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蒙古族传统道德观念与蒙古族文学的关系吉思历史文献证实,随着蒙古族的形成,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且成为具有蒙古族文化特点的基本要素和铸造其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重要基因。因而,蒙古族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蒙古族古...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精神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民族意识。由于文化自身的价值悖论,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最下,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中都或多或少带有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因素。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的国际政治中确立自己的稳定的地位,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活性化问题。这取决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所达到的文化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3.
道家顺应自然原则与民族性格吕锡琛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主旋律,在这一主旋律的支配下,构成了道家所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现实态度和理想追求。这一切,通过各种途径,世代相沿,在中国人的心灵中凝结积淀,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之中,对于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象鲁迅那样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永远给人以深刻启示的总清算。从民族启蒙的需要出发,他以异常犀利的笔锋向封建传统观念发动了总攻击。其立场之坚定,态度之坚决,认识之深刻,威力之猛烈,斗争之彻底,在中国可谓第一人。而他自己也就在这种清算与批判中同封建传统观念实行了彻底决裂。但是,并不象某些人所误解和指责的那样,鲁迅完全割裂和抛弃了民族传统。恰恰相反,他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和体现者,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他的思想,他的性格,他的气质,以至他的爱好都是中国的,都深深地打着中华民族的烙印。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文化,就没有鲁迅。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鲁迅所以能成为文化革命的伟人,还有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如果把自己囿于传统之中而不与外界接触,鲁迅也决成不了鲁迅,充其量不过是黄宗羲、顾炎武或吴敬梓、曹雪芹式的人物。是时代成就了鲁迅。20世纪初年,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鲁迅正是在继承传统而又容纳新潮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5.
尽管在一个广义的概念中,小说和散文处于文学的“共同体”——不象诗歌那样追求媒介(语言)的张力和音乐性,而是更多地把获得内容的美作为自己的追求——然而,它们仍然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在艺术生成过程中,小说形象的自身固有逻辑起主导作用,创作主体的情感必须通过小说形式的艺术想象,如同盐溶解于水那样溶化在性格、情节和人物关系中,即使是那些缺乏事件叙述的心理小说,作者的经验也只有化作人物的心理经验,才能呈显在人们面前。因此,小说家感兴趣的往往是对性格有影响的事件或行动(那怕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透过一个民族的神话就能发现这个民族性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在土地肥沃的平原上,因而中国神话中只有脚踏实地、移山填海的神。而希腊民族因为无法使土地养活自己,不得不离开陆地,漂洋过海,因而在其神话中多是一些热情奔放、倒海翻江的神。这些不同的神恰恰反映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一首佚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翻阅旧籍,在一九四○年柳亚子书赠阿英同志的《左袒集》手稿中,发现了郭老的一首佚诗——《杂咏》。诗末署名为“郭沫若”。此诗作于一九三一年,时郭老已东渡日本。这首七言绝句,是郭老书赠给柳亚子的一首“寄赠”诗。在这首诗里,诗人把自己喻为举世无双的“太原公子”,表明自己虽然“戎马经年”,而今又流落异国,但欲拯中华民族之大志,毫未减弱。正象诗人所说的那样,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相比,“甲  相似文献   

8.
祭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作为这种文化现象的表现的古代祭祀诗歌则是我们今天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民族性格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同时还可以从内容、风格不同的祭祀诗歌中,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北南方文化的显著差异及对后世的不同影响。《诗经》和《楚辞》可以看作中国北南方诗歌的先河,其中的家把诗歌严格地讲不完全属于同一类,例如《诗经》中的祭祀诗(这些诗歌主要包含在“颂”诗里面,“大雅”、“小雅”…  相似文献   

9.
<正> (一) 民族性格,或称民族心理素质,是一定民族在一定历史时代和相应文化氛围中型铸塑造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反映该民族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逐层积淀、世代相沿的心理素质的构成、状态、风格,是民族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非理论形式意识形态的具象说明,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涵蕴和结构。随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演进发展,民族性格亦相应发生变化。作为表现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中华民族性格,在中华民族悠久广袤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又反过来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犁是现当代文学史上那种不属于大红大紫但却有着独特的、持久魅力的作家。他的不大红大紫因着他始终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保持着一种低调 ,他的为人的矜持 ,也因着他的作品的基调与那个时代的主旋律稍稍有些不协调 ,难以赢得所有评论者的一致喝彩 ;他作品的持久魅力恰恰在于其独特的浪漫主义基调 ,抒情诗似的艺术气质以及对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人物、美的情感的充分展现。阅读孙犁的小说 ,我们会发现 ,在他作品的人物体系中极少有那种恶俗的人物。大都是在严酷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性格刚毅、情操高尚 ,满怀革命激情和乐观精神的人物。尤其是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围绕“从全部历史直到共产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考察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论的若干基本观点,探讨了《手稿》对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科学价值。文章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直到共产主义都是与使人成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的发展史相一致的,美,应当放到人类的全部实践进程中考察;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成为人的感性意识的对象,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获得审美;人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即客观事物规律性(“真”)和人自身“内在的尺度”即人类自身发展的目的与要求(“善”)这“两把尺度”来进行实践,通过掌握了的真和实现了的善的不断趋于完美的统一来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目的,通过对于美的追求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不羁的文化游子与深沉的文化乡愁——浅谈徐志摩与余光中散文的文化性格●奚学瑶与西方不尽相同,散文历来是中国的主流文学。散文凝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灵,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文人学者,常常借用这一载体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自身的抱负,亦...  相似文献   

13.
英国诗人雪莱和中国诗人徐志摩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热烈追求爱、美与自由。二人又有不同之处:雪莱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的关心上,所以,有人说雪莱首先是一位预言家,然后才是一位诗人;而徐志摩对爱、美与自由的追求则主要体现在其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对人生的思索和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之于两位诗人如炼狱一样涤荡了他们的生命,并铸造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民族性格”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的整体行为特征,即所有或多数成员的行为体现的整体倾向。民族性格既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但必须在特定的“问题话境”中才具有意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是民族性格与法律移植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了二者的摩擦;民族性格与法律移植之间同时又具有塑造与反塑造的影响机制,则集中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契合。运用“民族性格的可变性”、“民族开放程度”和“法律移植的成本”等指标,可以构建一个模型来解释民族性格对法律移植的影响。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对于中华民族复兴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百四十余万字的新闻摄影美学专著《崇高美的历史再现》(下简称《崇高美》)的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填补了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审美风格形态学研究的空白,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中国新闻摄影美学理论界的一件值得庆贺的盛事.正如著者在书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群众被最广泛地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的,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实行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这种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所显现的无比雄伟壮观和无比丰富多姿的崇高美不仅表现于深刻的历史意蕴,而且凝注在丰富的审美形态之中.著者对于这种历史崇高美的把握体现在多视角多层面的理论概括和审美感悟之上的深层理性谛视.这种鲜明的理论特色,显示了填补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乃至中国新闻摄影美学理论空白的创造价值.《崇高美》著者将自己理论思维的触角,一端深深地扎进了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画学理论的故土泉眼里,另一端则远远地插进了西方当代审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7.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实体的功能性存在,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实体的生成发展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并且是惟一一支保持自己的历史传统,从未中断或衰亡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同化、融合进入中华范围内的其他民族,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壮大和发展自己,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这些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文化理性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文化的高低作为判别民族的标准,对待各民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葛金平 《学术论坛》2012,35(3):65-68,76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组成部分,其含蓄美的艺术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乳水交融,相辅相成,经久不衰。文章通过对含蓄美的艺术表现形态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肖君和,1945年生,现任佛山大学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主要著作有:《肖君和集》、《论人》、《现代人的艺术系统》、《美的奥秘探寻》、《文艺研究新模式》、《文学的奥秘》、《论思维》、《形象思维逻辑学引论》、《华魂·第一卷·中华民族凝聚力》、《华魂·第二卷·中华民族精神》、《华魂·第三卷·中华民族大一统》,主编《中华复兴的曙光》。发表论文150余篇。《华魂·第一卷·中华民族凝聚力》获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记者(下称记):肖教授,你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很多,提出过不少新观点。听说你在创建一门…  相似文献   

20.
努力弘扬优秀传统的创新之作———评《道家与民族性格》□熊志道家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形成曾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以往对于这一问题似乎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最近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道家与民族性格》一书在这方面作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本书作者吕锡琛同志运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