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在优化企业的员工结构、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分析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入手,探讨了组织采用末位淘汰制时的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2.
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组织管理制度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方法会破坏组织内人际关系。在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组织中。残酷的竞争使员工之间的竞争出现无序性、恶意性.使员工之间缺乏亲密感的团体意识和员工忠诚感。因此对该方法要慎用。  相似文献   

3.
末位淘汰制源于西方企业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绩效管理手段,它可谓毁誉参半。虽然它对于激励员工的作用不容否认,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违背现行的《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规定。如何在现有《劳动和同法》的框架内改革与完善制度自身,使末位淘汰制兼具合理性与合法性,成为大量专业人士一直探讨的问题。通过采用案例实证法进行了研究,探寻了末位淘汰制度与现行法律相衔接的途径,并通过重新进行制度设计,使得末位淘汰制重新获得生存的空间,发挥其在提高组织绩效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此,它是一种消极的、简单化的、缺乏科学性的管理手段,是学校管理无为、无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毕荣 《人力资源管理》2013,(12):102-102
为调动广大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广大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经矿党政委研究决定,制定出台了末位淘汰制的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办法。从2000年以来,这一考核办法的实施对转变干部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强化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密切干群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对于考核结果的评定和处理部分过于猛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术评价公平性与末位淘汰制度着手讨论高校教师的人事改革 ,利用我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 ,对目前大学教师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对教学、高校教师终身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很多企业都采用"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员工激励制度,使员工处于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员工的潜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该手段的缺陷也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引发了不少劳动争议.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中兴通讯(杭州)有限公司诉王鹏劳动合同纠纷案》入手,切入"末位淘汰"的合法性问题,指出考核等级排名末位并不完全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该案的判决结果给"末位淘汰制"的不当适用敲响了一记警钟,但在实践中迄今并没有达到充分的遏止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对德国劳动法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作简要介绍,指出个体劳动法为保护弱势方的雇员所作出的不同于一般民法的特殊规则,介绍集体劳动法中不同层面上的雇员集体利益的实现,并阐述德国劳动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电视栏目淘汰制直接将竞争机制、竞争观念引入,激发了电视节目资源被压抑的活力,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回应,对电视经济属性的适应与强化,是促使电视资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高效手段,还是电视媒介打造自身品牌一种激励手段和机制。有许多电视台并未对实行这种机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进行深入思考和严密论证,在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劳动法体系已经运行了十几年,期间不乏修改与创新,但是劳动法的实施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去法学界多从微观的角度讨论劳动法的实施问题,现今试图从法律实施的宏观视域分析劳动法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和困境,从总体上把握劳动法实施手段和方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使劳动法的实施更为和谐有效。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遵守劳动法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最起码要求 ,而劳动法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 ,这样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一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农民工问题大量涌现,国务院研究室就解决农民工问题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我们应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与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包括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其中,劳动法的调整机制主要是传统劳动法调整机制和人权法调整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包括道德意识调整机制、传统习惯调整机制和社会舆论调整机制。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的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居于基础地位、属于基本保护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居于辅助地位、属于辅助性保护机制;二者分工合作,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法部门的法典形式,由于规制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也比较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完善我国劳动法的立法体系,应着重做好"进"和"退"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进"的方面,要进行包括《劳动基准法》、《就业促进法》、《集体合同法》、《劳动者薪酬保障法》等在内的单独立法;在"退"的方面,需要把社会保障法从劳动法体系中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16.
毕业设计(论文)末位复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世纪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对以往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和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末位复议两年的实践对比,对其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及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不仅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以此指导劳动法学研究,可以克服某些偏颇,为劳动立法、司法和执法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笔者呼吁将哲学引入劳动法领域,审视在理论研究中的误区和在实践中存在的客观效果与立法初衷相悖的现实,用对立统一规律处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日趋复杂的劳动关系中无法回避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8.
民国劳动法产生后,学者们开始予以关注,并在介绍引进劳动法、评述劳动法、书写中国劳动法史及劳动法的汇编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在华的外国人于劳动法研究也有贡献。1949年后,劳动法研究先是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受现代化模式下的史学观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劳动法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但这些研究大多存在为现实政治服务、研究模式固化、研究时段集中、缺乏劳动法实施研究等现象,且史学化的研究多、法学化的研究少。今后应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拓展研究时段,推进劳动法实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末位淘汰”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本文从一个较全面的角度,指出末位淘汰制的根本目的和积极作用,分析其负面效应,重点探讨应慎用此制度并指出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统计学的思想 ,改革现行的学生学业成绩管理办法 ,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管理过程中 ,提出了对学生学业成绩实施标准分处理与定比例淘汰的新的成绩管理模式 ,从而使长期以来形成的“60分万岁”的不良现象 ,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