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消费和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工具与媒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欺凌问题关注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行为频繁且社交网络环境复杂,网络欺凌给他们的生活、心理及人际关系等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524名大学生网络欺凌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对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个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经历网络欺凌的类型和主观意识程度上男女生有些许不同,但在总体上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并未受到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与不同的社交网络群体接触以及与身份可疑的人在线交流,则更易遭受网络欺凌。同时,遭受网络欺凌的经历可能使受欺凌者成为欺凌实施者。防治大学生网络欺凌需要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度、完善多方联动技术控制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使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得克萨斯社会性行为调查问卷,对5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调查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9.8%报告感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IAD)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性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不仅在某些人格特质上有差异,而且在自我价值感的客观评价和社交能力上与一般上网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交信心、社交支配性、社交能力和社会退缩方面.  相似文献   

3.
运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沟通渠道之一,鉴于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匿名性、便捷性等特点,更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来表达情绪,网络甚至成为负面情绪的主要宣泄途径。本文根据对大学生社交网络平台折射出的负面情绪进行调查研究,并给出一些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4.
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社交网站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模式。本文以社交网站在华侨大学学生社团中的传播情况为例,分析并归纳当前网络社交存在的利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最后看机地将社交网站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着力考察社交隔离和自我情绪调节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量表、青少年社交偏好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330名高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购成瘾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交隔离在网购成瘾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交隔离的中介作用会受到自我情绪调节而影响心理幸福感。大学生网购成瘾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社交隔离起中介作用、自我情绪调节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建立和维系社会关系为目标的社交网络,特别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从国外的Twitter、Facebook、MSN,到国内的实名认证的人人网、拥有庞大用户的腾讯QQ、热火兴起的微博,都是大学生们常常用到的社交网站。人们运用社交网络来维系社会实体关系、展现自我个性、表达利益诉求,随着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的重要性的逐日提高,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也产生的一些影响,值得我们分析、重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校3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交往焦虑量表》(IAS)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并且社交焦虑的程度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为严重;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学生自己感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有影响。但是,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生的来源则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沟通软件,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文章旨在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该群体对微信社交的态度。基于对构成"态度"要素的解构,从对微信社交的总体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意向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总体现状。从微信如何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新媒体文化熏陶三个层面,思考影响大学生上述态度形成的因素。从霍夫兰德观点的说服模型出发,针对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有的非理性的态度,探索性地提出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社交网站基本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社交网站印象管理倾向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很高,社交网站好友与现实中的人有很大重叠,并带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大学男生和女生在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交网站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周边网吧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及身心健康等有着重要影响。少数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对其发展有不利的影响。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一些调查参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网络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正确应用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因此,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目前,网络社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网络聊天引发的欺诈勒索、沉迷上网导致的网络成瘾综合症、交友轻率误入了网恋陷阱。可见,网络社交安全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及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对此,本文提出了自律性和防范性相结合的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站的迅速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互动平台。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社交网站的忠实使用者。研究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偏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文章通过研究发现:(1)不同的社会支持情况对大学生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偏好有正向预测作用;(2)性别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社交网站使...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站在为大学生获取资源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了解大学生对社交网站的利用情况,明确社交网站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引导大学生趋利避害,更好地利用信息平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高校利用社交网站加强学校与师生间的沟通,促进学生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可为社交网站功能开发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微信为大学生提供社交便利,也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为探讨微信社交依赖和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从场内社交焦虑和场外社交焦虑两个维度衡量大学生社交焦虑,从社交效能感、社交负功能认知和社交依赖行为衡量微信社交依赖.以首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0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微信社交依赖和期待型社交焦虑、比较型社交焦虑、发展型社交焦虑呈正相关;微信社交依赖通过影响场域内社交焦虑,进而影响场域外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生微信虚拟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洞、核心边缘模型、聚类派系和中间中心性分析对微信虚拟社群网络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意见领袖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是表现活跃和爱好广泛,影响的关键是处于社交网络的“靶心”位置,影响的效果是极易产生“沉默的螺旋”效应。建议高校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识别大学生圈层的网络意见领袖、引导大学生圈层的网络意见领袖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型网络意见领袖等方式,推动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或伤人事件的数量逐年上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话题在社会上逐步被重视。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其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有了现实意义。运用社交网络构建生命教育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交网络平台的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正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性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及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已有的重要研究加以评述,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结合贵州民族大学78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网络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增加有关少数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网站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素质拓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