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维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明治维新是推动日本社会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但从经济意义上看,也是构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市场经济本来是自然生成的,但是明治政府在其形成中却起了催生婆的作用。一百多年前明治政府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滥筋。 相似文献
2.
刘贵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82-284
本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从政府经济职能视角来分析日本经济从明治维新到战后的经济奇迹的过程,阐明了日本政府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经济职能对经济增长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晓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7-124
明治维新时期,各种非传统的近代权利观念在日本社会产生并被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方面使长期受传统封建权利观和等级观束缚的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另一方面也为新的近代化政治体制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韩国经济腾飞--韩国现代化成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永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98-101
韩国仅用30多年的时间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实体,它发展的每一步,无不与国际背景和国际经济有关。韩国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和国际条件,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主动把自己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敢于利用国际组织的要求与国际经济的运行规则,对内不断进行改革,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为韩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腾飞的机会,而韩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则是韩国经济腾飞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时家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本文从人的变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动因。指出:三次思想大解放开辟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全新道路;个人经济权利的不断实现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许晓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208-214
[摘要]日本明治前期,在面临社会转型和亟需建立新制度的迫切形势下,思想家们吸收了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近代性认识,对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国体观和政体观,尤其强调了政体的功能及其多样性特征。同时深入剖析了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弊端,并对其进行了谴责和否定。这一切为即将展开的近代政治体制构想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莫纪宏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68-71
近代中国的立宪受到了日本明治宪法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仅限于1908年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而《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予以公布,第一部真正予以公布的宪法性文件是1911年的《重大信条十九条》,但是,该"信条"已经转向采用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模式。民国建立之后所通过的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等一系列宪法文件,已经完全摆脱了日本明治宪法所具有的钦定宪法色彩,主要的立宪理论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以及欧美国家的共和国宪法的理念。所以,近代中国的宪法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充分借鉴了欧美国家的立宪经验;另一方面,又充分注重了中国的国情。日本明治宪法所具有的钦定宪法特色对于催发近代中国的立宪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8.
藤田大诚对日本明治时期"神道研究"如何兴起进行了考证,通过整理、分析日本明治时期进行"神道学"兴起以及发展脉络,他认为传统"国学史"的神道研究,是在传统性的"国学"系的学问的基础上,导入了近代以后"哲学"的学问给予了刺激的结果.藤田大诚还论证了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学与近代神道学的关系,指出大正时期的"近代神道学"成立的前提,是以"国体"的学问、同时排除"神道"的宗教性作为"近代国学"发展的根据,在强调日本固有之学这点上,日本近代"国学"与"神道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湛贵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15-19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财政困难重重,没有稳定财源,支出浩繁。为摆脱困境,保障推翻德川幕府,明治政府发行了太政官札,解决了倒幕战争、明治政府运转所急需的各种经费,在财政上有力地保证了倒幕战争的胜利和新政府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黄世坤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0-85
自被迫开国始 ,日本被纳入到近代国际体系中 ,与西方构成了一对矛盾统一体。统一体的复杂互动对日本向现代社会转型起着决定性影响 ,因此 ,日本之发展取决于其对西方做出何种创造性回应。经过主体自身痛苦、曲折的选择 ,日本终于较快地走上了主动开国之路。 相似文献
11.
周轶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58-260
以“外部性”为核心的天然缺陷使市场失灵在所难免,政府行为的“内部性”又使政府实施的是私人或集团的目标,寻租行为从而产生,进而出现了政府失灵。现代市场经济的政府调节是第二次调节,是更高层次的调节,是总体上、全局上的调节。其作用应以公共物品提供为主。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更需要政府加强其追求扩大公共利益的倾向,推动共同利益群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马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53-5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如何科学、规范地划分与界定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职能范围,进而寻求与确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协调动作的结合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韩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83-85,108
汉字最初传到日本之时作为象征神圣与权威的事物被日本人民所崇拜。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时期以来众多的知识分子却提出了以废除汉字为主的汉字观,并开展了盛极一时的汉字废除运动。明治知识分子的这种汉字观是受国学者及水户学者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自国优越思想。明治时期的汉字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既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少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5):612-619
日本人对西学的态度自 1 8世纪以来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而明治变革时期当政者与启蒙思想家对待西学的言行、这一时期西学传入并影响日本社会的实际状况等 ,证明当时日本对西学的基本态度 ,既非只重“技艺” ,又非由着重于物质技术层面逐步扩展到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 ,而是多层面学习与吸收 ;日本当时存在的保守势力也不足以改变这种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5.
16.
白明东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1):67-70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现代化模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代经济建设的基本运行模式是市场经济。儒家伦理在我国传统文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两者的冲突和契合面,以及如何对待他们的关系,寻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最佳结合点,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孙慧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7-41
德性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把它简洁地表述为合理的利益主义.作为利益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合理利益主义既是对市场经济奉行的利益、效率至上原则予以的充分认定,因而普遍适用于市场经济活动本身;但它同时又以合理性的要求超越了市场利益、效率至上原则本身有可能引发的利己主义唯利是图的局限,从而现实地反映了道德的利他主义的本性.这一原则的确立,既能够克服有关市场经济道德认知上的片面性,同时也使市场经济道德有了坚实的合乎人性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信用研究的重要性及政府信用模型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长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55-58
当前,社会各界对信用的研究已超出了借贷信用的内涵,回归到了信用的一般意义即诚实守信上。不仅如此,信用的研究领域已不限于市场信用、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政府信用亦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从信用结构看,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市场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及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用推动和发展的。但是,目前对信用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关于如何衡量信用的大小这方面的研究却未曾出现,创建一个简单的衡量政府信用大小的一般模型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杂事诗》的明治维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群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24-28
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以诗歌的形式,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解读,是晚清末期中国人对明治维新最早做出的全面的反应与记载。他敏锐地意识到日本正在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巨变波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为一个挚爱着自己祖国的知识分子,黄遵宪在考察日本发展的同时,常情不自禁地想到祖国的贫病交加,因此他在《日本杂事诗》中可以说塑造了一个近代中国的学习榜样,他认为日本的发展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衷心希望中国通过学习日本,像日本一样走上发展与富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现代农业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的内在关系,阐述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双赢互动性。并对如何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现代农业,推动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