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所谓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指我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从原来的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与此相关的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注重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与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研究经济工作时提出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在这种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的实际,应该建立一种组织上独立于政府组织体系之外,但在行动上纳入政府社会政策体系的社会工作体制。当代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政府的社会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发挥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我国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建立专业社会工作体制过程中的一大议题。当代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起源于同一时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催动社会政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社会观察(上海)》2005,(6):52-53
在中国,社会政策是在世纪交替时才出现的一个非常年轻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和社会科学学科。这个研究领域和学科的发展可能会对中国社会领域的政策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给了这个研究领域与学科广阔的用武之地,因而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很快,城镇的功能日益强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和周围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农村小康战略目标的需要,从小城镇的现状和水平来考察,我国的小城镇发展与建设面临调整、充实和提高的繁重任务。因此,有必要对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给予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江油作为川西北一个县级市,怎样才能发挥好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笔者就如何将江油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5)
当今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现在享受了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矛盾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人类社会充满矛盾,并且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所以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上出现的其他问题,不能只是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很多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一个公众权利更受重视的社会,一个权利平等的社会.本身就是社会工作开展的最基本条件。民主、平等、权利、公民意识等,构成了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设置”。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策的理论与思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引 言社会政策一词为德国人首创。 1873年 ,德国的一批经济学教授为研究德国当时的社会问题 ,发起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第一个给予社会政策以科学概念的是瓦格纳 (WagnerAdelph) ,1891年他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 ,社会政策是运用立法和行政的手段 ,以争取公平为目的 ,清除分配过程中的各种弊害的国家政策 (《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 ,19 98:16 5 )。可见 ,社会政策概念从诞生之日起 ,就与社会行政、社会资源分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那时起一个世纪过去了 ,社会政策在适应社会变动的动态发展中 ,不仅形成了独立…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策是现代国家向其国民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福利的制度安排和行动。有些社会政策惠及全体国民,多数社会政策则只惠及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体。在对全体国民或困难群体实施福利援助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在政策对象的确定标准、福利资源的筹集、福利标准的制定、落实政策的组织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社会工作则在社会政策实施和福利服务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者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要对当前我国的改革和社会进程做出反应,实现发展学术、经世致用的学科理想有许多介入点。但要使这种介入发挥比较重要的效果,就应该在政府和社会都比较重视的重大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建设性的观点。毫无疑问,当前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或社会秩序)问题。社会学的基本介入点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选择,即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形成的社会基础的角度去思考。就是在这一领域也可以有许多课题去选择,比如中产阶层的发展、劳动就业与劳动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李强教授对我国社会分层进行政治分层和经济分层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中两种分层的功能联系,并把两种分层标准的变迁放到我国目前社会转型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经济分层标准取代政治分层标准是转型期社会价值取向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笔者首先依据小城镇集聚成本把小城镇分为自然集聚型和人为集聚型,提出了小城镇集聚环概念,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效用)函数,分析小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三要素之间关系;其次,分析了小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发展时机,指出人为集聚型小城镇缺位的现状;最后,依据小城镇发展特征,把小城镇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唐钧 《社会观察(上海)》2007,(11):45
进入新世纪,中国就迈入了老龄社会的门槛。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7.69%,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03%,两者的绝对数分别为1.0亿人和1.4亿人。从现在起到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还要进一步发展。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人将近1/3,65岁及以上的老人将近1/4。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儿童照顾问题在西方社会由个体家庭责任演变为普遍的社会需求,被置于国家、市场和家庭关系的政治话语中。面对新的儿童照顾安排需求,欧美国家发展出亲职假、公共儿童照顾服务和经济支持三种途径来重新分配儿童照顾的任务、成本和责任。儿童照顾政策不仅影响妇女的劳动力参与,还与儿童的福利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确立照顾权利是公民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一个由国家、市场、志愿组织和家庭共同提供的"混合照顾"体系,改变照顾工作在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以及把儿童照顾政策作为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政策工具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社会政策是以制度化的方式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服务,为各类人群提供福利性服务,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但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并不是从来就有,也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工业社会之前,各国基本上都是通过家庭、社区、民间组织等途径来实现生活保障和满足人们的福利需要。在工业社会以后,随着其他机构和机制的弱化,迫使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着自身规律,小城镇发展也不例外.以地生财只是小城镇发展的外部因素,离开工业化时代资本、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脱离小城镇的力所能及的综合经济实力,单纯指望以地生财做大小城镇,建起的有可能是沙滩上的楼阁,而且很可能因为迫于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去追逐土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小城镇的门槛,把大部分农民拒之于小城镇门外,结果是以地生财建了镇,又以地生财关了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已由沿海地区逐步转向广大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传导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以期为振兴西部地区提供一个启动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制度分析王思斌本文从制度结构、制度间的互动及制度体系等较为综合的角度出发,将近年来在“小城镇建设运动”中形成的建制镇划为两类,即主要因社区产业结构转变推动自然长成的建制镇与主要由行政力量推动靠行政方式创建的建制镇。作者认为,在过于薄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