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评价孔著《桃花扇》的艺术形象和它的结尾,这是正确评价《桃花扇》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涉及一部作品的评价,而且涉及文学评论、特别是古典文学批评的若干问题。十几年前,学术界曾为此有过一场争论。现在继续进行探讨,也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任何作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服从作者统一的艺术构思,服从作者所要抒发的那种思想感情。孔尚任正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在《桃花扇》中成功地塑造了侯方域这一艺术形象。然而有人在评价侯方域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时,却撇开人物形象本身的思想意义,去探究孔尚任的所谓“难言之隐”。认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桃花扇》的思想倾向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是作者的立场和作品是否为了投合清朝的政治需要。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清兵入关建立清朝后,对国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人民实行高压政策,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便是迭兴文字狱。孔尚任生活在文网极为严密的时代,因此,在谈到《桃花扇》的创作时,作者曾借老赞礼之口无限感慨地说:“只恐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分”(《孤吟》)。这说明作者  相似文献   

3.
《桃花扇》的主旨与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的评价,至今仍存有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第一,剧中,作者既为明亡唱挽歌,同时又为灭明的清朝唱赞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这种矛盾又是怎样统一的?第二,为什么作者将隐居做为全剧的结局?这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问题,涉及到《桃花扇》的主旨、纲领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对此加以探讨,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桃花扇》是部杰出的历史剧。其中的人物形象,几乎全部都实有其人。但《桃花扇》毕竟是一部文艺作品,而非历史著作,所以,孔尚任在创作中也改动了一些事实。如果我们把剧中的艺术形象和其原型,即作为模特儿的历史人物,完全等同起来,就不合适了。例如,苏昆生是《桃花扇》中的一个人物,是教女主角李香君唱曲的曲师,王季思、苏寰中两先生在《桃花扇》第二出“传歌”注三十七  相似文献   

5.
《桃花扇》中《寄扇》《余韵》出套曲作者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晋阳学刊》2013,(1):42-47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寄扇》、《余韵》出套曲与徐旭旦的《冬闺寄情》、《旧院有感》套曲分别系同一篇作品,其作者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徐旭旦的《世经堂诗钞》中,有50首诗作或全文、或部分文字抄袭自前人之作,这一发现为孔尚任是《桃花扇》中《寄扇》、《余韵》出套曲的唯一原始作者提供了新证。徐旭旦抄袭前人诗作与抄袭《桃花扇》套曲的手法也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6.
<正> 《桃花扇》是我国优秀的古典历史剧之一。作为反映一代王朝兴亡的历史的镜子,它是怎样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既尊重历史事实,又不照搬历史,艺术地反映历史的呢?我觉得,这首先取决于孔尚任对历史题材的剪裁、提炼、加工。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就教于大家。对《桃花扇》历史素材的处理原则,孔尚任自己曾经在“《桃花扇凡例》中谈到过:“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  相似文献   

7.
孔尚任出生在明末清初这种"血与火"的时代。《桃花扇》的悲剧精神不仅与作家生活的时代有关,还与作家的坎坷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尚任在淮扬治河期间曾对明朝遗老进行了广泛走访,并实地考察了明朝的遗迹,这加深了他对南明覆亡的悲剧性认识。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的过程中参阅了侯方域的《壮悔堂集》,可以说侯方域的悲剧人生也是《桃花扇》悲剧精神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我校中文系教授洪柏昭最近出版了两本专著。其一是《孔尚任与桃花扇》,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全书17万字,围绕我国古代戏曲名著《桃花扇》,全面论述了孔尚任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作者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把孔尚任一生的交游、经历以及文艺创作中的思想活动、感情波澜,都勾勒出来了。特別是对《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艺术手法及语言特征等,作了重点的分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在“一句一字,抉心呕成”《桃花扇》以后,看到“借读者虽多,竟无一句一字着眼看毕之人,每抚胸浩叹,几欲付之一火。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予姑俟之。”(《桃花扇小引》)对一个严肃的作家来说,还有什么痛苦比作品不被理解更不堪承受的呢?同时,又有什么能动摇他关于作品终将被理解的信念呢? 《桃花扇》脱稿于1699年,到今年正好是二百八十年。这其间,中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而由美人血痕点染成的桃花扇在舞台上和文学史上总是保持着艳红的光采。到了1962年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看法,孔尚任的罢官同里,和他的写作《桃花扇》有着较多的关系。刘中柱诸人的著作中得到了线索,可以进一步证实此问题。一《桃花扇》的《本末》说:“岁丙戍,予驱车恒山,遇旧寅长刘雨峰,为郡太守。时郡僚高宴,留予观演《桃花扇》;凡两日,缠绵尽致。僚友知出予手也,争以杯酒为寿,予意有未惬者,呼其部头,即席指点焉。”经过查证,这位刘雨峰就是明末宝应(今属江苏) 诗人刘心学之孙刘中柱,不仅是《桃花扇》的爱好者,也是孔尚任交谊最深的友人之一。刘中柱做过临淮县教谕、周子监学正、卢部郎中、正定(旧名真定)知府等官职,工于  相似文献   

11.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双双入道作为结局,这是此剧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有的说,这个结局掩盖了侯方域入清后应河南乡试而有亏气节的事实,有的认为是真实反映了明末清初许多人避世隐居的历史现象,有的说这是宣扬四大皆空,看破红尘的消极思想,有的则认为是倡导人们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人们较多的从作品对历史事实的直接映照或者从单纯的思想倾向去进行或褒或贬的评价,他们的观点都自有其道理在,不能简单论断其正谬。这里只想从另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大戏剧家、诗人孔尚任三易其稿、惨淡经营了十余载的《桃花扇》传奇终于脱稿,一时名噪京师。“桃花扇底送南朝”,从这部传奇的内容上看,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叙写了南明覆灭的亡国痛史,然而,剧本所蕴积的思想内涵较之作者的创作意图要广阔深远得多。我认为,在观照和研究了孔尚任孜孜以求、悒  相似文献   

13.
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升的《长生殿》并称为清初戏曲舞台上的双璧。它一出现就在当时的剧坛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桃花扇》在内容和艺术上有何成就?它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桃花扇》传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而对兴亡之感深有体悟者当属文人群体。本文通过《桃花扇》文人形象的分析,探讨作者孔尚任的“救末世”意识的悲剧色彩以及春秋笔法在文人形象塑造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些年古籍整理工作发展较快,成果累累,但鉴读之余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提出来供诸家参考。下面分四类亲举例分析。 (一)有人认为,“权威性”的校注本一出,这种古籍便完成了“整理”任务。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如王季思先生等合注的孔尚任剧作《桃花扇》,自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来,迄今已印刷七次,1980年再版以前,“注释方面经过苏寰中同志较为认真的审阅”(见王季思先生1979年3月24日《再版后记》),仍然留下了悬而未决的问题。请看第三出《阅丁》: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戏剧作家孔尚任名剧《桃花扇》传奇,“入道”出让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双双入道“大收煞”,打破了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的俗套。虽然有些剧作家对这种处理作过修改(比如顾彩的《南桃花扇》将结尾改为“生旦当场团圆”,侯李一同北归,白头偕老;欧阳予倩...  相似文献   

17.
孔尚任是清代戏曲大家,其名剧《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多年来,研究其人、其作的论著绵延不绝。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又推出暨南大学洪柏昭教授的新著:《孔尚任与桃花扇》。该书传论并佳,叙议双美;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心武同志的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强烈反响。其中以赞扬者居多,主要是赞扬小说对“人性美”的歌颂和它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有的论者还就此引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文学主张”,即认为,只有“用人道主义来充实和深化现实主义”,才能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才能攀登文学的高峰。这就涉及到了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学中的地位、作用,社会主义文学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究竟是什么等问题,是应该讨论清楚的。 一 《如意》讲述的是一位学校的老勤杂工的故事。老勤杂工石义海从小是“育婴堂”的“弃婴”,后跟神甫当小厮,解放后在学校当勤杂工,为人善良而富有正义感。他有一个几乎是天生的信念,就是“要把人当人待”,“不能那么糟践人”。因而,“文革”初期,他冒着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桃花扇》的主题思想,作者孔尚任自己在剧本前边的“小引”中说: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这里作者明确指出,是要用戏剧的形式,总结历史的教训,让人们了解朱明王朝所以灭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尚任一生著作颇富,但佚失很多,《阙里志》就是其中的一部。近日偶然发现于孔府库房中,书虽然已经残缺,但对孔尚任的研究还是有着很大价值的。一、孔尚任《阙里志》的概况孔尚任《阙里志》的行款: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框高20.7厘米,宽14厘米,每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