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发展 ,民间投资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文章从定量的角度 ,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趋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居民有效需求是影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直接因素。对此 ,文章提出了有关促进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投资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投资的增减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民间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其投资行为的最直接原因。在政府积极经济政策条件下 ,民间投资仍然得不到启动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信心不足。积极的经济政策和完善的经济制度 ,能增强民间投资者的投资预期信心 ,促进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非公有经济成分的偏见、产业准入限制、融资渠道不畅、政策歧视等因素制约了我国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发展.要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民间投资的重大意义;调整思路,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完善体系,为民间投资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支持;统一待遇,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需要民间投资来“补位”,启动民间投资可以打开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章对民间投资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是带动一国经济增长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民间投资所占比重较大。然而,尽管我国民间资本发展迅速,但仍旧处于灰色地带。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在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中,能否有效启动民间投资,已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之举。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就目前民间资本现状、投向、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理解与分析,重点剖析民间资本在基础建设领域的现状,制约因素及中央对其实施政策等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关注民间资本、重点解决其存在障碍等问题,对更好的引导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6年9月2日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一次预测。预测显示,2016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继续下行,但全面通货紧缩的风险相对较小,预计2016年实际GDP增速为6.63%,CPI增幅2.01%。课题组模拟了民间投资增速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若能提高投资回报率,使其维持在2013年同期约8%的水平,将显著提升民间投资增速,使中国经济在近期保持7%—8%的增长率;相反,若投资回报率连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所导致的民间投资下降,将使中国经济降至比目前更低的增长水平。基于上述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实行中性货币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实行宽松财政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落实市场准入政策,扩大投资领域,稳定民间投资预期;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推进税制结构改革,降低企业税负。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是总需求不足。从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分析 ,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始终占主导地位 ,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 4 0 - 5 0 %之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呈较大的波动状态 ,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稳定起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货币收入增速减缓和居民消费倾向减弱。投资不足的主要因素是民间投资不足。出口需求受国际经济影响下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必然的选择。在短期内 ,加大政府投资是必要的 ,但加大政府投资应同时启动民间投资。从长期看 ,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是扩大消费需求。从政策上要解决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要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 ,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间金融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考虑民间金融的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框架和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模型 ,对民间金融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以浙江省为例 ,实证分析了民间金融对民间投资的促进 ,并提出了投融资机制设计应向民间金融倾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对民间金融的发展进行保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间投资的特征、结构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间投资包括企业法人投资、机构法人投资和自然人投资等。在现阶段 ,我国民间投资具有脆弱性、逐利性 ,地域性等特征。文章剖析了我国民间投资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间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省民间投资的总量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规模偏小、比重偏小、方向单一、渠道不够通畅、政策缺乏落实等问题。为了保证民间投资的良性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完善相关政策,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拓展和规范融资方式,并培养专门人才,提升民间投资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国家建设发展历程,民营经济与民间投资功不可没。文章回顾了我国民间投资70年来的发展足迹,将民间投资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从中分析民间投资的发展特点、汲取民间投资发展的历史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民间投资发展作出总结,并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为我国民间投资发展之路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分析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公交的能耗和排放效果,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方法,构建民间资本(简称"民资")介入公交的SD仿真模型,从环境角度分析考虑乘客价值的民资介入公交模式对环境影响的累积效果。通过济南公交运营数据验证SD模型的有效性,并以济南公交一个车队100辆公交车为例进行环境影响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民资介入公交有助于节能减排,考虑乘客价值的民资介入公交模式比传统的民资介入模式有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其中,考虑乘客价值的民资介入公交模式比民资未介入公交,100个月累积减少燃油消耗398千升,减少CO2排放109吨,减少CO排放542千克,减少SO2排放1.6千克,减少PM10排放77.3千克。从环境角度验证考虑乘客价值的民资介入公交模式的优越性,为管理者从环境角度系统评价民资介入公交的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私募股权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产生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进而造成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是私募股权投资产生风险的最主要根源,这种投资风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识别和预测。基于此,可构建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的备选指标体系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并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私募股权投资风险随着投资周期的增加而提高,相应的投资风险也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SVM方法对私募股权投资风险能够进行有效预测,这将为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的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构建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AHM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然后以模糊数学原理为基础构建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A企业的M项目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项目适合进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而且各个分项的评价值情况良好,表明各个分项的评价分值都适合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该项目的综合水平比较均衡,投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国债支出对投资需求的影响,可以看出:国债对投资需求的增长具有直接作用,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投资的增长也是拉动总需求增长的最强劲的动力;国债投资对启动民间投资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民间投资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体制、制度的创新是一个重要因素;就全社会投资来讲,在一些领域中还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投资、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住宅业投资.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后,定向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形式,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定向增发股票的投资机会。检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方式与高送转的相关性,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实施高送转的短期股票的收益率。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融资方式与高送转股利政策有相关性,实施高送转存在短期收益,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补偿下基于私人公平偏好的PPP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PP (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引入政府补偿契约问题。考虑私人投资者对政府补偿存在公平偏好倾向,借鉴BO模型的思想,将私人投资要求的特许收益作为其公平参考点,并通过对FS模型加以改进,构建私人公平偏好效用函数,从而给出私人在政府补偿下的投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最优解和概率分析,探讨私人公平偏好对其最优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借助数值分析给予检验。结果表明:当政府补偿使私人感知有利不公平时,私人将选择期望效用最大的最优投资,并随其感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政府补偿使私人感知不利不公平时,私人最优投资及可能性将在有限公平偏好内随其感知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论私募基金的监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基金。按照投资对象划分,可以将私募基金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监管可分为私募基金本身的监管和对私募基金交易对手的监管,根据监管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又可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及事后监管。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投资者的限定,二是对于信息披露与广告宣传的监管,三是间接监管。三者的重点都是对于投资者的保护,这值得我国在构建私募基金监管制度时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私募股权基金对民营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视角出发,结合美国一四川中小企业投资基金(SSIF)注资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的私募案例,对民营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所带来的效应进行了客观分析,进而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