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着新课题——如何根据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使课程建设与职业需要有效地接轨,使学生能适应岗位职业要求.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既是由营销岗位工作“过程性”的特征所决定,又顺应了营销岗位经验积累的要求,更有助于提高高职营销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及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强调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企业群体在选聘新员工时条件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更加强调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势必需要加强学生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才能在当前激烈的营销类职业岗位竞争中谋取到进入社会的初始岗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人才培育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政府及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后劲不足。高校应积极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育模式;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职业能力;企业应提高责任意识,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和高校要完善相关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法首先从互联网上海量的招聘信息中获取该类别岗位的能力需求特征;接着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遵循岗位类别—能力需求特征—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路径来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而实现需求驱动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提倡“就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的就业环境比较宽松,毕业生都有业可就;或社会就业形势虽然紧张,但这种紧张局势不是由于就业岗位不足引起的,而是由结构性矛盾引起的.片面强调“就业教育”会使学校工作偏离了人才培养这个重心,并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缺失、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变差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不到位、综合育人模式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综合育人为目标重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岗位需求为锚点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融合“赛”“证”标准为抓手重定专业课程标准,以技能示范到技能实践为路径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建立多维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本科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目前各大院校转型发展的唯一路径.本文将设计类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以就业市场对设计类岗位需求调查为基本依据,借鉴全球一流工程报告以及欧美设计类应用型高校相关经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突破点,探索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打...  相似文献   

8.
以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课程改革为核心,突出工学结合,创新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水利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围绕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安排教学内容,构建以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训练体系,把职业技能认证课程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少数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和优化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按照“321”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企业会计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方法为教学改革内容,创新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后,从事某一职业时,具体的工作职责要求其所具有的分析、解读、掌握某种技巧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称为职业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一种治本之策。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市场调研构建需求的职业模块,形成一套完善的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职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计算机类职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专用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需求结构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飞速,技术更迭导致产业结构变革周期缩短,这一变化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贴近岗位的实际需求,而现行教学大纲已无法满足。根据研究得出课程标准应以“三全育人”精神为引领,同时具有“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效果标准”两个主体部分,实现教学内容和学生具备能力两个部分的无缝链接,使课程标准成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同就业岗位需求的联接纽带。  相似文献   

13.
职业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建筑与艺术类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对职业化教育模式的探讨也是建筑与艺术类各高校积极开展的教改课题。辽宁工业大学在近几年对设计师的职业化培养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以职业训练为导向,强化岗位实践教育,突出综合素质培养,逐步建立以设计、制作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以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较强的建筑与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更快地适应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缩小企业与高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电算化岗位关键能力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系统转换实施能力和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高校应通过岗位知识的操作能力、岗位经验的积累能力以及基于职业道德的持续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塑造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三支就业大军——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工人、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叠加,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岗位需求,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函建设,才能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幼儿的成长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都需要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卓越教师作为自身价值目标追求,注重师范生职业适应性和发展性培养,具体而言是师范生职业精神、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以卓越幼儿园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高校-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有效人才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17.
依托“技能竞赛”,对以“数控设备控制系统维护维修能力”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适应高职教育需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于“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体系。这种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行业企业需求,注重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采用“竞赛+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竞赛+单元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材编写应基于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 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相关岗位工作 的需要,实现岗位直通.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产生的现实背景、投资管理体制与生源特点均与其所依托的“母体”高校有较大区别。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强调基本通用型人才培养、突出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职业能力培养导向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意义。阐述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考核改革指导思想。提出了应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考核体系,实施"六位一体"课程考核模式和完善课程考核配套服务体系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