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过,本文对丝绸之路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南三个区域内的路线形成与发展作了考释、揭示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连通的网络关系。目的在于展示自古以来,东西方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是如何频繁接触、水乳交融和密集荟萃的,从而显示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外关系史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铜鼓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铜鼓的创造者百越族群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因为西南和岭南的越人在先秦时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秦汉时期岭南经济的繁荣;铜鼓文化的传播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铜鼓文化在传播中交流互鉴,在传播中创新发展。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内通外联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中国-东南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放眼新时代,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其传承发展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复兴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郭广辉 《天府新论》2024,(1):153-159
赵晓东先生的新著《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一书,对南方丝绸之路作出了新的探索。该书确认了南方丝绸之路东线陆海走廊的全程线路,并从文物、族群、商贸、政治、军事、语言、民俗等多个层面作了翔实论证,是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同时,该书采用的文献、考古和“多线索民族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依托该研究方法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合作模式,均值得借鉴。全面深入研究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对当前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乡村振兴与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敦煌回鹘文写本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回鹘文写本的年代[法]J·哈米尔顿敦煌千佛洞,也称莫高窟,她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约2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末段上的一站。从公元4世纪以来的漫长年代里,这些洞窟在一条干涸的河谷两岸的峭壁上被逐步挖掘出来,形成了庞大的佛教寺庙群。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不但“蜀身毒道”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而且“蜀安南道”、“安南通天竺道”、“茶马古道”等所有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的通道皆应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范围。回族是一个擅于商业贸易的民族,长期往来于云南和泰国之间,为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回族马帮商人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在云南、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活动带动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对西南丝绸之路北连“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接“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网络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历史上从西南川滇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亚洲大陆著名的“民族文化走廊”。近十年来,随着大西南经济开发的日益扩展,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在学术界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将视点过多地投向对沿途民族风情的考察和文化现象的模糊研究上,而对丝路的路线走向、变迁及贸易发展水平等基本问题却很少给予注意,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西南师大历史系副教授蓝勇在实地考察和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该课题的学术专著——《南方丝绸之路》(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版,以下简称《南丝路》),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的这一空白,使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徐玉娟 《西域研究》2024,(2):151-153
<正>2023年10月7日,新疆师范大学隆重举办了“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气象局、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部分中方团员的后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与会学者围绕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丝绸之路史地研究、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三大议题展开报告。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印度和西域各国的传法僧经丝绸之路入华译经传教,中国本土的求法者通过丝绸之路西行求法。佛教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佛教的中国化选择,佛教戒律是佛教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其主动融合儒家传统道德准则中的忠君、爱国、孝亲等内容,形成中国化的戒律,同时对儒家传统道德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五戒中的杀戒不仅使中国佛教形成食素的传统,并对儒家祭祀制度影响深远。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之间的相互碰撞、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跨文化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9.
汉唐时期川滇缅印之间的交往申旭一中国和印度是东方两个著名的文明古国,二者之间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和文化联系。除了从中国北方丝绸之路和从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印度以外,还存在着一条从中国西南经过缅甸到达印度的贸易古道,这其中,缅甸在沟通中印贸...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丝绸之路研究 ,大体已形成区域化特色 ,如草原丝绸之路、沙漠 (绿洲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 (南方 )丝绸之路等 ,和丰硕的成果积累。但丝路研究要深入 ,还必须打破区域藩篱 ,注意各区域交通路线间的网络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16世纪后的延伸和变迁 ,即太平洋大帆船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来说明丝绸之路区域间的网络关系 ,尤其是重要网点澳门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其在地缘政治中的条件、对外关系史上的地位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历史机缘,决定了云南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应当成为连接"三路"、"两洋"、"两洲"的核心枢纽。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腾冲与缅甸的翡翠开发和贸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怀强 《学术探索》2005,(6):130-133
中缅两国之间经腾冲进行的经济交往随着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即已开始,并几乎从未间断,其兴旺程度随着中缅两国关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中缅贸易史上,翡翠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缅甸翡翠的开采、运输、加工和贸易等环节,腾冲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新疆的地理范围是新疆历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 ,这些是新疆历史研究重点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段渝  刘弘 《学术探索》2011,(4):114-119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南诸青铜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南地区诸青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民间舞蹈承袭了闽越文化和华夏中原文化的优秀传统。由于福建独特的地域环境,当地的民间舞蹈历经流变,逐渐涌现出“拍胸舞”、“采茶灯”等丰富的形式。然而随着文化多元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民间舞蹈种类正濒临失传,其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福建民间舞蹈的发展扩大了生存空间,但亦存在品牌竞争力弱、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以及产业布局待优化等困境。福建省民间舞蹈产业应当抓住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大契机,强化品牌意识,丰富产业形式,发展文化金融,积极培育和引进舞蹈产业化创新人才与经营人才,加快民间舞蹈渗透海丝战略的产业化布局,以推进民间舞蹈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就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贡献而言,无论怎样评价"丝绸之路"所起的巨大作用都不显得过分。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更为密切和频繁,在促进西域各民族进步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路到海上,四通八达的道路和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入的新奇的思想、新奇的艺术、新奇的物产,造就了一个空前开放、空前强盛的大唐王朝,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中亚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屈原《九章·涉江》有“带长铗之陆离兮”之句。此“陆离”非参差之意,而是屈原留下来的夏言史和汉语史上的第一个外来语——“琉璃”的音译。出土的鉴定与当代的调查证明,在春秋晚期,南亚或西方的彩色玻璃就已传入越国,而楚国的丝绸也已传入南亚与西方.开辟中西文化交流最早的通道是南方的“玻璃——丝绸之路”,较北方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要早4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王双  张雪梅 《理论界》2014,(11):35-4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开发战略,通过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性科技与治理支撑网络、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借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推动天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丝绸之路特定生活内容的描写反映 ,是元代文学中一个突出的现象 ,形成了元代文学中的特殊领域 ,即丝绸之路文学。本文就元代丝绸之路文学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评述 ,以期对其今后研究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黑城历次发掘出土的文书和文物,并结合黑城地面现存伊斯兰建筑遗址,在人名考释的基础上,对元代亦集乃路穆斯林社会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丝绸之路与波斯伊斯兰文化对亦集乃路穆斯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