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析唐诗 ,从中感悟朋友相处的方法 :赞赏朋友的才情 ,关心朋友的处境 ,惦念朋友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朋友的含义在现在延伸为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朋友伦理关系从古至今经历了长期演变。中国传统伦理关系中对朋友的道德要求主要遵循志同道合、讲信重义、以友辅仁、择友当慎的原则。当今社会的朋友关系主要表现为功利性的朋友关系、为了愉快和高兴而建立的朋友关系、为了共同的善而建立的朋友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用以诚相待的原则处理朋友关系,用宽容、尊重、平等态度对待朋友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和谐伦理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朋友不是玻璃做的,但有许多人总是把朋友当做玻璃,小心翼翼,唯恐把朋友碰坏了。有时,明明对朋友很不满,却不敢表达出来,害怕一旦表达,就会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就会伤害感情;一旦伤害感情,就会失去这个朋友。为了一件小事失去一个朋友,太不值得  相似文献   

4.
善意如灯     
朋友在民政部门工作。朋友说,那天他在上班时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电话那边气势汹汹的,男子在电话中连声责问朋友那事为何没他的名额,否则他死也要死到朋友他们单位里去。其实,面对这样的责问,朋友也是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他不知  相似文献   

5.
考察《诗经》所涉君臣、兄弟、朋友三种人伦关系,发现在周之宗法分封制社会结构中,君臣与朋友两种人伦关系被兄弟一伦所勾连起来,君臣被视为朋友关系。《诗经》相关篇章用“朋友”处即指君臣,同时,此类朋友关系以“友纪”作为行为规范,为君者须“惠于朋友”,为臣者则“摄以威仪”。此一朋友关系亦辐射到臣臣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会忘记     
董喜德 《社区》2012,(20):22-22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我有些诧异,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  相似文献   

7.
刘道伟 《今日南国》2007,(16):20-23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良友益友可以带来帮助,恶友侫友却会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仁",后者叫"知"(智)。与朋友相处,应当注意分寸,朋友之间要保持尊重。要成功越过人生的三道坎:少年、壮年、老年,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文献   

8.
论友谊     
季羡林 《可乐》2008,(6):9-9
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在中国社会中,朋友被尊为  相似文献   

9.
饭局上,朋友酒喝得正起兴,手机响了,不用猜就知道是朋友家中的领导来查岗。朋友放下酒杯接电话,他也不回避,对着手机就是一阵唯唯诺诺,听得大伙儿好一阵反胃。于是,有人趁着酒兴奚落起朋友,说他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咋怕老婆怕成这熊样!朋友竟当着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朋友     
一般的朋友从来看不到你悲伤的眼泪,真正的朋友肩膀常常会被它打湿;一般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你父母的名字,真正的朋友会有他们的电话号码;一般的朋友会在收到邀请后,带着礼物来参加你的派对,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问可以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提醒,朋友问可以分担忧愁,共享快乐。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朋友,请以“相互___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 《可乐》2008,(8):11-11
平时想起一座城市,先会想起一些风景,到最后,必然只想这座城市里的朋友。是朋友。决定了我们与各个城市的亲疏。初到一个陌生地,大家经常感到寂寞慌乱,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朋友。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两个朋友见面时再夸张的动作声调,四周路人都能原谅。有时,久违的朋友冷不丁从  相似文献   

13.
做个情报王     
不久前,因为工作需要找一个专家的联系方式。问了几个同事和朋友都没有问到。无奈之下求助于一个圈内的朋友。朋友说,试试看。  相似文献   

14.
正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请柬,星期日下午五点,他的摄影展开幕。很吃惊。做生意做得很成功的朋友,竟然是个摄影师?打电话去祝贺,朋友在电话那头大笑:什么摄影师?只是爱好者。出席摄影展开幕式的人很多,并不全都是商界人士,有些外型看起来就非常艺术家的人,和朋友似乎非常熟悉。笑意盎然的朋友高  相似文献   

15.
以四、六、八年级(915岁)共211名青少年为被试,向他们提供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社会关系称呼,要求他们对这些人是否有可能成为朋友进行判断,从而了解青少年对朋友关系的认知特点。结果表明:(1)青少年认为和自己分别有着不同关系的两个人有可能形成另外一种关系——朋友关系。(2)双方的辈分(或等级)以及双方的生活环境都是影响青少年朋友可能性判断的重要因素:青少年认为同辈分或同等级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具有相同生活环境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3)青少年的朋友可能性判断表现出明显年龄特点:八年级最倾向于认为某两人有可能成为朋友,八年级是朋友关系理解的重要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几乎每一种文化都认为,我们对朋友负有特殊的义务,或者说我们应当厚待朋友。这种观点的涵义是,我们帮助朋友的特殊义务要胜过我们为全人类公益事业应尽的任何义务。同样,我们的不伤害朋友的义务被认为胜过不做坏事的一般义务。  相似文献   

17.
林特特 《今日南国》2009,(12):48-49
“开心网”作为一种新的交友模式正在被年轻人所接纳,它提供了一种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将朋友的朋友发展成新的朋友。可是,当原来分属的各个圈子逐渐相通,朋友突然成倍增多之后,新的困惑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九点钟的爱     
到达朋友那座城市时,已是晚上八点多。早就听朋友说,他所在的那座城市,有一家小饭馆,店面不大,但烧的龙虾却别有一番风味。于是,我提议朋友,咱俩一起去品尝品尝。让我不解的是,朋友对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玄承东 《可乐》2008,(7):11-11
哥们是江湖的,朋友是社会的。江湖无辈,哥们可能满目皆是;社会有序,朋友也许屈指可数。所以,古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就是哥们,却很少讲"四海之内皆朋友"。有人确实说过"春风满面皆朋友",然而紧接着补正道:"欲觅知音难上难。"大概古人也觉得"朋友"这个称谓,是不能随便叫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王者归来 《社区》2011,(14):32-33
我有一个德国朋友,他在中国留过学,我们也正是在那时机缘巧合地成了朋友。这位热情好客的德国朋友回国之后,一直希望我能去他的家乡法兰克福游玩.今年年初恰好有了机会,于是我们两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就在法兰克福重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