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拥抱婆婆     
正婆婆年近七旬,自从公公去世后,她一年中总要来深圳住一阵子。可每次住不了多久,她就生我的气。我一向粗枝大叶,要么压根不知道她生了气,要么不知道自己哪里招她生气了。从大事来说,我是一个懂理的儿媳妇。所以婆婆生气时只能跟老公悄悄地说,比如"我明明吃不了硬东西,可是你老婆还经常将饭煮得那么硬……"老公了解我的性格,也知道我不是有心的,便劝婆婆:"妈,她一向粗心,你就不要怪她了。"婆婆更生气了,提着衣服就回家  相似文献   

2.
正搬到新家没几天,婆婆就把朋友叫来,领着人家把屋子里里外外参观了一遍。等人走后,我跟婆婆说:"妈,以后别随便把人领回家。"婆婆一怔,没说话。接下来的一天,我正在家里忙活,忽然听到楼下有人喊婆婆的名字。婆婆听到喊声,立马换鞋出门了。等她回来,整整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好奇地问婆婆去哪儿了。婆婆说,是老家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3,(9):10-11
媳妇的烦恼晚上6点多,我正在家里看电视,防盗门突然被打开了。我大惊失色,老公一早就出差了,要3天才回来呢。我赶紧起身一看,原来是婆婆来啦。我连忙招呼道:"妈,你怎么来啦?"婆婆笑呵呵地说:"我怎么不能来啊,怕你一个人在家害怕,我来陪陪你。"我心一沉,糟了,每次老公出差,婆婆都会热情  相似文献   

4.
同事小凤跟婆婆好得跟亲母女似的,一起上街,一起出国,衣服买来买去的,办公室的人常叹小凤福气好,摊上一个好婆婆。前几天一位女同事虎着脸,说正跟婆婆闹不愉快,谁也不要理我。一班同事于是又赞叹起小凤的婆媳关系来。谁想,小凤杏眼圆睁,说:“我们也吵翻了,我已经不睬婆婆了,我打算住出去!”  相似文献   

5.
和婆婆过招     
婆婆住在老家的县城,我们见面的机会不是太多,平均一个月一两次吧。婆婆没有多少文化,但脑瓜特别好用,尤其在理财方面。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婆婆来伺候月子。我们这里生小孩比较兴送红皮鸡蛋,所以那几天家里收了大约五十多公斤鸡蛋。我和老公为怎么处理这些鸡蛋发愁,可婆婆大包大揽地说,这点小事由她来处理。到了星期天,婆婆分三次将这些鸡蛋提到小区的农贸市场,没用  相似文献   

6.
朋友梅是个特别要强的女人——工作不落人后,家务一手包办,给儿子报了几个培训班,每次坚持陪着,连续一个月牺牲午休时间学习编织,就因为婆婆不经意说过一句:“对门的小刘手真巧,全家人的毛衣没一件重样的。”艰苦努力换来了大家对她的由衷赞扬:梅是个现代社会中少有的“完美女人”,上得厅堂,入得厨房。 忽然有一天,和平共处了三十多年的身体跟她  相似文献   

7.
正生了孩子之后,婆婆来帮忙,她坚持不用尿不湿只用尿布,弄得儿子得了"红屁股"。我心疼极了,可和婆婆怎么都说不通。她还说以前的孩子都是这么带大的,我什么都不懂。——阳阳妈儿子3岁了,婆婆还在喂他吃饭。我说这样会把孩子惯坏,婆婆却骂我狠心,不顾孩子的感受,还跟老公告我的状,弄得一家人吵成一团,好郁闷!——悦悦妈去年,我跟公婆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而发生争执,后来我们达成了共识:公婆在生活上照顾孩  相似文献   

8.
有人总结老年人长寿有三个要素:健康的身心、一定的经济基础、孝顺的晚辈。我婆婆这三条都具备。婆婆今年92岁,她健康的身体与她有健康的心理分不开。当周围人问我婆婆长寿有什么秘诀时,我说:她崇尚“三乐主义”,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在我与她的共同生活中,觉得她常用“三乐主义”来  相似文献   

9.
今生婆媳     
王晓 《家庭科技》2014,(1):17-17
正我和婆婆相识在13年前。那时候,她在乡下种菜,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铲上一筐莴苣,摘上一篓丝瓜,一根扁担两条腿,婆婆就上街卖莱了。她的菜不零售,是整箩整筐兑给农贸市场的小摊贩。她得抓紧时间赶回家洗衣做饭忙菜地。婆婆是勤快的、辛苦的、有收入的,但我们结婚的时候她并没有拿出多少钱来。我还没来得及计较,就做了她的小儿媳妇。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科技》2013,(11):12-13
媳妇的烦恼快递送货到家里,婆婆打电话问我买的是什么东西,这么大的一只箱子。我告诉她是在网上买的花架子。一共有10个。她吃惊地问:"这个要来干什么?"我说:"是买给你种花用的啊。"婆婆一看就说太贵了家里有个露台,婆婆喜欢用些破旧的瓶瓶罐罐种花草,摆得乱七八糟,看上去不太舒服。我知道她节俭,不舍得花钱买两个像样的花盆,所以在网上给她买了几个现在很流行的木头花架回来。有了新的花架,她就可以好好倒腾自己的小花园了,而且也给露  相似文献   

11.
家有闺蜜     
那天,朋友晓茹约我去逛街,欣然应允之后,我顺带"捎"上了婆婆。一路上,晓茹张了几次嘴,似乎有话要说。总算瞅了一个婆婆去洗手间的空当儿,她才"斗胆"问我:"你怎么敢带婆婆逛街呢?可真有你的!"我明白她的意思,也明白疑问背后恰好道出了她的苦衷。晓茹不止一次地说过,她每次买新衣服都要藏藏掖掖好久才敢穿上身,而且面对婆婆盘问的眼光时,她还要把价格说成"跳楼价”,防止老人家抱怨她乱花钱。  相似文献   

12.
花一样的美丽和寂寞 "总有一天,你的掌心会开出最灿烂的花,埋藏了长达百年的皇冠将破土而出,戴上它,你就成了花国的女王." 这是婆婆生前对我说的话.那时,她已经有四百多岁了,容颜被岁月摧残得犹如枯枝败叶.她不停地咳嗽,声音在风中断断续续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和老公谈恋爱时,知道他妈在大学当教授。第一次见面,饭桌上,她的话不多,但三两句,就把我和老公婚后和她的相处做了交代。第一,我和老公结婚后,她住单位的职工宿舍。第二,她以后不会帮我们带小孩。不得不说,我这"高知婆婆"还真是不一样。公公去世得早,她一个人抚养老公长大成人。按常理,对儿子应该有极大的依赖心理,于情于理,都应该同住。可我这婆婆,却从一开始  相似文献   

14.
正乡下房子拆迁,我和老公把婆婆接到了城里。老公说,婆婆在乡下操劳了大半辈子,这次来城里一定要让她享享清福,我举双手赞成。我们把液晶电视搬到婆婆的卧室,希望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她能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看电视。怕她闷,每个周末我们都带她出去逛街、看电影。家里雇了小时工阿姨,每  相似文献   

15.
我朋友的婆婆是美国人,现住在美国的养老院。朋友每星期和她先生到养老院看婆婆。她婆婆已独居30多年,88岁时还可以独自开车旅行。最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到美国同他们到养老院探视婆婆时,她说婆婆前一星期才换装6颗假牙,共花了20多万台币。如果印象没错,在台湾的老人或家属大概不会  相似文献   

16.
事件一:年轻儿媳上网发帖批评婆婆 2009年4月3日,有网民在某论坛"情感"版块贴出一篇<一个80后媳妇写给婆婆的信>,她用犀利的言辞炮轰婆婆种种不是. 婆婆:你只不过是我丈夫的母亲.在我结婚前,你在我的生命中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去世得早,妈妈这个字眼,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显得格外陌生。直到结婚后,我碰到那个女人,她就是我的婆婆。我和先生是闪婚。新婚典礼上,我才见到从老家风尘仆仆赶来的公公婆婆。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看得出来,婆婆对我一米五的个头有很多不满,拉着他们的儿子窃窃私语,但核心内容还是被我听到了:"她这么矮,能挑水担柴吗?将来能生娃儿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3,(12):10-11
媳妇的烦恼 又到了给儿子喂奶的时间,我的头皮开始发麻.婆婆还在我的房里,没有准备出去的意思.她又要看着我给儿子喂奶!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自从我出院回家,婆婆就来照顾我坐月子.本来,我是很感激的,但是没想到会发生这种尴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结婚3年,我和老公才决定要孩子.从我怀孕开始,除了我和老公天天算着临产的日期外,还有两个人密切关注着我的肚子,一个是我妈,另一个就是我婆婆,她隔三差五总会打个电话问长问短. 2011年3月,我在医院顺利生下儿子浩浩.婆婆喜不自胜,抱起孙子就不愿意放下.随后,我妈也赶到了.  相似文献   

20.
正影视剧看多了,里面的婆媳争斗令人胆战心惊,婆媳素来就是天敌的印象在我心里落下烙印。刚结婚那两年,心里对婆婆本能地排斥,彼此气场不合,与剧里的麻辣婆媳没什么区别。我与婆婆"心照不宣"地斗智斗勇、心怀戒备,连声妈也很少叫。然而,同事小云却跟婆婆相处得颇为融洽。婆婆也对她极好:下雨天为她送伞,路过公司给她送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