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自古代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就有过密切的交流,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在日本历史进程和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探讨日本文化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历史痕迹,据此探索和评价中国文化。此外,近代以来日本继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研究需要迈上新台阶──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社会文化研讨会”综述文言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日本文化研究,以使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1996年9月23日举办了“日本社会文化研讨会”。来自...  相似文献   

3.
中日保险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保险法的比较研究南京大学法学院房宇辉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为亚洲的主要国家之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学习、研究日本法律,比较我国法律和日本法律的异同,并从中吸收日本立法的经验,这对我国法律的发展无疑是大有...  相似文献   

4.
中日恢复邦交以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介绍和研究日本的书刊不断问世,最近,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武安隆、王家骅两位先生又把他们主编的一套《日本人与日本文化丛书》(渤海湾出版公司出版)陆续奉献给我国的广大读者。这套丛书对了解日本的历史、民族心  相似文献   

5.
林昶 《日本学刊》2006,(5):149-160
2005年的中国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亦关注现实研究,一批反映日本社会现实、具有前沿水平的著述面世。“人文日本新书”、“中日文化研究文库”、“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等一系列丛书、书系,在研究深度和  相似文献   

6.
张义素 《日本学刊》2002,(6):151-152
为了纪念中日复交正常化 3 0周年 ,中国各地的日本研究机构及高校纷纷举行纪念会、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 ,回顾和总结3 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 ,以推进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一组会议消息。2 0 0 2年 8月 9日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外国语言文化系在大连主持召开了“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和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 3 0余人出席了会议。“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作为日语研究的新的亮点 ,在国内属于开创性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此次会议 ,必将推动我国日…  相似文献   

7.
林昶 《日本学刊》2007,(3):143-156
2006年可谓中国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丰收之年。不仅研究成果数量繁多,而且论题开阔并具深度。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现实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批具有新颖观点和前沿水平的优秀著述相继面世。“日本学术文库”、“人文日本新书”、“中日文化研究文库”、“南开日本研究丛书”等丛书,荟萃了日本社会文化研  相似文献   

8.
学界普遍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行政改革密不可分.中国学术界研究者通过政治学、行政学、史学等视角对战后日本行政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日两国由于地缘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研究的梳理能够为我国提供有益参考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十六世纪中叶,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中日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是我们研究中日文化关系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十六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与欧洲文化开始了最早的直接接触,这无论在欧洲史还是日本史上都是件大事。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  相似文献   

10.
追求衣服装饰的美,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服饰习俗的演变,是社会变革、文化兴衰的一面镜子。中日服饰习俗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文化对日本服饰变革的影响中国文化,尤其隋唐文化促进了日本服装的发展和变革。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有缝衣女工由百济去日本。雄略天皇十二年,日本曾派人来我国江南聘请缝衣技工。《日本书纪》载:“十四年正月戎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汉织、吴织、衣缝兄  相似文献   

11.
经长达五年的准备,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于1987年5月21日在京都市正式成立,由著名学者、前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梅原猛任所长。该中心目前设有管理部、研究部,拟在不久的将来增设情报管理部,以便加强国家与国家间、学校与学校问的日本文化研究,同时为世界各国的日本研究部门提供研究信息和协助。同年11月,受梅原猛所长委托,该中心教官村井康彦教授专程来华,向我国有关日本研究部门介绍了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30日至5月2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了题为“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关系的回顾及对21世纪的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回顾近代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历史及其教训的基础上,特别就当前中日两国文化关系、日本文化研究中的倾向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着重讨论了发展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意义、各种相关因素以及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中日各主要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学者近5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依照广义文化的范畴,分9个单元开展了研讨。这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密切结合中日文化关系的现状,与会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资料以及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为主要对象,收集整理了2009年中国大陆出版和发表的有关日本社会文化研究的相关著述信息。通过对日本文化论、思想史、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社会思潮、社会生活、社会保障、社会问题、教育、文学、传媒、中日文化交流与比较等领域该年度研究成果的分析梳理,以期检阅中国日本研究的学术近况和研究热点,提供检索方便。  相似文献   

14.
对中日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要从文化形态学入手,首先判断中日基本文化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文化特质和文化心态,并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从基本文化形态来说,中国前近代文化为"先进自主文化",近代文化为"自主文化";日本前近代文化为"后进学习文化",近代文化为"学习文化"。从文化特质来说,中国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官本位主义文化,尚"虚";日本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实用主义文化,尚"实"。从文化心态来说,中国前近代以"大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从"大国文化心态"向"弱国文化心态"过渡;日本前近代以"小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逐渐过渡到"大国文化心态",乃至"大国沙文主义文化心态"。中日文化差异是中日近代化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界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总体文化的研究方面,抑或是在文化专题史研究方面,陆续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论著。其中滕军女士(北京大学日本学系副教授、日本神户大学博士)撰著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可以说是,我国学者、也是世界日本学界关于日本“茶文化”的第一部系统的概论性论著。它标志着在表现日本民族精神形态的“茶文化”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已经站在了国际日本学界的前沿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全书227万字,图片431张,由东方…  相似文献   

16.
“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述评贾蕙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于1995年12月4日至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与以往研讨东亚近代化问题多从传统文化、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资料以及有关纸质书刊为对象,收集整理了2010年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有关日本社会文化研究的相关著述信息。通过对日本文化论、思想史、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社会思潮、社会生活、社会保障、社会问题、教育、文学、传媒、中日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以期检阅2010年中国日本社会文化研究的学术发展和研究热点,提供检索方便。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7月 2 0日下午 ,由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和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共同举办的“深见东州中日文化研究出版基金”捐赠仪式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吉泽裕及来自国内各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近 50人出席了捐赠仪式。深见东州是许多中国人士所熟悉的老朋友。他既是日本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士 ,也是一位实业家。深见先生热中于中日友好事业 ,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并对推动发展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 ,曾捐资为…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八六年八月六日,参加大连国际清史学术讨论会的五名日本学者神田信夫(明治大学教授)、松村润(日本大学教授)、石桥秀雄(立教大学教授)、石桥崇雄(东洋文库研究员)、中见立夫(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应邀前来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进行学术交流。会上,首先由日本学者分别介绍了日本开展清史研究的历史、东洋文库及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清史研究的方法、成果和趋势。神田信夫先生说,十七世纪中叶,尽管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但是由于准许中国船只到日本,中日贸易往来依然较为频繁。日本崇拜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第一个非西方的东方发达国家,其现代化的成功与成就早为世人瞩目。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发展中国家,自然分外关注东邻的发展经验。虽然人们对日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考察、研究既深且广,并且不乏真知灼见,但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心态的深入分析却不多见,而这种对创造主体的研究却正是探索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