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勇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60-63
当代话剧<桑树坪纪事>的民俗性是戏剧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剧中人物的存在立场及方式.在民俗情境的监控下,个体的生命自由不复存在;具有双重属性的"礼"以及家族制度从不同侧面加强了民俗控制的力度,鲜明映现出生命的悲剧形态.运用民俗学的控制理论分析文本,冀在寻找一条可能的新的路径解读民间文化味道浓重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2.
胡敏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51-53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从事物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及人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极其反映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曲的传唱在明代蔚然成风,追溯其源,本属古代民歌一脉,其体式、曲调历史久远.小曲的风行是明代文坛一件盛事,它不仅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潮,而且从内容和风格等方面对晚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风格理论的《易》学渊源--为王运熙老师80华诞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5):67-75,93
《文心雕龙》的风格理论体系包括十个范畴。其中作为美学理想的范畴有“风骨”和“隐秀”,作为基本风格类型的范畴有《体性》八体。作者刘勰是参照《周易》数理阐明这些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其中“隐秀”、“风骨”相当于阴、阳二仪,所以在书中作了专篇论述;其中“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则分别对应于“乾”、“坤”、“震”、“艮”、“兑”、“离”、“巽”、“坎”八卦,所以统一列入《体性》篇。“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的分组关系表明,刘勰构建风格学体系之时,是以文王八卦序列为模型的;而其理论基础,则是主要由《周易》表述的古代宇宙哲学。 相似文献
5.
林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39-43
《呐喊》与《彷徨》以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和对愚弱国民性的批判展示了思想启蒙的必要性,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收获;但另一方面,相对于思想领域而言,它们对于启蒙悲剧性的揭示,对于启蒙的可能性、启蒙者与民众沟通的可能性、唤醒民众(或曰庸众)的可能性及启蒙者主体的质疑不仅超前而且深广,显示了鲁迅作为思想家、文学家的深刻与敏锐。 相似文献
6.
农家乐启示录--解读《中国农家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青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2):110-111,75
<中国农家乐>为农村新经济研究,不失为一部里程碑著述,<中国农家乐>对农家乐成功要素的分析中肯而有启示性.<中国农家乐>最具启示性的成果,莫过于它的第三章关于"农家乐的经济学模式"的阐述.农家乐是中国城乡二元化社会体制和经济改革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笔者认为,与其强调它的高层文化渊源,不如说,它更直接来自人们历来有"交游、踏青的民俗习惯". 相似文献
7.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清初《诗经》研究之状况--兼谈《总目》治《诗》思想对清中后期《诗经》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342-345
<四库全书总目>每类皆为之序,每书皆学术的发展演变,其精神不可避免地对清代中后期的学术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考察其中的<诗>类部分,既能理清清初百余年<诗经>研究的发展脉络,又能捕捉到其<诗经>研究思想对清中后期<诗经>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林姆以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清理出理查德人生旅程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三个女人的生活,解答出现代都市人心灵空虚和孤独的缘由:对金钱和物欲的极度追求而丧失了人性的关爱,最终沦为人生旅程永远的漂泊者. 相似文献
9.
陈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64-67
内容深切、格式特别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特色其内容之深,始于启蒙,却向人性深处延伸,隐寓和呼唤着一种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其格式特别,除了"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还有对传统的继承,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毕兆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24-28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层面的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周笑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11-15
本文从对《海的女儿》的深层剖析入手,挖掘安徒生整个童话创作背后所隐藏的精神潜流,旨在揭示其独特的生命意识及其在文本中的表现--它和安徒生的生活历程、美学理想、宗教情结乃至克尔凯戈尔的精神哲学密切相关,抓住它,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为立体的安徒生. 相似文献
12.
耿卫玲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6-78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13.
臧海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44-46
《一朵浮云》作为乔伊斯众多名篇之一,其主人公小钱德勒有着复杂而又典型的性格特点。作者赋予他女性化的外型,衬托了其敏感、天真、怯弱的天性,对于和“老朋友”加拉赫会面前后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一个情感丰富,性格多面的人物灵魂。通过分析他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其多面的人格,其中有高雅,也有世俗;有天真,也有势利,种种因素最终伴随着“见老朋友”这一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小钱德勒的情绪崩溃。 相似文献
14.
杨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54-56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以及《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对这些作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借鉴,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吴振尘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小红帽》是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动漫作品对《小红帽》的改编方式有忠实、添加、取意、非改编和后现代几种,其主题有原作基础和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以《小红帽》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体现着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对其恰当的改编,能推动当前动漫作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盛英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3):37-41
铁凝《笨花》叙述与表达,以第三人称和“第三性”为叙事视角,从生活化叙事结构和意象叙事系统中,探测人性结构的大美,并以结实、简朴、准确、温润的叙事语言完成小说“辐射法”和“嵌入法”的叙事行为,从而形成作品冲淡温润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7.
邹敏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6):68-70
《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流传至今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其中不仅飞扬着诗意的想象,且有深邃的内涵.通过对两部作品特征分析,阐述了图像时代的儿童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霍小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1):87-90
产生于不同社会时代,根植于不同民族土壤的野猫子与嘉尔曼两个艺术形象好似东、西方文坛上一对精神姐妹.本文比较分析了她们性格中"恶"的相似性与"美"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两位作家在创作题材相似方面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龚际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0-33
通过分析比较清代以来人们对《镜花缘》的评价 ,并进行主题学和叙事学方面的研究 ,认为《镜花缘》具有独特的文学史地位 ,不可用今人纯文学的观念来看待。认为《镜花缘》小说中“炫才”内容常被评论者所诟病 ,实际上这是以才学为主干来表达主题需要的叙事策略 ,其主题内容是人生理想境界的金字塔 ,成为沟通古代与近代的“寓言”。 相似文献
20.
孙尚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36-40
本文以贝洛版、格林版的<小红帽>和芭芭拉·G·沃克的<小白帽>三个故事作为版本取样,主要采用罗兰·巴特的可读性和可写性的理论,对源于同一故事的不同结尾的意义进行阐释,认为结尾的差异关乎文本对读者的定位,并且进一步探讨了结尾的可读与可写的相对性问题.同时对结尾所含的意识形态也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