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本科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党史、国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举措.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受制于师资、教材教法以及课程属性等方面影响,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为此,必须对《纲要》课进行教学改革,重点抓好从备课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等手段来增强《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通过认真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深入分析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消极影响,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乃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中的一门新课。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指导阅读法、案例法、参观法等教法的运用,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较为全面的教学情况问卷调查,结合榆林学院《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要进一步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可在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认识、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五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革。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尽管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已然取得不俗成绩,但亦始终存在自身学科定位模糊、吸引力不足的现象。对此,可从增加《纲要》的吸引力着手,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教育,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教材对中国近现代史发生的重要问题多以描述性为主,而深入解析性则多显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一些重要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纲要》课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拓展训练,在对重要问题进行描述解读的同时,还要对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力与解释力,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因其独特的内容,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起着关键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那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容,及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是《纲要》课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红医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诞生,并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的红色医学卫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医文化融入新时代医学院校的“纲要”课程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四史”的效果,强化他们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又有利于增强医学类院校“纲要”课的吸引力。通过案例库建设、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案例及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可以将红医文化深度融入医学院校的“纲要”课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红军长征过凉山史实"融入西昌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教学为例,分析了乡土史料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政策依据和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功效,探讨了乡土史料融入《纲要》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总结乡土史料融入《纲要》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乡土史料融入《纲要》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实践基础、精神实质、目标宗旨、价值导向与地位功能和《纲要》课的教学目的相契合。四川文理学院可以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灵活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全校范围内“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教学——校园文化打造”的良性循环,构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增强大学生准确把握“两个了解”,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法律基础》课隶属高校“两课”体系,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系列课程之一,它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等院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国家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为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和各类专业人才。学习民族法律法规,能够使大学生在自觉中树立和增强民族权利意识,同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树立享受民族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民族责任的观念。因此,在民族院校《法律基础》课中增加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既有现实需要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在通识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进行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者应该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通识教育中,应结合《纲要》课程自身的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媒体链接     
信息传递我国将出台措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近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有关职业教育的部分进行解读。今后,为增  相似文献   

15.
地方红色资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将其有效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必能增强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凸显课程的正本清源属性以及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质增效。针对当前融合教学中存在的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较少、融合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应从强化资源开发、重视总体设计、加强课程实践三个方面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进行路径优化,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底气、地气和人气。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教学要素协同性较弱,整体合力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协同学中蕴含着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实现系统协同效应的思想。将协同学应用到《纲要》课程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纲要》课程"学"系统的协同;应注重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统一,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实现"教"系统的协同;加强"教"与"学"的沟通交流,实现"教"系统与"学"系统的协同。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要收到应有功效,必须通过对现有哲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国高校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意义,在教学中把握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历史课、大学专业历史课的关系,处理好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关系,构建与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教学效果是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改革的新热点之一。文章从走出误区,充分准确认识“纲要”课程性质与目的;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程吸引力;改进教学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利用专题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纵观目前"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现状,不难发现很多高校都存在流于形式和低效的困境。因此,结合"纲要"课程的教学实际,构建一个可以推广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并致力于其具体实践,是提高"纲要"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纲要"课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