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图书馆”一词,是从外国引进我国来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藏书楼”、“藏书阁”,是历代封建帝王、富家豪门的私人藏书楼,是作为知识的宝库出现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图书馆的“第一代”.尽管,人类的文明,历史的发展,使藏书楼从诞生发展到今天的第三代图书馆、即作为知识喷泉的发源地.然而人们在某些地方、某种程度上,仍保留着旧有的观念.如图书馆等同于藏书楼.谈不上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管理.因而,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现在的图书馆人员只要认得几个书名、借借还还.图书管理有何学问可言?!充其量是个“书皮子‘学问’”.  相似文献   

2.
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浸濡着历代图书馆人的艰辛.古代藏书楼转向现代图书馆的发端,开启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的转变,中国近代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古代藏书楼的长处,勾勒出未来图书馆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通常分为两大部分,即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前者,为收藏系统,后者为服务系统;二者在图书馆工作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的地位与作用.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从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这一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变迁,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心逐渐地由藏书工  相似文献   

4.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民族之一,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古代藏书楼在传承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中国近代的图书馆是在西方图书馆的思想基础上和中国古代藏书楼保留藏书的物质基础上萌生和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图书馆,既是对古代藏书楼和近代图书馆的肯定和继承,也是对古代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的否定和发展。本文对藏书楼到数字图书馆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作为保存、积累和传递人类智慧成果的专门机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它伴随着文献的出现而诞生。自从图书馆诞生以来,其形态和功能就处在不停的发展和演变中。曾经历了农业社会的藏书楼时期和工业社会的近代图书馆时期,而今又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演化的变革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文明同步发展的,因此,它的职能是与一定时期人类社会对它的需要相适应的。1古代图书馆的形态及职能中国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殷代,王室就有了专门保存文献的地方。外国最早的古代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在亚述首都尼尼…  相似文献   

6.
流通部是近代图书馆区别于古代图书馆——藏书楼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社会实践领域的纵深发展.知识的更周期越来越短,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载体的高技科化,现代图书馆面临着生存与发展.作为图馆的有机组或部分——流通部因此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试就流通部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反馈性作初步论述.一、流通部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图书馆一直受到国家的荫护,从经费到人员,从发展规模到藏书结构都由国家统筹安排,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这种自我封闭、义务服务的管理体制,严重忽视了图书馆自身的市场因素,违背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致使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陷入困境。如何改变图书馆现状?笔者认为应挖掘图书馆的潜力,发展信息产业,开展有偿服务。 众所周知,我国原有的图书馆,都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上建立起来的。大部分图书馆还是封闭的藏书楼式的管理模式,大量文献资源闲置,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占有信息,谁就会在科研和工作上处于领先地位。先进的信息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和利用,就会变成巨大的生产力。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为图书馆发展信息产业,开展有偿服务提供了机会。而图书馆发展信息产业,既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又能通过开发信息产品获取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社会文化机构,其基本功能是利用藏书为社会提供信息、知识,并以自身最佳综合效益来满足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将蕴藏在文献中的信息、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加强其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以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但图书馆的利用有一个选择服务对象的前提,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了解、分析一下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依据之一,并通过国民对图书馆需求的分析,有的放矢地探求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怎样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它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主要来自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来自事物内部诸矛盾以及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然不会例外.因此,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就只能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中去探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工业革命之后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将社会生产力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纵观国际国内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愈加感到作为信息交流机构的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即传统的图书馆必须向现代化的图书馆过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给此过渡创造良好契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现行对票据法的有权解释,商自然人可以作为汇票的付款人进行票据支付行为.但是我国新颁布的<破产法>仍然没有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这样势必造成商自然人作为汇票付款人.当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行使遭遇阻碍的后果.因此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对于弥合法律之间衔接的漏洞.保证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顺利实现,贯彻落实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