴实无华的"银环"就显得有些落伍了.虽然莱肴精致,价格也实惠,却吸引不了顾客,渐渐地就只剩下少量老顾客了.任毅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8.
一、博士论文摘要 新经济源自美国,对"新经济"现象的认识和把握,中国自不等同于美国.近两年来,美国新经济热及全球,但对于"新经济"研究,仍有不少歧义.大家各自表述共性化的见解,而走出"美国阴影",拟从中国角度正视"新经济",就显得很有必要.从这一基点出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发展新经济"这一中心主题展开探讨,有概念比较,有理论解析,有对策探索,有实际运用,从理论到实践联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竞争性选拔的制度属性、逻辑起点及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争性选拔制度是在克服传统干部选任制度的弊端,丰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路径的前提下建立的.因此,在技术层面探讨的基础上,对制度本身的理论定位和理性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在制度属性上,竞争性选拔制度是糅合推荐制、选举制、考试制的一种"制度集合体",其逻辑起点是"选拔",而社会身份和晋升性流动则是"选拔"的两个基本支点.目前的竞争性选拔制度,其效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制度本身所蕴含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成分及可操作程度.  相似文献   

10.
鲁迅署笔名发表文章是否就是不负责任(之一) 在鲁迅研究专家眼里,可以说,题目上的这十几个字,应该说已不是"问题",甚至显得俗气、可笑,以至于我现在用它来"做文章",也感到有点"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相似文献   

12.
"特载",有的年鉴称为"特辑"。从我国年鉴编辑出版现状看,多数年鉴设置这个栏目,其内容重要,位置也较突出。因此,研究这个问题方方面面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特 《江淮论坛》2005,(3):145-149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严肃思考男女之情是天然的,应该得到承认,但又不是纯粹的个人性行为,必须受道德理性的规约.此外,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人的情欲还应该有所节制.对于两性关系问题,冯梦龙、凌漾初在欲、情、理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他们的情爱观代表了晚明文人进步的情爱理想.本文通过作品--时代--作家这一线索对"三言"、"二拍"的情爱观作一比较细致、深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在以"仁"控欲的中国传统伦理系统中,个体情爱的叙事空间非常逼仄.个性思潮的萌发以及传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发展,为欲望形态的个体化呈现开拓了新的可能性与叙事空间.承袭晚明"以情抗理"的人文思潮与叙事传统,清末民初的小说开始注重情爱过程与心理描写,其叙事伦理呈现出在情欲与伦理之间徘徊的姿态.这种姿态恰是五四"人的文学"冲决传统文化罗网的前奏.  相似文献   

15.
论职业乞讨行为的制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现今大量滋生的职业乞讨行为,立法显得无从下手规制.而对这些行为既不能采纳以洛克为代表的"道德强制说",仅仅基于"懒惰"的道德理由进行制裁,也不能继续放任其自由.事实上,通过对职业乞讨行为的分类,可以发现那些通过隐瞒或虚构事实的职业乞讨实际上属于诈骗行为.针对这些诈骗型乞讨行为,采取与其他诈骗行为相同的处罚方式其实效有限,而以"回归社会"为目的,强调个性化"矫正"的"社区矫正"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合格人才、向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高校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才.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整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构建"和谐校园",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都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群"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与"城市群"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两个关键词,也是都市化进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面对"城市群"与"新农村",我们既要看到两者的矛盾,也要看到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由于都市化进程在加剧农村与城市在人口迁移、资源分配、文化消费等固有矛盾的同时,也为它们在更高的历史平面上综合解决城乡之间的紧张与危机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先进的实践框架.因此如何处理好"新农村"与"城市群"的关系,认真地研究两者的内在关系原理与外在实践框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汪荣祖先生提出,五四时期的胡适不是"基于理性",不是"启蒙",而是"出于激情",充溢着"浪漫情调",倾向于浪漫思潮,这打破了学界对胡适的已有论断。以卢梭为源点的浪漫主义是对崇拜理性的启蒙主义运动的纠偏,其要质在于重振以情感为主体的自然人性,来抗衡历史发展中"工具理性"的偏执。笃信科学,把科学理论化为思想观念,并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胡适,既已热忱颂赞"工具理性文明",又怎能归于卢梭一类的浪漫主义思潮?根据史实,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卢梭式的浪漫主义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点"过气"的味道了,而把一生尊崇自由主义的胡适纳入浪漫思潮则更显得错乱。  相似文献   

19.
从“新民”“亲民”看朱王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伦理-政治的视野之下,以朱熹与王阳明针对着<大学>之"新民"与"亲民"的争执为切入点,试图对"朱王之别"这个思想史公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作出新的解释.本文认为,朱子的"新民"有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自新"与"新他"的困境,以及刑政与"新民"的抵牾.不论是从"教"或"治"的角度看,朱子的"新民"都不可避免其矛盾的结局.而王阳明的"亲民",尽管不乏真诚与仁爱,且不失为一种简洁易行之办法,但忽视与情感相关的社会制度,也使其"亲民"显得过于理想化与幼稚.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6,(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保守主义从自由主义阵营中分裂出来,并于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形成与新自由主义相区别的政治思潮。新保守主义虽名曰"保守",最初却脱胎于自由主义,这种"出身"背景决定了它兼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想成分。新保守主义比之传统保守主义显得"左",而与自由主义相比却又显得"右"。鉴于新保守主义思想和政策的这种独特性源于其产生的特殊历史环境,我们必须从历史传统和历史变迁这一角度,看待保守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唯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的精髓及其实践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