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本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原理内容: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只有在实践中,人的感觉器官才能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使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客观事物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人的认识。事实告诉我们,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获得的;人们关于阶级斗争的知识,是在阶级社会中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获得的;科学实验作为一项独立的社会实践,也是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指导意义: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举例说明:“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实践检验真理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人们希望进一步学会怎样应用实践标准来检验真理。只有学会了正确应用,才能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贯彻始终,持之以恒,才不致因实践标准有不确定性的困难,重新退回只听长官意见的老路。为此目的,我们先研究怎样应用实践标准检验真理的一个方面:怎样用实践证明真理。真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具有主观的形式,但其内容,则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是客观的。然而,人怎么了解、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呢?只有靠实践。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人的思  相似文献   

3.
为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本文就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以及正确发挥真理的作用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 真理是否包含谬误,谬误是否包含真理,这个问题现在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我们认为,作为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真理和谬误不是互相包含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着不依赖于主观形式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和一致,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发展代价缘自高等教育实践的否定性,其根源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代价根源研究有益于深化对代价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对代价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关系,更为寻求付出和调控高等教育发展代价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发展代价缘自高等教育实践的否定性,其根源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代价根源研究有益于深化对代价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对代价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关系,更为寻求付出和调控高等教育发展代价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能够直接改变现实,具有直接现实性,同时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纽带、桥梁。因此,实践是检验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摘要]刑法上的正当行为应当是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所谓正当行为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又不构成犯罪的论述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孤立、割裂地看待犯罪构成内部各要件的关系这一根本缺陷是产生这种认识的理论根源。对犯罪构成体系人为设计的逻辑顺序,混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界限这一基本方法错误是产生这种认识的实践根源。正当行为只是在客观性质上与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有某种相似性,但不能得出其行为哪怕是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错误在现实中有相通之处,二者有着共同的认识根源。本文从被歪曲与僵化的主观认识出发是错误的起因,满足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表面结合和拒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错误的根本与要害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这种认识根源,并指出,只有自觉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彻底扭转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做到既要正确对待已有认识,又要深入了解新的实际,并把认识与实际、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历史地统一起来,才能避免在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错误之间徘徊重犯。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其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从人类认识实践的过程来看,只有破除僵化的思维模式,冲破主观偏见,才能为实事求是扫对障碍。如果我们头脑僵化,受旧的传统和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那就无法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事物面前,做到实事求是。其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这需要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如果离开了这一基础,思想便会重新僵化,成为新的主观偏见的奴隶。实践证明,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走上主观幻想的歧途。正因如此,在走向新世纪的形势下,怎样才能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人们需不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认识和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这个范畴。需要和认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认识得以产生并推动认识的发展,需要应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 (一)从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看,需要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 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认识活动不会凭空产生,它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是认识的主  相似文献   

12.
一、间接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贯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总的认识规律的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对待和鉴别间接经验。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地吸取对我国四化建设有益的间接经验,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正确地对待间接经验,必须正确理解它在人类认识总规律中的地位和作用。间接经验是指经过科学抽象、概括的认识成果。这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是人类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虚假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在客观现实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事物。如“神”、“鬼”、“龙王爷”等。从认识的根源来看它产生于唯心主义。但是,虚假概念在现实思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在人类思维发展史的长河中所形成的一些虚假概念,来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认识一些虚假的概念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者歪曲事实,制造荒谬的骗子嘴脸。除此而外,人们还常常借用虚假的概念的特定涵义来说明事物。因而至今在人们思维中,在相互表达思想、论证事物、文学比喻中,大量地运用着虚假的概念。为了准确地把握虚假概念的涵义,以便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同社会实践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社会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见之于行动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实践中思想与行动基本矛盾的关键.思想与行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实践中往往体现为自发与自觉、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个体与群体、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进而解决社会实践中思想与行动的基本矛盾,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同社会实践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社会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见之于行动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实践中思想与行动基本矛盾的关键。思想与行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实践中往往体现为自发与自觉、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个体与群体、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进而解决社会实践中思想与行动的基本矛盾,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要充分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他们的观点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重视能动性,但它不承认主观对客观的依赖关系,只是抽象地、歪曲地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的直观,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因而使人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他指出:“哲学家们只  相似文献   

17.
书评的审美特性问题,是书评的基本问题之一。书评美对于发挥书评的认识作用、伦理教育作用、功利导向作用、审美感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特点是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检验书评是否美的标准只有客观的社会实践。我们相信,通过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实践运动,我国的书评水平和图书质量会不断提高,日臻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蓬勃健康地发展下去。一、书评美是书评的基本属性图书评论中的审美活动是主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被写作和出版的图书是客观方面,书评家是主观方面,主观与客观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这对矛盾中,从唯物论的根  相似文献   

18.
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在真理性...  相似文献   

19.
认识的规律同外部世界的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但理解认识规律的客观性要困难得多。认识作为意识属于主观领域 ,其规律是主观领域的规律 ;但主观和客观的区分有不同的层次 ,认识运动也是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一部分 ,认识规律不依所有思索并运用这些规律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认识规律之所以具有客观性 ,不仅是因为产生认识的生理基础即人的生理结构和生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而且是因为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具有客观规律。否认认识规律的客观性 ,认识论就失去了作为科学存在的权利。否认主体认识活动的自觉性 ,所谓客观认识规律就成了神秘的“天意”。  相似文献   

20.
应当树立实践控制意识王朝增人们通常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积极能动地改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天然合理性和绝对权威性。但实践在现代的发展愈来愈向人们显示,它在对客观世界改造时,也会产生负效应,它在对人的本质力量肯定时,也会产生反主体化。在造成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