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诺族没有文字,却有本民族丰富的语汇.汉语已被基诺族接受.除部分老年人外,大多数基诺族群众都能听说汉语.基诺语中没有方言之分,这使每个基诺族成员从开始学习语言就接触到通行于整个民族中的语言,为日后在民族内部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诺语作为基诺族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生活中,既是其内部的重要交际工具,又是维护基诺族内部团结统一的纽带.因此,基诺人对本民族的语言倾注了无  相似文献   

2.
韩忠太、傅金芝合著的《民族心理调查与研究——基诺族》一书于1992年3月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单个民族心理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该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基诺族心理调查”的最终成果,作为该项目推荐人之一,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认为该书值得向学术界推荐。  相似文献   

3.
<正>基诺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是国务院1978年6月正式确认的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口在56个民族中排名第55位。 一、民族概况 基诺,汉族史书记为“攸乐”,这是对基诺族自称的音译异字,傣族人民称基诺为“卡诺”。基诺族是云南境内的古老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乡,以及周边的勐旺乡、普文镇、勐养镇、橄榄坝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学、民族学的文献中,刀耕火种也称游耕、山田烧垦、初耕农业、园艺式农业、降雨农业等。游耕是刀耕火种的一种指称,它强调的只是耕地变动性较大这一特征,而与游居无必然联系。周新文、陶联明同志既然承认基诺族过去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活动,那么就无法否认基诺族是从事游耕农业的事实。因此,基诺族是游耕民族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游耕并非游居,把基诺族视为游居民族则不妥,应该说解放前的基诺族是游耕民族而不是游居民族。  相似文献   

5.
基诺族民居的变迁,是当代基诺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是基诺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生产生活方式改变、适应能力增强、社会交往扩大、生活条件改善、传统文化式微的集中体现,还是协调人与自然冲突的结果。由是之故,基诺族民居变迁便成为研究当代基诺族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变迁和民族政策得失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6.
基诺族主要居往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于基诺乡四邻山区。这里森林密布,秀竹婆娑,河溪纵横,气候温和湿润。丰饶的土地哺育了勤劳勇敢的基诺族人民,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出多姿多彩传统文化的才能。古朴别致的男女头饰和日月花饰就是基诺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中,居住着我国最后一个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为了改变基诺山的贫困面貌,基诺族的几代领导干部为民族的发展艰辛探索,其中有一位叫白文学的基诺族干部,他在基诺乡工作期间,时时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到州里工作后,仍然情注基诺山的发展,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把一片丹心留在了基诺山乡。白文学是个从基诺山寨走出的基诺族汉子。1980年9月,初中毕业的他收到了中央民族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白文学要到北京读书”的消息使基诺山沸腾了。他就这样在同龄人的羡慕中,带着家乡父老的希望到北京求学,先…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保护的悖论与超越——以基诺族文化保护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保护的效果之所以不能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种种看似卓有成效的对策措施实际上蕴涵着对民族文化的解构,诸如生存方式的转变与民族文化保护、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等之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悖论";基诺族文化保护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对种种"悖论"实现有所消解和超越,通过文本化、舞台化、产业化、规范化、生活化,也许能让基诺族文化保护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08,(11):14-14
1979年仲夏的一天,在云南省凸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群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是我国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被确认后,该民族群众欢天喜地的场景。1979年6月,国务院确认云南省的基诺人为单一少数民族。至此,在我国被正式确认的单一少数民族为55个。  相似文献   

10.
基诺族是1979年6月正式确认的民族,人口11966人(1982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区,此外,散居在周围的勐养区、橄榄坝区,勐腊县的勐仑区、象明区。基诺族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除使用本族语言外,还普遍兼通汉语,日常生活中,这两种语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实际工具。基诺族的双语现象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现象中颇有特色,这种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边疆地区双语使用的类型和特点。基诺区位于景洪县东部,是一个纯山区,全区有7个乡、45个村寨、1670户人家,人口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富有民族特色的价值取向、文化氛围,云南省西双版纳基诺族和楚雄彝族都属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传承、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的进程中有较大差距,文章主要从西双版纳基诺族和楚雄彝族的基本情况比较入手,通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非遗项目的挖掘和完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节庆的参与主体及影响范围等四个层面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富有民族特色的价值取向、文化氛围,云南省西双版纳基诺族和楚雄彝族都属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传承、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的进程中有较大差距,文章主要从西双版纳基诺族和楚雄彝族的基本情况比较入手,通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非遗项目的挖掘和完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节庆的参与主体及影响范围等四个层面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民族跨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真实故事……儿时,曾听长辈讲,西双版纳的密林里有一个民族,人不过万余,刀耕火种,狩猎为生;60年代,听说那里成立了人民公社,但人们的生活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是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区的基诺族兄弟。解放前,这里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为了帮助基诺山人民摆脱贫困,1964年云南省热带药物开发研究所所长周庆年带领科研人员,把科学种植成功的喜讯带进了基诺山。可是,这条刚刚发现的致富  相似文献   

14.
基诺族不是“游耕”“游居”民族周新文,陶联明本文作者根据实地考察和亲身见闻,指出某些著作将基诺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山地农业概括为“地跟山转,人跟地走,寨跟山跑。广种薄收”以及“无法再进行轮歇耕作时,基诺人便举族而迁,整个村寨迁往他处”等,是不符...  相似文献   

15.
民族知识     
李立 《民族论坛》2007,(2):64-64
<正>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差别?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03,(2):63-63
基诺族传统服饰经勐腊县勐醒镇向右转直奔基诺山乡,途中山峦起伏,溪流纵横,茂密的原始森林,苍翠欲滴。沟谷中古树参天,藤木攀缠,从多层次交错的植物群落来看,我已进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地区。我国四小民族之一的基诺族,就集中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山区周围的40多个自然村寨中,约有1万8千人。基诺人操基诺浯,无文字。自称“基诺”,意为尊敬舅舅的民族。历史上,他们是从原始社会未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由于民族过渡快,至今仍留有母系氏族的痕迹,比如现有很多年长男性的名子还是沿用女人的名字称呼。在乡文…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有着五十四个民族的祖国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原“基诺人”已经国务院正式承认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基诺,过去称为“攸乐”,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公社。虽有一万多人,但却有着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语言、习俗、经济结构和心理素质。关于基诺族的来源,没有文字记载,在它本民族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三国时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为例,对基诺山乡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等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基诺山及云南省其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方还存在着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最后笔者建议,由于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特殊性,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应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给予特殊的扶持和倾斜等.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民族的房屋建筑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然而,无论哪一个民族的传统建筑——其本身占据的空间——不外乎有如下功用:居住、社交、生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祭祀。当然,房屋建筑更多地具有综合功用。例如,基诺族家庭的寝室、厨房、客堂、祭祀处、畜圈等均置于一个大屋顶下。房屋建筑用材同每个民族居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