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政府宗教事务处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雍和宫改庙2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0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历史系、民族学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余人应邀出席。会议收到论文27篇。  相似文献   

2.
这其实是一件颇不寻常的事:九十年代中后期,行色匆匆的外地旅游者来北京,多半会在旅程中选择一个目的地——雍和宫。   近年,雍和宫平均每年接待的旅游人次达 150多万。这标志着雍和宫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热点。   事实上,雍和宫作为一个宗教场所对外开放,其历史不过二十年。而仅仅只用了二十年,雍和宫就以它独特的历史气质紧紧攫住了大众的目光,成为一个被现代旅游文化热烈阐释的地方。   说起雍和宫,真有无穷尽的故事可以道来:它诞生过乾隆,又是雍正最后的停柩地;乾隆做皇帝后的第九年,为倡各民族友好共存的愿望而将其…  相似文献   

3.
雍和宫的旃檀佛张德新在雍和宫照佛楼内,有一尊穿“水纹衣”的旃檀佛像:他不仅造型生动,且构思巧妙,是一种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旃檀佛又称照佛。其来因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相传释迦牟尼为超度生母和进行“夏住”(佛门弟子怕踏伤生灵,夏季闭门静坐不外出),要莅临...  相似文献   

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工作的窗口、宗教工作的窗口、旅游工作的窗口、国际友好往来的窗口和展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窗口———在北京,集如此众多身份于一体的单位,唯有雍和宫。雍和宫纵横二百五十年……文/本刊记者王红文在北京老城区的...  相似文献   

5.
刘军 《中国藏学》2012,(2):168-172
雍和宫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宫改庙260多年来,雍和宫历代僧众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坚决支持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大业,为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倾心尽力、勇于担当,做出了重要贡献。雍和宫爱国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特点鲜明、代表性突出。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秋10月,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雍和宫,举行了近百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弥勒大佛开光庆典。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庙,建于康熙33年(公元1694年)。原为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的府邸,乾隆就是在这里降生的。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行宫,改名雍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乾隆为缅怀雍正皇帝的业绩,维护西藏、蒙古  相似文献   

7.
8.
正满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愈发受到学界和学人的重视,尤其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满文档案在清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史、满文文献专家赵令志教授主编并主持翻译的《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上、下卷,以下简称《译编》)于2016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荣获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这是国内满学和藏学界一件令人鼓舞的幸事。这批多达200多万字的珍贵满文档案的翻译出版,不仅便利了学人利用  相似文献   

9.
雍和宫御制喇嘛碑是乾隆皇帝撰写的一篇雍和宫小传,概述了雍和宫由亲王府、行宫到喇嘛庙的发展过程,以及改宫为庙的目的.通过雍和宫御制喇嘛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清朝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民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艳 《中国藏学》2015,(2):136-141
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世班禅大师自西藏起程进京为乾隆皇帝庆祝70寿辰。为迎接大师的到来,乾隆皇帝颁旨雍和宫改扩建班禅楼和戒台楼两座殿堂,供大师讲经传法和休息之用。本文根据《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国朝宫史续编》等史料,研究考证了两座展堂改扩建时间、施工主持人,以及内部装饰等诸多细节,探讨了这两座殿堂敕建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既彰显了乾隆皇帝在处理西藏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对藏传佛教及其领袖人物的重视与厚爱,也凸显了六世班禅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与崇高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雍和宫御制喇嘛碑是乾隆皇帝撰写的一篇雍和宫小传,概述了雍和宫由亲王府、行宫到喇嘛庙的发展过程,以及改宫为庙的目的。通过雍和宫御制喇嘛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清朝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民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于超 《中国藏学》2023,(4):72-81+213
以金瓶掣签的形式进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和章嘉等重要呼图克图转世灵童的认定,是清中央政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的一项历史定制。为配合金瓶掣签制度的实施,乾隆皇帝特命造办处制作两只金奔巴瓶,分别存放于西藏大昭寺和北京雍和宫。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在寻访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额尔德尼班第达呼图克图转世灵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为舞弊事件,致使清中央政府以“国家意志”查证舞弊事件,并力促金瓶掣签制度在北京雍和宫完成初次实践。文章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乾隆皇帝对舞弊事件的回应,分析了初掣实践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一年一度僧俗共同参与完成的重要佛事活动。自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后,就在乾隆皇帝与三世章嘉活佛的推动与支持下,于1746年沿袭拉萨大昭寺,开创了庄重而神秘的祈愿大法会及其音乐,该法会一直传播至今。本文以藏传佛教祈愿大法会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对雍和宫祈愿大法会的历史、传承、发展、法会音乐特征进行阐释,从而进一步论证其文化融汇性。  相似文献   

14.
乾隆皇帝为了整顿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寻访、认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在拉萨大昭寺与北京雍和宫各置一"金奔巴瓶",用于掣签认定蒙藏地区的大活佛,这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依据新近翻译披露的《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中的满文档案以及藏、汉文等材料,深入分析了学术界鲜有论及的关于设立两处金瓶的背景、次序、缘由以及乾隆皇帝处理此相关事件的态度与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训谕,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谕旨,深有感触,遂当即再颁训谕,再次申明雍和宫必将作为佛寺而不能更改的积极意义,并敕谕子孙后代永远钦承。乾隆皇帝的训谕不仅体现了雍和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雍和宫超越宗教意义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雍和宫即可成为宣化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教育基地,又可成为内地蒙藏佛教的学经中心;既可作为政治纽带,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又可作为文化纽带,加强汉、蒙、藏、满等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神秘的舜帝陵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君 《民族论坛》2003,(12):35-36
砌得整整齐齐的青砖,是秦时的砖;破碎零散的瓦片,是汉时的瓦;古香古色的台阶,绵延铺展开来;神秘莫测的兽面瓦当,隐藏其间……11月5日,在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下的玉王官岩前近百步处,参加全国首届“舜文化与中华道德文明”理论研讨会的近100位专家、教授和记者驻足此地,仿佛又回到了久远的蛮荒时代。那厚重的历史遗存,让他们赞叹不绝,惊喜不已。这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时代唯一留下的先帝陵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先帝陵庙,还是规模可与现存北京故宫太和殿相媲美的先帝陵庙———舜帝陵庙遗址。一、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舜帝…  相似文献   

17.
布努瑶庙规及其演变韦成球庙的种类颇多,凡供祖宗神位的房屋称宗庙、家庙;供神灵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称庙。各民族宗教信仰和行为规范不同,庙的种类和称谓亦不同。本文所说的庙是布努瑶雷庙(瑶语叫“浪卡波”)。一、雷庙建立的文化背景布努瑶是瑶族众多支系中仅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粤西潭村为个案,从乡村社会的信仰仪式与宗族整合和认同的视野入手,分析了该村的村庙与宗族的整合模式,并指出传统生产方式的恢复是民间信仰复兴的最根本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阿尔泰语言学泰斗、杰出的蒙古学大师尼·鲍培(N·Poppe·1897年8月8日生)1991年6月初谢世于美国,享年九十四岁。 鲍培教授学识渊博,工作能力非凡,一生著作等身,大约有专著近60部、论文近400篇和大量书评。 鲍氏一生在苏联、德国和美国三国从事教学、学术活动,1949年后定居美国西雅图,执教于华盛顿大学,1968年退休。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建立二十五周年。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为开创乌兰牧骑及民族文化艺术工作的新局面,最近,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乌兰牧骑,会师呼和浩特举行演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他们豪迈地发出誓言,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乌兰牧骑要更有作为,要继续开拓前进,勇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艺轻骑队! 象高山间翱翔的雄鹰,象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从苏尼特右旗建立第一支乌兰妆骑起,到现在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