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曹伟华 《云梦学刊》2009,30(6):111-112
在色彩写生中,能够引起人们审美愉悦、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真实绘画色彩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障碍,其中“固有色观念”和“局部观察习惯”是经常碰到的易犯病。  相似文献   

2.
“四二一”是指四位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二位父母、一根独苗的“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如果长辈过分宠爱,并且教育失当,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四二一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谭月冬 《南方论刊》2005,(9):62-62,57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剖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是每个教师不可忽视的工作。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初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教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许多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做事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4.
刘梅 《理论界》2004,(3):172-173
身心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形神观”。它论述“形”与“神”的关系,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身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心理的产生与实质、身体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中国古代形神观具有整体恒动的思想。整体是指形与神二者一体,统一于人;恒动是指形与神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永远存在。所谓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是说在形神关系中,形体与精神合为整体,统一于人,身体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心理是身体的机能;心理对身体具有制约、影响作用,二者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永恒的。此思想在形神观论述人的生长发育、人与自然关系过程…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09,(10):29-29
古人的养生观,强调一个“和”字。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说:“心和则百体皆和。”和,概括了心理与生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清初社会心理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是参加社会群体作为条件的人们的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一般由两个组成部分所组成,一个是动态的不固定的情绪范围,它包括需要、利益、情绪,即普列汉诺夫所说的“情感与意识状态”;一个是较稳定的心理气质,它包括社会性格、风俗、习惯、传统、爱好。由此,社会心理变化必然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并且与历史文化相联系的中心环节。显然,这种心理变化不是指每个人在立场、观点、利益方面的个别变化,而是指大型群体特有的变化。清初,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有哪些大型群体?他们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清代的历史有什么影响?这些无疑都必然是窥探清初骤变与传统文化联系的最直接的“科学隧道”。  相似文献   

7.
"积极老龄化":一种社会建构论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老龄化理论认为,“老龄化”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必然的衰退,是自然化的生命历程。积极老龄化以“关系的老龄化”取代“本质的老龄化”,以“积极的老龄观”取代“消极的老龄观”,认为老龄化是人际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老龄化”、实现老年学研究视角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州青年学者黎乔立的专著《审美新假说>(香港世界出版社1992年9月)的明显的创新,是提出了审美的生理基础,指出人类的审美生理,要求心理能量得到控制、节能与缓解;一切审美学中的上层建筑,都离不开这个基础。很多年来,我们重视审美的社会性、心理性,而忽视审美的生物性、生理性。固然,审美主要是社会心理活动,但是,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是有生物生理基础的。忽视了生理基础,就架空了社会心理,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审美的社会心理性质。此书正是在审美生理学方面为审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捍出了“审美生理学”,对顾德…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是衡量一个社会或区域发展程度的重要指示器,社会心理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函变因素之一.历史的辩证法揭示了:生活方式的变迁引起社会心理的产生和变化,这是社会心理的“正向效用”;同时生活方式又受到社会心理“逆向效用”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心理的产生、变化对生活方式的变迁有显著深刻的制约和反作用,这种“逆向效用”表现为,一方面当社会心理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同向协调时起积极促进作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民要求生产自主权和责权利统一的心理状况,深得民心.农民经济上的富裕,带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有一部分女性形象表现为患有心理生理疾病。《氓》可视为古代女性心理困扰的真实个案。焦母患有爱欲偏离的心理偏执症,并因此而导致家庭悲剧。魏晋女性在诗歌中直言“情”和“性”的愿望及神经官能症的痛楚。唐代反映妇女“情”“性”状态的诗词有道德化和“诗意化”的倾向,作品中女性的神经官能症症状在文人笔下成为美的意象。随着封建文化、文学的成熟与发展,大多数不年青貌美的妇女的情爱、性爱生活的真实状态在文学中逐渐缺席,即使《红楼梦》也没能超越这个中国文学独特的男性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从哲理、伦理、心理、生理、物理这五个层次看,在世界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最接近科学和技术的;以发明火药为例,道教的“试验模式”对科学是有贡献的;《道藏》是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直接“缘起”;道教的“修炼模式”对发展教育模式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期间是女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和完善时期 ,在这一时期她们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道德修养 ,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 ,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学业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 ,根据女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心理变化的交叉时期的特点 ,采取有针性对措施提高她们对体育锻炼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兴趣 ,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当一个人步入老年时,他的主要变化有三个方面,即心理变化、生理变化和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变化。生理变化是不可抗拒的。由于这一变化,使得老年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的分析,来论证这些变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到老年,其成熟美、气质美更好突出,正是美在夕阳红。“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的魅力,远比漂亮深刻得多,而且长久不会消失。 人有三种年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自然年龄是随着日月流逝的年龄;生理年龄是指  相似文献   

15.
自称“脆弱的二元人物”的瞿秋白,在临逝之前极为坦率地写下了《多余的话》,我们从中可以窥视那些终他一生的矛盾心理:既声明自己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又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戴着假面具”的“剧中人”;既终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义真诚感叹自己是一个陷入“历史误会”的文人;既觉得活着很累很倦,希望得到某种生理和心理的解脱,又流露出对生的热情和渴求。这些矛盾心理一直影响着秋白生前死后,生前精神痛苦,死后得不到人的理解。当他是“正面人物”时,人们用他的功绩来原谅他的“过头话”,淡化他的矛盾心理:当他成为“反面人物”时,人们又口诛笔伐他的那些本来可以理解的内心剖白。其实,瞿秋白不需要“原谅”,他需要理解。本文试图理解瞿秋白,并对他矛盾心理成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人们步入老年后,随之而来的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对心理产生各种影响。要适应这一生理退行性变化,必须把握心理养生的辩证法。乐观开朗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淡泊安然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陶冶情趣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相似文献   

17.
从性别视角看,造成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一小说主人公———“陌生女人”悲剧的原因在于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两性的生理差异、倔强个性与偏执心理。在小说中,茨威格揭示了两性隔阂的客观存在,暗示了解读女性心理的必要,并表达了其对消除两性隔阂的期盼。  相似文献   

18.
服饰:教师的第二表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教师的职责决不仅限于此。作为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时期的指导,教师方方面面的作派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师的服饰。  相似文献   

19.
贝克尔境界为人们揭示了成功做事的心理秘诀,即,当人受到适度的自我激励后呈现出的“半兴奋状态”是保证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在口译领域,译员临场时如何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贝克尔境界,本文从心理、生理和译员的装备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中除熟睡状态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理活动,它的质与量的不同和差异,将直接影响着个体社会活动的效果.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的不断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因此,人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推移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发展心理学根据人的生理和语言发展水平、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及主导活动等方面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心理年龄阶段.只有个体的心理品质达到相应生理年龄所应具备的水平时,才能算是身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