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冬 《家庭科技》2011,(3):25-25
春天,万物复苏,天地间的生发之气都已发动,养生应解开束发,松缓衣带,缓缓步行于庭院之中。也就是说,应以动为主,以助阳气生发。然而,由于春季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本身的特性不同,虽然同属于春季,还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2.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  相似文献   

3.
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气通肝,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西医认为,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由于肝脏承受了人体解毒.排毒的任务,负担最重,所以春季养肝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12,(9):37
秋分节气时值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为180度。秋分时节,人们在饮食养生中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以"阴平阳秘"为宜,反之为忌。秋分饮食进补要因人而异,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衡。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痰湿质者应忌食油腻;木火质者应忌食辛辣;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  相似文献   

5.
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气通肝,春季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西医认为,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由于肝脏承受了人体解毒、排毒的任务,负担最重,所以春季养肝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汤畅 《家庭科技》2016,(4):22-23
正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  相似文献   

7.
正夏至过后,酷暑时节到来,炙热的高温天气里,让不少人躲在空调房中不敢外出,各种冷饮、冷食也轮番上阵。中医养生专家指出,夏至养生在消暑去热的同时,切莫伤了阳气。夏至过后炎热多雨,人体往往出汗多,容易疲惫,出现阳气盛于外、耗伤津液的状态。因此,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对调养身心有益。有味叫西瓜翠衣的中药,是取西瓜  相似文献   

8.
张巧霞 《河北学刊》2008,28(1):238-241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与哲学思想浑然一体的古代名著,荟萃了中国上古及秦汉时期的众多医学文献,涵盖了多种学科文化。"中和"观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阴阳"中和"观也是《黄帝内经》的基本观点,可以说,阴阳"中和"观贯穿于《黄帝内经》的生理、病理、情志、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阴平阳秘"是人体生理的最佳状态;阴阳失和是致病根源;七情太过是阴阳失和的表现;协调阴阳是治疗原则;调合阴阳是养生之道。阴阳"中和"观就是突出人体自身的整体和谐性,强调人与天地这个系统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9.
春天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应注意保健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说到进补,很多人就想到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觉得进补是件很奢侈的事儿。其实,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药补不如食补,食补花钱少,但同样能起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医学专家表示,药补是中医治疗虚证的方法之一,主要运用补益药物来调养机体,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使其发挥正常功能。采用药补调理身体一定要在  相似文献   

11.
《庄子》养生思想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庄子》的哲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人体生命观及健康观决定了其养生思想的基本风貌。《庄子》的养生思想体现在万物生于阴阳的世界观、"精神生于道"的生命观与"形本生于精"的身体观、"因自然而不益生"的养生原则、"缘督以为经"的中和养生方法论、"心斋"、"坐忘"的养气论、"形全精复"的养神论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阐述了人体阴阳平衡是身心健康的标志。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依赖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这种精神活动,反作用于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从而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3.
走进<清明上河图>的关键在于判定"清明"与"上河"两词的准确涵义,关于"清明",目前有"节气说"、"地名说"、"四季说"、"朝暮说"、"政治说"五种.本文提出第六种见解: "天气说"兼"政治说". "清明上河"组合起来的意思是: "在国家安定繁荣年代的某个晴朗秋日,来往汴河两岸观览市井百态." <清明上河图>所绘虽是实景,但也并非一日之景,而是长期观察之后的印象合成,即将真实的诸多细节聚合为宏大的整体艺术.消逝千年的历史景象,通过宏伟的构架、多彩的细节与精确的描绘而长留天地.  相似文献   

14.
张雪松 《家庭科技》2011,(10):35-35
寒露时值每年阳历的10月8日前后,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该节气还是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阴气。寒露节气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  相似文献   

15.
正《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学说建立了中医养生学体系,确立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即顺应自然、形神共养、惜精固本、综合调养等,并详细论述了具体的养生方法,包括养神与养形两个方面。①养神:"恬淡虚无""和喜怒""无为惧惧,无为欣欣",排除不良精神刺激,保持精神情绪稳定。②养形:"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节欲保精。辨年龄施养是当今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针对人体生命过程中少儿、青少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进  相似文献   

16.
秋分     
正晚晴唐·杜甫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徐飞。免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的成因分析及中医调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医观点而论,健康是一种自我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脏腑、经络不平衡的状态。亚健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无序、起居失调、心态失衡和饮食不节等使人体内环境稳定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人体内在脏腑的自稳调节机制所形成的。要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转化,关键是要从整体上发现症结所在,“主动养生”以调节、帮助人体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达到自我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0,(3):28-29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六字诀”是人们利用古人养生经验,针对配合呼气时所发出的嘘、呵、呼、丝、吹、唏六个字音。通过这种呼吸与声音配合的锻炼方法,以达到体内阴阳平衡。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冬季养生粥     
正粥,以五谷、豆类、干果为原料,加水小火煮炖而成的黏稠状半流质食物。有益于消化,便于吸收,可调节人体健康,常喝有养生延年之效。古人曰:"世间第一补益之物乃粥也。"清朝医学家章穆著《饮食调疾辩》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喝粥可以调养脾胃,增进食欲,补充身体需要的养分。本文介绍几款冬季养生粥,供大家参考。桂圆粟米粥桂圆肉15克,粟米100~200克。将桂圆肉洗  相似文献   

2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体疾病的形成也有个渐进过程。多数疾病在形成前人体会发出两次警报。 从生物学角度说,健康代表平衡,包括体内酸碱平衡、气血调和、阴阳协调,各种系统相互协调,发挥互助互制之功能。反之,一旦失去这些平衡,人体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拉响第一次健康警报。主要警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