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品牌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延廷 《北方论丛》2003,(4):118-120
期刊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期刊品牌的特征表现为整体形象的标识性、化内蕴的先进性、读群体的广泛性、同类期刊的统领性和开发经营的增值性。把握这些特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生产精品培育品牌,通过市场营销铸就品牌,通过立体开发延伸品牌,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将期刊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到位。  相似文献   

2.
陈敏华 《云梦学刊》2009,30(6):31-33
期刊分众化是市场细分和读者选择的结果.分众化期刊要想在市场中立稳足跟,就必须强化自己的读者意识。增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向读者学习的意识,加强对读者的引导意识,提高刊物的个性化意识,是分众化期刊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论影响因子与品牌期刊的塑造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赢得竞争优势,实现期刊的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从影响因子的角度探析品牌期刊的特征、影响品牌期刊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打造品牌期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打造期刊“品牌”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延 《理论界》2005,(1):124-12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大期刊抢抓机遇,求新、求变,纷纷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化的"品牌"发展之路.经过对期刊现状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探索并提出了读者、专家、社会三方联合打造期刊品牌的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5.
关于品牌期刊的打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国兴 《理论界》2008,(1):176-176,183
随着期刊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品牌化战略逐渐成为市场应对的最佳策略,因此,品牌期刊的定位、品牌期刊的质量以及品牌期刊的优势拓展等都是期刊编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4,(1)
<正>"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创刊于2011年2月,由《复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求是学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思想战线》、《四川大学学报》、《文史哲》、《武汉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17家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高校学术期刊联合发起,随着《中山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期刊陆续加入,目前联合编辑部成员单位已增至70余家。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很多。比如经费的不足,使得一些期刊不得不用版面来“创收”,以维持期刊的“正常”运转,当然,那些打着“经费不足”的旗号狂收版面费,转而用于个人福利的期刊除外。比如办刊环境的恶化,关系稿、人情稿纷至沓来,严重干扰甚至阻碍着期刊提高学术质量的努力。比如,高校与研究部门的现行职称评定体制和岗位认定体制,对学术成果的量化指标的片面追求和导向,使得整个学术界弥漫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术成果的目的意义丧失,谋生功能凸显,学术研究质量普遍劣化,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期刊学术质量的降低。此外,学…  相似文献   

8.
对创造期刊品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现章 《北方论丛》2002,(6):152-154
创造期刊品牌不仅是做强做大中国期刊产业的一项重要的工程,同时也是中国期刊产业发展进步与发达繁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期刊品牌的创造,一方面要求办刊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地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来创造出新的期刊发展理念,并通过策划来拉近期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地从期刊的历史资源中来汲取智慧,及时总结本刊创造的经验和吸取教训,并有选择性地借鉴兄弟刊物的成功办刊之道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在把握期刊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地创造和创新出各具特色、琳琅满目的期刊品牌.  相似文献   

9.
李世俊 《理论界》2012,(5):165-166
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期刊界已经达成共识;但品牌确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推广和经营,整个期刊界还处于探索中。一般来说,期刊的品牌经营可以分为品牌衍生和品牌延伸两个方面。对于想取得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期刊而言,除了要在品牌建设上做足文章之外,还要善用品牌、用活品牌,真正使品牌发挥出强大的辐射和扩散效应,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争夺市场份额,在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大众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报刊既是商品,又是重要的社会舆论工具;必须适应读者需求,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就要牢牢抓住读者的“兴趣点”,以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同时要敢于向读者说不,理直气壮地抵制读者中的落后倾向、低级趣味以及不健康、不正当的需求;善于用真善美的东西去吸引、引导读者;还应注意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目标,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提倡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读者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如何强化少儿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是本文探讨的课题.珍视第一读者及潜在读者,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和能力出发,真诚地、经常地与读者沟通和交流,让少儿期刊编辑怀着师者之心影响和培养我们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定位、特色与品牌--中外部分出版类期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类期刊在中国出版界业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相比于国外已经成熟的出版类期刊,国内的这些期刊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不足。本文从定位、特色和品牌等几方面对中外部分出版类期刊进行了比较和评论,以期能够对国内的出版类专业期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期刊品牌”主题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品牌是期刊核心价值的体现,是期刊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文献计量是对期刊品牌进行专题研究的有效工具,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8—2008年间我国期刊品牌研究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论文产出的机构分布和期刊品牌的研究主题、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我国期刊品牌研究的现状、特点,探索关于期刊品牌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期刊品牌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印刷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对比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印刷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分类与关系,分析了印刷期刊与电子期刊的优缺点,指出了在目前的阅读习惯以及信息服务技术方面,印刷期刊仍占主导地位,短期内电子期刊还不能够完全替代印刷期刊,即使将来也是印刷期刊和电子期刊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品牌定位与品牌文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位理论主张竞争导向,其本质是针对竞争对手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定位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品牌定位的基础因素.几乎所有关于品牌定位概念的阐述都包含"价值"两个字,价值既包含功能价值又包含非功能价值,其中,非功能价值又包括情感价值、体验价值及文化价值等.品牌定位建立在消费者感知的基础上,消费者对定位的感知效果与其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品牌定位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品牌定位的基础要素,品牌定位深深打上文化的烙印,缺乏文化的品牌定位很难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品牌定位的文化基因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具有内在的文化逻辑.品牌定位的文化逻辑主要体现在定位自身的文化、品牌内涵的文化和现代消费的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正因事业单位三年一聘制到期,本人自八月不再担任河北学刊社长兼总编一职。我到河北学刊任职年,总编五十五期杂志。本期系我主编的最后一期杂志,卸任之际,不免百感交集:我为任职以来得到级主管领导的悉心指点和高度信任而心存敬意;我为不曾接触学术期刊而直接主编杂志、不得不付出倍的辛苦而刻骨铭心;我为以文会友、以刊结缘,结交了众多学界、刊界朋友,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而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奈达的读者同等反应论进行反思,认为奈达提出的将目的语读者读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读原文的反应作比较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同等反应是不可能的。这种理论追求“同一”,对译文读者实质上是一种蒙蔽,对“他者”也是一种不尊重,其结果只能是阻碍文化交流,进而阻碍文化发展与繁荣。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尊重“他者”,欣赏“他者”,包容“他者”,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高校图书期刊工作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已成为图书馆界谈论的一大热点,很多的图书期刊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对此问题褒贬不一,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期刊工作多年的实践,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高校期刊工作应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前提。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是本校师生,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为满足全校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而作为图书馆工作中占特殊地位的期刊工作,又以其传递信息快、文献资源丰富、传播手段先进、高效率的优质服务而赢得读者重视。所以期刊是当前科技信息传递中必不可少的、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