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留给女人说     
女人跟男人分手和男人跟女人分手是有分别的。女人跟男人分手,最紧要的是留一些尊严给他。男人跟女人分手,要把五个字留给她来说。 “我们分手吧。”——这五个字该由女孩来说。即使是你首先不爱她,你也该有风度地让她提出分手。男人惯常做的,就是对她愈来愈冷淡,让她自己觉得没趣,然后说:“我们分手吧。”女人会感激男人把这五个字留给她来说。她会永远记得是她首先不要你。这样的话,她也不会那么恨你。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就跑来问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只能告诉你9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对这9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1期挑刺较集中的地方: 1.第12页“脑白金,掀起面纱看清你”一文第一句话少了一个“想”字,应为:您是否立即想到了那句“礼品还是脑白金”;第2段倒数第1行第1个字应为“负”  相似文献   

4.
王晖 《殷都学刊》2013,(2):70-73
在商周甲骨金文中,“(U)、(Ш)、(山)”这几个字每个都是单独的一个字,但在句子中却分别都是两个词,也就是一个偏正性的词组,我们称之为“双音节词组文字”.在秦代之后,它们变成了单音节词,但仍然是“词组文字”.Ш  相似文献   

5.
在商周甲骨金文中,“(U)、(U)、(叫)”这几个字每个都是单独的一个字,但在句子中却分别都是两个词,也就是一个偏正性的词组,我们称之为“双音节词组文字”.在秦代之后,它们变成了单音节词,但仍然是“词组文字”.  相似文献   

6.
记得毛主席说过“农轻重”这三个字,这不算一个完整的句子,只是把这三个字的次序摆一摆正,我们国家从古就是以农立国,和西方国家不同。  相似文献   

7.
两位谜语爱好者相聚在一起。甲出一个字谜让乙猜:“家里宰猪贺得子”,猜一个字。 乙略加思索说你的谜底是一个“字”字。家中有豕就是猪,宰去后得个子,就成了个“字”。我也出个谜语让你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属短品,却是妙文。”猜一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8.
当家理财,离不开“经济”二字。说到经济,我们又会想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个年代的生活各有特点,居家过日子如能将其巧妙结合,就不会让你永远守着个“穷”字。也就是说,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去赚钱,用计划经济的思想去花钱,您的钱财将越聚越多,由穷变富不是梦。那么,怎样操作呢?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的状字研究相当全面深入 ,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相当的混乱 ,术语使用的混乱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状字”与“状词”这两个术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认为“状词”是句法学概念 ,相当于现在的状语 ;认为“状字”是词法学概念 ,是指作“状词”的字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看日本的电视纪录片时,随着其高速列车的行驶,沿途经常有很大很大的汉字“驿”出现在镜头里,特别抢眼;而在中国,无论火车汽车,每到一地,其车站的门上、屋顶上,地名后是一个“站”字:“北京站”、“南京站”、“黄山站”。这个“驿”和“站”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古代,它们是组成一个汉语单词的两个同义词素,这个单词就是“驿站”,它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此口诀是指七律(包括七绝)而言.五律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所谓“一三五不论”是说每句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可平可仄,因三字不是节凑点;而二四六字是节凑点,平仄要分明,不能通融.准确讲,“一三五不论”,不包括因拗救而改变的第一三五字,也就是说,除了孤平拗救、变格拗救以及对句拗救而外的一三五字才不论,拗救之平仄还是要论的.许多《古代汉语》教材,对究竞是哪几个一三五字不论都不曾说清楚.今个儿,笔者欲多费点笔墨,将此千古之迷弄个水落石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5页)按此说法,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中共有三处平仄可以活用,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被圈起来的字表示可平可仄.《古代汉语》修订本在1523页上写道:“对于仄收的句子 (A型和B型)来说,的确是一三五不论(五律是一三不论)”.他所说的A型和V型,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种基本句式和第三种基本句式,也就是“仄脚的句子”,前者说只有两个字不论,后者却说“一三”都不论,两句加起来那不就是四个字吗?为此,我们作了考察,结果证明,前者正确,后者谬矣.第一种句式的第三字为平声,倘换成仄声就发拗了,当然不可随便活用.例如:“此地一为别,孤  相似文献   

12.
谭赤子 《学术研究》2005,(6):145-146
粤东客家话表示“思”、“想”义常用“缅”字。如口语中说:“亻厓(我)缅出一只好办法。”“难为你总系缅等(着)这件事。”实际上,就是普通话的“想”。平时问对方想不想念自己:“你缅晤缅亻厓呀?”客家山歌也常用“缅”字来表达相思之情:“郎就缅妹妹缅哥,两人交情受奔波。”除非是读书音,否则,离开了“缅”字,客家话很难自然表达“思”、“想”义。“缅”字不像汉语中有关思维意义的字普遍有“心”作偏旁,却是客家人表示“思”、“想”义的常用字。“缅”的“思”、“想”义从何而来呢?《说文》的解释是:“缅,微丝也。从糸,面声。”古书中…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问路,通常,男人会告诉你往哪个方向走,多是用东南西北描述,而女人则会告诉你沿途比较明显的建筑物。这就是“男式”大脑和“女式”大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学问是做出来的”,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这里把它做为一个题目,是强调“做”字的重要.如何做学问?我用四个字概括一下:一是“法”,二是“学”,三是“出”,四是“高”.先说“法”.很多人都讲读书要有方法,这个方法也就是“道”.做学问的方法和“治学之道”是一样的.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历代留传下来的专家学者的治学经验很多很多.具体到每个人,则各有各的方法.我不主张把“法”讲得很死.我和一些外国专家(包括作家)在一起开会,有时也谈到念书的方法问题,得知念书在国外也没有一定的方法.“书法”叫法,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当然它是从有法到无定法.念书更是这样,你要别人给开一张治学之路上的“通行证”,可以肯定地说你这张“通行证”是走不远的,甚至是行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七月底八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山西太原召开了一个有关地方史志的全国性会议。这个会议是建国以来地方史方面的一次盛会。它的目的在于推动地方史志的编写和研究工作。 目前许多人对地方史志比较生疏,不太了解要编写和研究地方史志的意义。本文就地方史志的内容、意义等作一简略介绍: 一、什么是地方史志? 有人会首先问到:什么是地方史志? 地方史志就是以前所称的“方志”,不过“方志”二字比较简古,不易明了,所以增加两个字,使人一见,就知道它是地区性  相似文献   

16.
“礼”和“物”的本源,人人都喜欢收到礼物,但你知道“礼物”这个词的来源吗?其实,在《汉语大词典》里,“礼物”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典礼文物”的意思,这是“礼物”一词最早的用法。要想弄明白“典礼文物”是什么,需要从“礼”和“物”这两个汉字的本源入手。汉字“礼”的左边是“示”字旁,它原本是“一个祭台”。“示”在汉字里可以表示“神灵、祭祀”等意思。瞧,“神”“祭”“祀”里面是不是都有“示”?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其实“礼”字最早跟祭祀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授说:"我有3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能使你们心境平和,对你们会大有帮助,这3个字就是:‘不要紧’。"假如你容易感到受挫折,建议你在笔记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不要紧"3个大字,它可提醒你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心情。假如有一天你爱上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我们假设他叫C君。此时C君对你很要紧,你确信他是你的白马王子。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里,“作”与“做”,不仅同音,而且意义上也有某些微妙的联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有无联系,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何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和用法,并祈大家指正。一、“作”与“做”的历史渊源“作”字的字形出现较早,它在上古时代的《论语》、《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中“作”的字形是聪,基本义是“起也”,就是站起来的意思。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作”的意义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义项①:(-)起…  相似文献   

19.
“我把你这(个)+NP”与“你这(个)+NP”是近代汉语新产生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的两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已有研究不足以解释其异同、理清其关系.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来源等多个角度对这两种句式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是我们这个每两月举行一次的座谈会的名称,也是这个座谈会长期讨论的题目。这个座谈会从去年二月第一次会议开始,一直按期开会,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参加座谈会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些同志是后来才来的,因此我觉得应该占一些时间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概念作点解释。 我打算用拆字先生的办法,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拆成五段,几个字几个字地来作解释。先解释“战略”这两个字,然后解释“经济社会”四个字和“发展”两个字,再解释“社会主义”四个字和“中国”两个字。我想采用这个办法可以使这个概念讲得更清楚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