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规划新增布设109个自动气象站选点,将于2009年全部完成建设,届时全市将有257个自动气象站全天候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2008年初,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与气象局联合研发了"杭州市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即将进入汛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2年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魏宏副省长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都市4月6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宣传培训工作动员大会,会议明确了全市地质灾害宣传培训的重点、培训对象、具体要求、完成时限等,重点对所有地质灾害专职监测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实  相似文献   

3.
"安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受副高西侧低值系统影响,预计8月12日晚上到8月14日,我县有一次明显的雷阵雨天气过程,部分地方雨量可达暴雨,个别地方大暴雨,雷雨时将伴有短时阵性大风,山区乡镇地质灾害气象等级为5级,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请有关部门和乡镇加强防范",这是在安县国土资源局高川乡国土资源所长马银国的手机信息栏查找到的内容,信息发布单位是县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发布时间是当日下午19时.  相似文献   

4.
7月10日~1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2 0 09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谈到积极探索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水平,要设立专题开展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模式研究。作为国土资源部在地质环境管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环境地质调查方面的技术支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前正以三峡库区、四川雅安和云南新平为重点,加紧推进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探索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机制,并以此带动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此,记者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候金武和3个示范基地的负责人畅谈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6月30日以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降雨天气过程,特别是地震灾区和盆地一些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普遍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但是由于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监测预警措施到位且重大工程治理发挥了重要防灾作用,成功避免了因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群死群件事件。阿坝州7月1日至3日,汶川县境内连续降雨,3日上午10时58分,银杏乡沙坪关村罗圈湾、桃关村等地发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6.
7月16日上午,巴中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带领局相关股(室)工作人员,冒着倾盆大雨到南龛坡西北面滑坡地段、巴广高速公路巴中东收费站路段察看地灾隐患点;看望受威胁的群众,向他们宣讲防灾减灾知识;检查《防灾明白卡》及《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及隐患点监测责任人、报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的落实情况。随后,巴中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主汛期将至,受"4·20"芦山地震影响,邛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642个,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未雨绸缪,邛崃市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镇乡及景区管委会把防灾减灾与践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关注民生放在首位,切实做好汛前排查、预案制定、宣传培训等基础工作,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奠定坚实基础。一、科学编制防治方案,切实做好讯前地灾防治基础工作(一)科学编制年度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7月2日晚到7月3日,雅安市汉源县发生强降雨过程中,最大降雨点河南乡24小时降雨量高达148.6毫米,导致全县发生9处泥石流灾害。由于预警及时,责任落实,监测有力,排查到位,撤离果断,全县成功避险1226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350人,避免42户176名群众伤亡。汉源县是雅安市地质灾害最为易发、多发、频发的县份,其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突发性强、暴发频率高的特点。7月2日上午11时30,县气象局向全县发布2012年第1号暴雨重要天气信息,要求各地加强河沟沿岸、滑坡危险地段、城集镇建设工地的监测巡视,切实做好防御泥石流、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通过有关专家组评审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为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平台.专家认为,在已有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灾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兰州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其他资料,建成了多源异构的无缝集成的空间数据库,开发了地灾隐患点信息管理、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统计分析、二三维联动、信息发布等模块,为兰州市地灾防治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国土资源厅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抓紧抓实,着力构建严密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指导督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是严密有序的防治体系,促使各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丹巴县"8·9"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及时准确判断险情,果断组织1521名群众迅速撤离,成功实现直接受威胁的651人无1人伤亡,受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王东明书记、魏宏省长、钟勉常务副省长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这是一次成功监测预警、提前避让撤离、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层层落实直至监测员,从而有效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的成功案例。按照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测及避险工作,推广成功经验"的批示精神,现将丹巴县"8·9"特大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编发如下,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监测工作网格化。全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16处,确定地质灾害易发区8个片区,地质灾害危险点6处,安排监测人员116人,建立健全了县、镇(街道)、村、社、农户和矿山企业五级群测群防体系。预防工作网格化。聘请四川泸州地质勘察公司为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画册80份,填发"一表两卡"120余份、设立警示警戒标示145块,培训监测人员215人次,构建技术支持、宣传、业务培训为主的预防网络。应急工作网格化。制发《隆昌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各  相似文献   

12.
9月11日,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到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安县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调要继续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排危,强化主动预防避让,发挥治理工程防灾减灾功效,最大程度刚氐地质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新闻背景】2013年第10天起,一条深褐色的“污染带”由东北往中部斜穿我国,小半个中国的空气质量都“脏”得要命。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北京更是发布了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截至13日。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遭遇了十面“霾”伏,我们该如何应对?现在,让我们一同看看中西医专家的各自高招。  相似文献   

14.
柳君 《老年世界》2014,(13):36-36
2007年6月开始实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把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  相似文献   

15.
正为扎实抓好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日,古蔺县组织政府办、应急办、国土局、水务局、住建局、林业局、交通局、教育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3个督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灾防治安全专项检查。古蔺县山高坡陡,是典型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隐患点多达196处。近年来,该县狠抓群测群防和自防自治建设,建立完善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网络体系,全县共建立县、乡镇、村级和企业防灾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更准确的客流监测,该文设计一种基于多源监测技术数据的实时客流客流监测系统.客流监测考虑地铁车站客流的相关特征,在车站不同区域衔接节点采取红外感应、视频识别和WIFI嗅探等不同的客流监测技术,实现精准监测车站客流,实时显示客流密度和客流流速等客流指标.此外,系统设计信息发布功能,可有效预警客流拥...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等因素,四川省历年来就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汶川地震后又新增了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全省133个地质灾害多发县查明了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近19000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6900多处,39个地震重灾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就有8061处。  相似文献   

18.
进入汛期后,面对强降雨天气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严峻形势,四川省各级各地高度戒备、严阵以待,迅速逐级传递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强化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果断组织群众提前疏散撤离,最大限度降低了因灾损失。7月1日以来,全省已组织地质灾害主动预防避让44913人,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23起,避免了4984人因灾伤亡。  相似文献   

19.
正入汛以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我省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易发、高发态势,频频引发洪水、泥石流、垮塌等自然灾害,致使道路、通信、电力等频繁中断,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时有发生。严峻的地质灾害在考验着四川省长久以来建立的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地质灾害来势汹汹6月27日至28日,凉山宁南白鹤滩遭遇强降雨,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发出预警,并及时排查险情,转移群众,但由于次生地质灾害的突发性,仍导  相似文献   

20.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为科学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