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儿童文学主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于通过文本让儿童获得自我认同,帮助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但文学中的童年世界一直被成人代言,叙事中的"儿童声音"也是成人代言下的产物。童年世界作为独立的"他者"被纳入成人的权力话语体系,成为被想象、被叙述的对象。因此,成人作者如何在文本创作的权力话语下展现儿童的声音和意识,直接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叙事方式。而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重要主题并没有给予关注。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角度,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儿童文学叙事中儿童声音表达的三种方式,弥补了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爱情”为主题的童书不胜枚举,不免令人困惑:“儿童也有爱情吗”?通过阅读相关童书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儿童爱情观,结合现实生活中儿童“爱情”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的“爱情”虽受成人文化的影响,但与“早恋”、“性”等无关,而是孩子向他人表达的真诚而美好的善意。所以,当成人面对儿童的“爱情”时,应转变观念,正视儿童的“爱情”;可以借助童书,守护儿童美好的情感;也要身体力行,引导儿童学会爱。  相似文献   

3.
爱的本质在于付出和给予。儿童既是爱的被动接受者,也是爱的主动付出者。但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付出的儿童之爱常常被成人无意识的忽视。儿童之爱出自本能,源于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之爱在教育中首要表现为对环境的爱和对成人的爱。儿童之爱是儿童内在敏感性的源泉,影响儿童的自我实现;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表达,帮助成人了解儿童;更是成人的精神诉求,实现成人尊严的提升。儿童之爱的培育需要成人接受儿童的爱,尊重呵护儿童爱的天性,以爱育爱,实现成人与儿童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治病救人,用得不合理则可致病害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用药安全性开始重视,但对儿童的用药安全性重视得还不够。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尤其婴幼儿用药比成人复杂,风险和安全隐患多。因此,儿童合理用药面临重大挑战,关注儿童用药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儿童生活世界应是强调“儿童在场”和“以儿童为场”的世界。成人视域下的儿童生活世界充满了对儿童的历史性误解和期望性建构,这种对儿童生活世界的理解具有成人化、未来化、功利化、技术化、知识化等弊端。它与儿童视域下的儿童生活世界具有明显的冲突。为寻求成人视域与儿童视域中儿童生活世界的共生与融合,文章借助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论述了儿童生活世界应是对儿童开放性成长、游戏性学习及感受性体验的充分彰显,儿童生活世界应以“儿童在场”为基础对儿童的“教育场”、“游戏场”、“生活场”进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特殊句式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语言学家研究的都是成人的把字句,对儿童把字句的习得的研究目前还是很少的,国内外只有少数的语言学家分析了儿童把字句习得的情况,儿童把字句的习得仍是一个可以深入探索研究的领域。本文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和结果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前人对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所做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现象学的精神、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教育问题,将会形成教育现象学的独特方法论特征:首先,教育研究包含了理性客观和人文情怀兼备的哲学态度;其次,教育研究回归教育“实事”可以拓宽研究视野;最后,教育研究扎根于生命体验可以延展研究深度。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特征对当前儿童研究的主要启示:保有敏感和好奇之心,挖掘儿童成长中的隐秘之意;抛开成人的先入之见,深刻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寻动态变化背后的意义生成,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回归儿童的亲身体验,开展“接地气”的儿童研究。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创作的理论出发点:儿童本质是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儿童与成人放在“人”系统中去认识,从系统发生、发展的角度看儿童自身结构与成人自身结构的一致性,从而认定儿童与成人原本一致的生命本质。尽管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机能)有所不同,但这只是大与小、强与弱的不同,是量的差别,而非质的差别。这意味着,该差别无论多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绘本在国内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绘本中的故事往往反映着成人世界的教育构想.绘本美好的教育构想在于陶冶儿童的美感、宣泄儿童不良的情绪和规训儿童的行为,其中所渗透的合理教育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绘本的缺憾之处主要在于对儿童自然问题的道德化、评价方式不科学以及运用不同标准对儿童和成人的行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成长小说主要是叙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他们的各种遭遇,并通过巨大的精神危机长大成人的故事。儿童形象在文学形象中属于较为特殊的形象,人们往往以成人世界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思想和行为。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以通过儿童的声音来了解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真实的儿童形象——探索、反抗、逃避、绝望。  相似文献   

12.
在澳大利亚考察期间,我们看到儿童少年有大量机会参与成人的社会活动。他们可以与成人平起平坐,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学校和社会各部门也组织中小学生介入各种社会工作,使孩子能够展示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中的儿童文学形象叙事特点为:儿童叙事形象鲜明,叙事声音传递童真、善良、美好;叙事视角、叙事距离多样化。时间上,成人世界与儿童视角的交织;空间上,异乡漂泊与乡土记忆的融合,让鲁迅儿童形象叙事别具风格。  相似文献   

14.
《接骨师之女》围绕两代女性的成长故事展开,记述了茹灵和露丝在伦理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伦理蒙昧、伦理冲突、伦理选择和伦理身份构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斯芬克斯因子在儿童和成人身上的不同作用,儿童的伦理成长过程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只有尊重儿童、倾听儿童,成人才能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伦理成长。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儿童视角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本位观的确立,以及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将儿童的游戏天性作为重要的表现内容,体现出儿童视角中的善与成人视角中的真双重审美特征,并呈现出纯真的诗性意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儿童视角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本位观的确立,以及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将儿童的游戏天性作为重要的表现内容,体现出儿童视角中的善与成人视角中的真双重审美特征,并呈现出纯真的诗性意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早期的艺术形式,儿童美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在现阶段,儿童美术还不足以与成人美术平分秋色,但它已经渗透到成人美术的创作中,并且同成人美术一起在人类美术中绽放着灿烂的光彩。儿童美术显示的完整性、系统性特征,使其成为与成人美术并列的独立审美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有意识地运用色彩营造缤纷的艺术世界,呼唤成人的儿童意识,通过幻想将儿童引向生活,是长篇童话《小朵朵和大魔法师》的突出特点。而这些特点中蕴含着全面激活儿童的心理机能,使成人理解儿童、儿童理解生活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成人中心主义的社会中,儿童只能作为边缘群体接受成人世界绝对的规训,以成年人作为自己想象性认同的对象。几米绘本所建构的如梦如幻的儿童世界(以《小蝴蝶与小披风》为代表),是对儿童世界的肯定和欣赏。肯定儿童的天真和自发的个性,有对成人中心主义的解构作用。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他者,是成人世界积极的观照者和有意义的补充。几米绘本中图像与文字的互文效果增强了绘本的表现力和隐喻色彩,而其审美性、易读性、类型化的特点更使几米绘本成为大众文化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20.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