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外反革命势力绞杀后,他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大小军阀官僚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尽管他勇往直前,从不灰心退却,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总是不能实现,使他感到十分痛心。正当孙中山在绝望中艰难前进时,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开始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为之英勇奋斗,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外反革命势力绞杀后,他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大小军阀官僚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尽管他勇往直前,从不灰心退却,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总是不能实现,使他感到十分痛心。正当孙中山在绝望中艰难前进时,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开始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为之英勇奋斗,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3.
建立共和国,这是近现代先进中国人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建立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提出过“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等口号,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由于一直对民主共和政体可能转变为"僭主政体"存在普遍忧虑,法国自近代立宪以来就建立起议会特设司法机关,追究高级官员的特别刑事责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现行宪法设置了"特别高等法庭".对共和国总统和内阁成员在履行职务期间的犯罪进行追究.1993年修完时又另设了"共和国法庭"用以追究内阁成员的特别刑事责任,"特别高等法庭"则专司审判共和国总统的"与其职责不符的严重失职行为".法国的议会特别刑事追究制度在结构上多样,对我国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935年-1949年间,毛泽东曾依据事态变化,先后提出过六种不同的建国口号或方略。依次是: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民主联合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最后敲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略,同时也为后来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对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权作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根据各个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相继提出了建立民权主义代表制度革命政权、苏维埃模式政权、国防政府政权、人民共和国政权、民主共和国政权等主张和设想 ,最终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政权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成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1944年公开提出,又经过中共七大正式确定的政治方针。在抗战胜利前后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一主张曾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本文拟就中国共产党关于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实践及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中国共产党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确定以来,先后提出过建立国防政府、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等一系列主张。1937年5月,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  相似文献   

8.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创建和领导的民主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实践,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一次重要实验,为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民主执政积累了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同处希腊半岛 ,相距仅百里之遥 ,往来甚为密切的城邦为什么会形成差距如此悬殊的两种政体———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和奴隶制贵族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
魏玛共和国没有能够解决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徒抓住魏玛共和国政治上的薄弱关节,利用在德国人民普遍反对凡尔赛条约的心理,通过民主选举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进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顾魏玛共和国的兴衰的意义在于,要想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首先确立实现民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新形式,成功的实现了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三三制"政权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起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机关——参议会,与民主党派实行政治协商,民主合作,以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建立起了广泛的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民主思想文化、民主政治措施及民主政治保障办法等方面人手,积极推进党的民主政治建设,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吉伦特派是法国大革命中的共和派。其共和主张源于他们的人权思想 ,也与其阶级构成不无关系 ;而在革命实践中 ,吉伦特派将其共和主张付诸实施 ,缔造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党领导下兴起的"红色戏剧"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现象.它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戏剧和新中国红色戏剧三个阶段,对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对革命斗争乃至对党内政治斗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具体形态——“三三制”政权,在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及在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团结了抗日力量,改善了中共对政权的领导,加强了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推动了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运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中华民族主义观与国情观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转换。百年来,人们总是从阶级和阶级斗争方向去评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和国情观。读一读孙先生的原著,我们蓦然发现孙先生的民族主义和国情观,比如核心问题“恢复中华”、“五族共和”、“西体中用”、“一律平等”、“国共合作”等。首先是从中华爱国主义的基础——中华民族主义及民族使命去认识和实践的。从而使我们终于明白,虽然孙中山自嘲“不值一文”和“无拳无勇”,却能主导海内外华人合力推翻满清帝国、继而倡导国共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由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三部分组成.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主要是,民主政治建设须服从与服务于全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政治大局,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是推动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民主政治建设应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形成标志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界长期流行的仅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的说法是不完备和不全面的。除该文之外,居于“标志”地位的至少还应包括张闻天等人的《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等文。这样来理解“标志”问题,可以较清楚地反映该思想体系的形成特征,真正体现中共高层在文化问题上的集体智慧、思想共识和整体认识上的互补性特点。张闻天等所概括的“民族、民主、科学、大众”的文化四原则,较之于毛泽东概括且后来流行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三原则,不仅更为准确和完整地揭示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更能反映1942年以前中共高层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顺应广大人民呼声,中国共产党进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虽然这一努力没能阻止内战爆发,但其过程不仅使全国人民看清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极大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全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而且整个和平民主斗争努力的实践,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继续秉承和平、民主、协商的精神,领导各党派与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