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实现法律文化现代化是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有着很大的差距,要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不断推进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理性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大胆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树立公民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法制现代化仅仅依靠移植现代化的法律制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除了建构法制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之外,还需要塑造公民的守法精神以实现主体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使其成为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的繁荣,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促成了人们法律观念的进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民众在法律意识上逐渐积淀起规则意识、平等意识与维权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法治的基础水平,形塑了现代公民的法律形象.当然,在法律意识方面,当代中国也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观念上来加以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4.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要使法律深入人心,并激发起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必须依赖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进入新世纪,我们拥有先进的传播工具,只要我们善于传播,法律宣传的效果就一定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从而赢得民心,实现中国社会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治国家,离不开公民的法律活动,而公民的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在一定法律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进程,强化公民法律意识重大。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中国法治化的精神支柱,法律信仰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障碍。如何培养公民的法律情感、法律意识和增加公民的法律知识,以扭转法律信仰危机,是法律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民环境权是随着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项新型人权 ,自提出后 ,在法律内涵、内容等方面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论文着重分析当代中国公民环境权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依据 ,探讨当代中国公民环境权具体实现形式和存在问题 ,以促使当代中国公民环境权从应有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律意识的构建是法律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与未来,对这一群体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关注与培育,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构建应从现代法律意识的内涵解读、现实依据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伦理学的基本主题是社会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即"成人",成为具有道德蕴涵的人,这将导向现代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现代公民法律意识是社会共同体中个体追求权利、追求法律、追求法的目的的意识,这种法律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意识,并进而升华为理性意志。新时代下,现代公民法律意识是保护个体权利的观念基础,捍卫法律权威的思想保证,实现社会正义的精神动力,并最终涵化为一种"心心相通"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锦州地区公民法律意识进行调查,结合公民的基本价值观、对法律的认识评价、日常生活中利用法律的手段、对法律机关的认识及我国法律是否符合民意等情况,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列出公民法律意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多因素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互联网功能的发展历程,简要说明网络法的基本内容,进而阐述网络法和传媒法的联系和区分,在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融合的条件下,传媒法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内容,也是确定行政立法权限的原则。法律优先要求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的效力优越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相抵触,同时还要求公民基本权利对行政的直接效力和违反法律优先原则的审查。法律保留原则中的“法律”不包括行政立法,相对法律保留中的“法律”是授权法。法律保留原则的范围已经从干预行政扩大到给付行政、内部行政等领域,重要性理论是判断法律保留范围的主要根据。我国法律保留原则已经得以确立,但是还有需要加强之处,法律保留原则的实现也同样需要违宪审查或司法审查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公司这一市场化大生产载体的统摄,以公司引发的法律关系为主线,阐释了民法对公司取得民事流转主体地位的调整,只关注了平等主体间的关系,却忽视了公司内部关系制度构建。而针对公司发展、民法调整不足应运而生的商法,依托对公司本质的认识,形成了较完整的有关公司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以普及法律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已不适合时代需要,现代法律教育应以培养人们的法治观念为重点;培养法治观念的核心问题是对法律的信仰,最大障碍是人治观念的影响。确立法治观念必须破除人治观念,破除人治观念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时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的建构,民众的守法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只有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对“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是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其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因,以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在中国法律信仰的建构道路上,并非是民众,而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应当担负起特殊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商法的公法化为切入点 ,探讨了商法公法化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民法与商法的调整模式 ,指出商法公法化使得商法具有了经济法的某些特征 ,但二者之间的根本界限十分清晰 ;商法公法化进一步拓展了普通私法 (民法 )的调整范围 ,但仍未超越私法的领域 ,商法与民法之间仍然为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刑互动:侵权责任法与刑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诸法合体到刑民分野再到刑民互动,侵权法与刑法的历史关系千丝万缕。侵权责任法是救济法,刑法是惩罚法,两者通过不同的手段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法律的任务在于重建被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的平衡,使得社会恢复和谐,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刑法与侵权法的互动。刑民割裂是法律关系不正常的状态。正在制订中的《侵权责任法》应正确处理刑民分野、刑民互动等关系,并摒弃所谓刑事优先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观念是影响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 ,国际法在我国国内各领域的作用日趋明显。以WTO为代表的国际法背景对人们传统法律观念影响深远 ,我们应当形成一种全面、科学的现代法律观念 ,以适应国家现代法治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关系中当事人为使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得以适用而故意通过合法手段改变连结点中事实因素的行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行为是应当具有法律效力的。出现法律规避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规范自身的不严谨及各国立法权、司法权的不当扩张。在性质上,法律规避并非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公共秩序问题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自然法理论作为国际私法上诸多重要理论的法哲学基石,是确立自体法理论在现代国际私法中的地位的依据。自体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等诸多范畴相比,自体法应为国际私法中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