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马一浮在《复性书院学规》中提出了一套既秉承儒学生命教育基本精神又适合现代人生成长的"学生守则",强调"主敬"、"穷理"、"博文"、"笃行"。其中,"主敬"是要回归生命之本根,"穷理"则是为充养生命之主干,"博文"是要丰硕生命的果实,"笃行"是要打通生命的血脉。前两者构成的敬诚工夫,乃生命修为的根本大道;后两者构成的文行之用,乃生命成长阳光雨露。马一浮《复性书院学规》所呈现的儒学教育的生命治疗和生命教育意旨,为现代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理念,即生命教育当从敬畏心的培养开始,以日常生活中落实的知行合一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著名史学家金景芳教授金景芳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易学家、孔学家,1902年生,辽宁义县人。早在毕业于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抗战期间曾在四川乐山复性书院从马一浮先生受业,自20岁起至今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教过小学、初中、高中,抗时期间在东北大学当过讲师,副...  相似文献   

3.
刘梦溪 《文史哲》2015,(2):5-16,165
马一浮的《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两论著,分别有两篇和六篇以"义理名相"的副题来标谓。虽然这部分内容仍属于"六艺论"的范围,但理念和方法上,实际上是马一浮建构的融通儒佛而又辅以因明之学的新义理学说。如果说"六艺论"的旨趣在于追溯中国学术思想的经典源头,祖述与重建先秦儒家学说的思想结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先生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宋儒的学说就是义理学说,所不同者,宋儒辟佛,马先生不仅不辟佛,反而认为融佛是释儒的不二途径,故以新义理学说称之。"六艺之道"、"六艺之教"和"六艺之人",是马一浮"六艺"学说的义理内涵及功能构成。"六艺之教"的教化与化成的过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以及如何运乎一心而能够更好地为受教之人所接受,亦即怎样施教才能育成"六艺之人",这是"义理名相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于文博 《浙江社会科学》2015,(3):115-121,136,160
作为"浙学"近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的马一浮,其学术生命展现出独特性。《政治罪恶论》一书贯穿了他早期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该书译稿的重新发现,补充了马一浮早期思想研究的材料。通过对《政治罪恶论》的讨论,可以回溯其在1903年至1912年间的主要思想历程。1903年马一浮将翻译这部书视为研究西方政治学的一个途径,但其间复杂的心态促使他由西学转向中学。1907年他借为该书写序的机会,表达了以西学辅中学的主张,展现出对中西学术关系的全新认识。而在1912年对《政治罪恶论》的重提,使马一浮最终完成了对西学的彻底疏离和对中学的全面回归。在此基础上,马一浮开启了此后延续数十年作为一代儒宗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5.
唐才常,湖南浏阳人,字绂丞,后改佛尘,自号洴澼子,据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清议报》及《亚东时报》,唐氏尚有咄咄和尚蔚蓝、弗人、天游居士、云梦残生等别号或笔名。另据《觉迷要录》谓曾化名李民治及田野民治。唐氏生于1867年(同治六年)五月十二日(旧历四月初九日)。1886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入泮。1887年,应聘在浏阳刘家教读。1890年在岳麓书院肄业,兼在校经书院附课,直至1891年。1892—93年在成都居学署住阅卷。1893年返浏阳,在欧阳中鹄家塾教读。1894年入两湖书院,与谭嗣同(复生)刘善涵(淞芙)交最密。1897—98年先后主持《湘学报》,又名《湘学新报》和《湘报》。  相似文献   

6.
宋恕在求是书院任教时间考求是书院于1901年11月改称求是大学堂,1902年又改称浙江大学堂,1903年12月改称浙江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浙江高等学堂改名浙江高等学校,是浙江大学的前身。宋恕是鲁迅挚友许寿裳的两大恩师之一,曾在杭州求是书院担任国文总教习,许寿裳在《〈宋平子先生评传〉序》中称赞宋恕:"掌教杭州求是书院……循循善诱之功,非庸师所能企及。"①《浙江大学简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7.
卷九七《张说传》:“时中书舍人徐坚自负文学,常以集贤院学士多非其人,所司供膳太厚……将建议罢之。说日:‘……今而正书院,天子礼乐之司,永代规模,不易之道也。所费者细,所益者大。徐子之言,何其隘哉!’玄宗知之,由是薄坚。”(3057页)按:此条所叙徐坚欲建议罢集贤院学士事,据张说所言“今丽正书院”之语,可知其发生年代,当在开元六年《唐会要》卷六四《集贤院》、《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开元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修书院。”)或十一年以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载:开元十一年“上置丽正书院”,并系议罢丽正之…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周易》研究会、武汉荆楚书院、九江市社联、桂林市道家文化研究会,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经过近半年的筹备,现在顺利开幕了。 关于这次会议的宗旨,我们在会议的“预约通知”中曾指明:“《周易》这部古代的珍贵文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它对我国哲学、史学、文学、民俗、宗教以及天文、历法、数学、乐律、医学、气功等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任其昌(1830——1900)字士言,甘肃天水人。1858年,参加乡试,曾中举人。1865年,二次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被授与户部主事。在京做官近十年,后因妻子在京病故,且目睹朝政之腐败,于1873年,以母老乞养,辞官归里。从此,在家乡执教,先后主讲天水、陇南等书院,约三十年。任其昌一生著述甚丰。有《敦素堂文集》(八卷)、《敦素堂诗集》(八卷)、《蒲城新志》、《秦州新志》(与王权合纂)和《静庵诗抄》等。纂辑未成的有《史评》,《史臆》和《三礼会通》等。因之,被人们誉为“陇南文宗。”虽然,任其昌一生的大部份岁月都是在家乡度过的。可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关陇回民起义,清政府在西北的军事活动等,所有这些重大的事件,无不对他的思想起一定的影响。本文仅就其诗歌创作,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0.
郭浩帆 《学术论坛》2015,(1):101-106
刊行于民初的《眉语》是我国第一份女性文学期刊,在中国小说史和新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但一直未受到世人关注。以《申报》登载的《眉语》广告为中心,结合《眉语》以及其他资料的相关记载梳理考证《眉语》的刊行情况,可得出如下结论:《眉语》的主旨在于"游戏"和"消闲",娱乐女性,悦性怡情;《眉语》的刊行时间为1914年11月至1916年5月,共出版18期;《眉语》通过突出女性特色、刊登西洋名画及美人名媛照片、赠送爱情画及裸体美人名画等营销策略,取得了较好效益,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眉语》曾被政府查禁,而这极有可能是其停刊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银冈书院     
银冈书院座落在今辽宁省铁岭市中心,为清顺治年间进士、湖广道御史郝浴(字复阳)所建,距今已三百余年。郝浴刚直不阿,因弹劾当时权贵吴三桂,于顺治十一年(1654)九月贬谪奉天。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于铁岭南门里筑此书院。《银冈书院记》云:“银冈书院者,侍御郝复阳先生谪书室也……先生虽被窜逐,不自暇逸,时取古人  相似文献   

12.
梦秋 《天府新论》1994,(4):95-95,F003
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述要梦秋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安徽大学、黄山文化书院、徽州师专、《江淮论坛》和《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等单位和团体联合发起并主办的“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于1994年5月28─—3且日在黄山市屯溪举行,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13.
戴金波 《船山学刊》2013,(3):177-178
目前对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院史研究、书院制度研究及书院文化研究等方面。《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试图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中,从社会文化史的视野对书院进行研究。内容涉及书院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社会动力、书院与学术及社会政治的关系、书院的祭祀文化、书院与地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在研究视野上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弘祺 《船山学刊》2006,(4):221-222
邓洪波先生最近为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写了《中国书院史》,作为研究成果出版。这是他长年研究的成果,先以简体字在大陆出版。现经修订及扩充,正式用繁体字在台湾大学出版。我相信这本书会很快成为书院研究的里程碑,将来要引用的人会不计其数。邓先生这本书最大的长处就是它丰富的资料。《中国书院史》是我到目前所见到引用有关基本史料最为丰富的书。范围广及正史、文集、书院志、地方志、甚至于笔记、小说、以及近、现代档案。用力之勤,无出其右者。这本书的第二个长处是它对书院理想的新看法和广义的见解。邓先生固然承袭二十世纪初…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在清代编篡的地方志中,出自名家之手的,首推汉学大师戴震编著的《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再就是徐继畲编著的《五台新志》。该志是徐继畲晚年罢官归里、主讲平遥超山书院时编著的。  相似文献   

16.
书院在元代因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书院教学中受到崇拜 ,达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当时法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各书院的讲授内容和研究也就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基本模式。程端礼在朱氏教学和读书的方法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写出了著名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江东书院讲义》作为《日程》的附录  相似文献   

17.
说“通语”——扬雄《方言》术语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玉宏 《兰州学刊》2007,(5):155-156
"通语"现在在语言学界被广泛使用着,语言学界使用这一术语时,一般是相对于"方言"来说的,即作为共同语的等义词."通语"第一次出现是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沈兼士等一批学者认为"通语"是指无地域限制的普通语词,论文通过对《方言》里提到"通语"字眼的29个例子的分析,指出扬雄《方言》里的"通语"并不是指共同语,当指一种"通行的说法",它可以是共同语的词语,也可以是某地的方言语词.而"通语"只是说明了某个词语是某个地区或几个地区之间最通行的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18.
<正> 华夏民族的语言,即通常所称的汉语,在秦汉(前221—公元220年)这一历史阶段,其内部既有各种方言之间的歧异和对立,也还存在着一种能够沟通不同方言区的人们的语言形式一通语.这种情形较集中地反映在西汉末扬雄的《方言》这部著作里。秦汉华夏语的通语,是由较早时代的通语即周代雅言发展变化而来的。可以说,周代雅言是秦汉通语的源头,秦汉通语是周代雅言的后身。这里需要说明:1.周代(约前11世纪—前256年)长达七八百年,雅言的历史可认为与之相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书院教师选聘的标准为德才兼备,有些还明确规定教师须是举人、进士等出身,或要求本地人员。明清书院教师的薪酬和社会地位较高,但由于他们常需要承担一家生计,薪酬有时入不敷出。明清书院的教师会定期为学生升堂讲学,为学生批改功课簿。在闲暇时间,明清书院的教师会选择多种形式进行放松。借鉴明清书院教师日常生活,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需要严把准入制度建设,关注教师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加快建设教师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20.
西田龙雄(1928—),日本著名汉藏语言学家,大阪人,1951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文学科,1956年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修业期满,同年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助教,1955—58年参加《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中有关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及民族语言条目的撰写,1958年升任付教授,1962年以《西夏文字的分析及西夏语文法的研究》获文学博士,并扩充成专著《西夏语的研究》(上下册)于1964—66年在东京出版,1968年以该书获日本学士院恩赐赏,1970—74年参加《大现代百科事典》(20卷本,学习研究社刊)中有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条目的撰写,自72年至今一直任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其有关藏语的论文主要有:《唐蕃会盟碑的研究》,《藏语动词构造研究》(58年),《16世纪西康省藏语天全方言》(63年),《西藏语言学的二三个问题》(64年)及《汉藏语比较研究略史》(64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