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几时,人们把婚姻的目的看成是传宗接代,完全撒开或者无现男女的感情,以致于使许多婚姻没有爱情基础,仅存生殖功能。这种以生殖为唯一目的的婚姻现不符合婚姻的真正本质,因为婚姻是男女基于相互倾慕的爱情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因此,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作为女性来说,要把握住自己的婚姻质量,不仅需要婚姻的缔结是双方发自内心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相互倾慕,是相爱双方之间互爱的一种结合,更需要在婚后不断地调适和完善自己,以便使夫妻感情融洽并能够经常给爱情充电,不使爱情悄然萎缩乃至干枯。爱情的持久和婚姻的美满不是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08,(6):68-68
50年的时光成就了爱的伟大,电视剧《金婚》用平淡的语气告诉了我们:爱情无需动听的言辞和轰轰烈烈的结果,真爱的力量足以穿越这50年的时空,走到金婚,直到永远。到最后,说一句:这一生还是你最好。从新中国热火朝天的1956年开始,文丽与佟志这一对平凡夫妻的婚姻经历了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激烈、最巨大的50年。这不仅是他们50年的婚姻生活史同时也是新中国的一部共和史。从一张保证书开始,到一张保证书结束,50年,为爱情坚持50年,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大众理想中的爱情也不过如此。和心爱的人经历柴米油盐的平淡和烦琐,生儿育女、赡养父母、风雨兼程、白头偕老。那种淡淡的幸福,淡淡的爱却总也离不开,那份来自心底的爱,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源于性爱和情爱交融的持久稳定的心灵感应。婚外恋则是指夫妻生活中的一方和第三者产生的爱情。其深层心理及其机制派生于爱情模式化和包容性的特点及其矛盾运动。所谓模式化,意为每个成年男女都有自己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理想爱情模式,包括对异性身高、气质、相貌、性格、婚姻历史、价值取向、个性修  相似文献   

4.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10,26(4):95-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恋爱年龄与结婚年龄的变化、离婚率升高、老年再婚等。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变革,由此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妇女全部的人生理想就是寄希望于美满的婚姻生活。从《诗经》到《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涌现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妇女观的不断进步。其中,元杂剧婚恋题材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引人注目。元代是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的时代.随着蒙古等北方民族人生中原.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古代女性更加大胆地追求幸福的婚姻.不再逆来顺受,自甘卑弱。王实甫础西柏记》、关汉卿规拜月都、白朴砌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砌情女离魂》,人们习惯称之x广元曲四大爱情周r.剧中的女主人公分别是崔茸…  相似文献   

6.
王淑芹 《社会》2004,(10):46-47
面对当代社会,爱情呈现的"疲软"、婚姻的"频变"现象,引人思省的不仅仅是婚姻的"社会性故障",还有婚姻本身的二维性。 婚姻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希望有甜美的婚姻,幸福的家。然而,甜美幸福的婚姻家庭象美满一样难求。有的人则顺波逐流。划向痛苦的深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走进了婚姻家庭生活的误区。一、用婚前恋代替婚后恋的误区在婚姻生活中有一个重要误区,那就是认为经过婚前恋的人,就不用婚后恋了。他们错误地认为婚前恋那么甜甜蜜蜜,婚后也一定甜甜蜜蜜,就会自自然然地白头偕老;婚姻基础好就能幸福一辈子。其实,再美好的婚前恋也代替不了婚后恋,婚姻基础再好也不能管一辈子,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质的恋。婚前恋浪漫,婚后恋实际;婚前恋简单,婚后恋复杂;婚前恋只是通向婚姻幸福的桥梁。而婚后恋才是婚姻幸福的源泉;婚前恋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婚后恋才是爱情的高级阶段。婚后恋才决定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8.
武晓伟  闫艳 《社科纵横》2009,24(12):84-86
闪婚,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颇受争议的新型婚姻模式,是当代青年人在婚姻问题上所做的一种全新尝试。闪电般相识,闪电般擦出爱情火花,闪电般结婚。本文主要通过个案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社会学成因。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胡适两人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有着太多的相似,而两人的婚姻生活却极不相同,鲁迅有着二十多年痛苦和不幸的无爱婚姻,胡适的婚姻生活在世人和他本人看来还是幸福的。同属传统的包办婚姻,结果却大相近庭,婚姻生活的表象引起人们或羡慕或探析的同时,其中隐含的原因更值得追究和探析。结婚目的、对婚姻生活意念的不同以及个体心态的不同影响了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家庭的开明度对婚姻生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交流和改变的心态促使了幸福婚姻的到来,相互的尊重和平等提供了交流的可能和基础,对和睦的追求和期待与个性的调适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来,生活问题不仅仅是“怎样思想”的问题,更是在现实中“怎样行动”的问题,鲁迅和胡适不同的婚姻生活对现代婚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追求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但是,这“理想”二字,有时并不明白,因此也就受着折磨。有人把“爱情”理解为纯粹“情之所爱”,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这是一种误解。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圣洁的、崇高的感情活动。它不仅包含有“情”,还有思想和意志。因之,它是理智的,也是最富有情感的,它是现实的,也是最富有理想的。婚姻则是爱情的延续和固定。婚的含义是明男女之礼;姻的含义是明亲戚之别。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一旦付诸  相似文献   

11.
婚姻是爱情的结晶。爱情是什么呢?列夫·托尔斯泰说:“爱情就是对一个人的排他性的爱恋超出于对其他任何人的爱恋”,罗曼·罗兰以为,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费孝通却认为,“这是一种无法下定义的心理现象”;还有人却断言,这是一种神秘而不可言状的情感“冲动”。其实,爱情是一种由特定异性所引起的复合的情感共鸣现象(我们排除了同性恋者变态的“爱情”)。所谓“共鸣”,在这里是指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每一个男女进入性成  相似文献   

12.
王敏  马兆杰 《社科纵横》2006,21(3):93-95
明清话本小说在婚恋模式的建构上,强调婚恋双方的心心相知,作品中的女性对于婚姻的要求是真挚的爱情,她们肯定人的感情在婚姻中的绝对价值,是爱情与婚姻相一致。作品体现的婚姻观超越了“郎才女貌”婚恋模式的表面化和肤浅化,将带有互敬互爱、倡导男女平等鲜明指向性的主题引入家庭生活领域,体现了人类婚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凑合婚姻是不可忽视的婚姻现象所谓凑合婚姻,是指现实的婚姻关系的维系主要不是以男女双方感情上的互爱为基础,而是基于经济的道德的等其他因素的考虑,甚至完全依赖于其他因素。凑合婚姻最突出的标志是婚姻与爱情分离,这种分离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缔结婚姻时,就是由感情外的因素决定的,以后也一直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二是婚姻之初有一定感情基础,以后出现了淡化或恶化,形成了婚姻与爱情的分离;三是由于某种原因,婚姻与爱情的分离表现为单向型爱情,一方是爱的痛苦,一方是不爱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在婚姻问题上,有些人过分强调了它的爱情基础,而忽视了婚姻自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婚姻的责任。人们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于是使得出结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支架。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婚姻实践上的某些失误,与这一片面理解恩格斯的原意的观点很有关系,应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当代婚姻形态成为社会学家十分重视研究的社会现象之一。在我国,最近几年,无论文学艺术家或是社会学家,都在通过其文学艺术创作和社会调查,探索婚姻本质及其他有关问题。鲁迅说过:“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意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的第一意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爱附丽在哪里,也就是婚姻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这一探索中的核心。近来,一部分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性解放、爱情至上、婚姻复归以及阴私爱情等诸多倾向,无不是在宣传一种婚姻理想、欲望或志趣,最后都在通过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回答爱附丽在哪里的问题。有个中篇小说叫《问心X愧》(作者汪雷)。小说密织了一个情  相似文献   

16.
婚姻根据其成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为有效婚姻和无效婚姻。无效婚姻即不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 (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 )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 ,无效婚姻毕竟是在否定既成社会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刻板地坚持无效婚姻自始、确定、当然、绝对无效的话 ,就难免使得法律与事实脱节 ,给当事人中的弱者和子女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国《婚姻法》适用解释 (二 )虽然对婚姻无效制度的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定 ,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也予以了简单考虑 ,但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应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保护与制裁并重的婚姻无效制度仍是今后婚姻研究和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着越来越多的农村有志青年摆脱了黄土地的命运,跨入高校的大门,走进都市生活,越来越多地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农民后代与城市小姐步入婚姻的殿堂,形成了独特的城乡结合的婚姻世界。这些克服了重重阻力走到一起的青年男女,他们的婚姻生活怎样呢?当我们深入到他们婚姻世界的内部,却发现他们彼此有着诸多难言的苦衷,充满着种种无奈与尴尬。不同的生活方式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梅与A君同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分在同一单位工作,两人一文一理。梅看上了学理科的A君朴实、厚道、上进』心强,A君则喜欢城市出身的梅具有乡下妹子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 《社会》2003,(5):54-56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深入人心:“没有爱 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但真正能够 在婚姻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爱情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婚姻这个巢留得住爱情这只鸟吗?难道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并且没有墓志铭? 重读弗罗姆《爱的艺术》,不禁让人惊诧:这个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爱情、婚姻、家庭丰富的内涵和完美,对爱情、婚姻、家庭这个古老而又重复,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总想弄清这究竟是为什么。为此,试想借鉴一些已有的理论来建立爱情、婚姻、家庭各自的三角形理论和三者相互组合形成的锥体理论,来分析、解释爱情、婚姻、家庭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悲喜结果。一、爱情三角形理论关于爱情,美国的罗伯特·舍恩伯格和埃尼·贝尔建立了爱情三角形理论,把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为情爱、性爱和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等边三角形象征着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总是将情爱、性  相似文献   

20.
二人时间     
于夫 《东西南北》2008,(3):61-61
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则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伞,爱情是补丁。当我们走入婚姻,爱过的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好像渐渐被淡忘。我们开始忙我们的工作、开始忙我们的孩子,甚至忘了自己。同时我们也忘了,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上,能与他相聚是难得的"缘分"。婚后的日子往往"缘分"有了,"相聚"没了。婚姻的致命伤不是那些大灾大难大起大落,而恰恰是双方的孤寂再到双方的冷漠,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在读到本文的这一周,至少安排一次与你爱人的二人时光吧,像热恋时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