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婉语在汉语中普遍存在。汉语委婉语违背会话合作原则而产生,却又遵循了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张拱贵先生主编的<汉语委婉语词典>为语料,把汉语委婉语系统作为一个原型-范畴系统来与认知理论中的原型-范畴系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探讨汉语委婉语的认知方式,揭示汉语委婉语作为原型-范畴系统的特点,为汉语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来源、构成方式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汉语和英语中新的委婉语进行了探讨。文章以实例为基础并结合理论分析,揭示了汉语和英语新委婉语在上述三个方面的不同,从而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对于新委婉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一种表达特别情感的修辞格。英语委婉语包括忌讳委婉语、礼貌委婉语、政治委婉语等,汉语委婉语包括讳言死亡、讳言粗俗事物、避免刺激对方、谦语等类型。英汉委婉语主要在价值观念、政治意义、文化传统等三方面反映了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5.
关于委婉语的定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委婉语是交际中一种与直接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关于委婉语的传统研究 ,英语主要限于与禁忌语相对待的范围 ;汉语则主要是看作辞格系统中的一种方式。事实上 ,委婉语是在语境的制约和作用下、体现交际主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表达者不直说本意 ,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根据是否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特点 ,委婉语系统由规范委婉语和变异委婉语构成。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并非是汉民族语言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它在世界各国语言中也有反映,但是汉语中委婉语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其它民族,特别是关于“死亡”委婉语的表述犹多,这是由汉民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决定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宗教文化、等级制度、价值观等,这一切都赋予了“死亡”这个字眼以特定的隐晦解释与说法。从几个方面对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明确认识“死亡”委婉语在不同场合下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汉语有很多委婉语,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交际中显示强大功能,从功能主义的目的论出发,对其进行英译探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从目的法则、连贯法则以及忠实性法则来看,汉语委婉语英译有四种方法,即:删略、增补、调整、对等。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的转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里都有丰富的传统委婉语,现实生活中富有时代气息的委婉语更是层出不穷.转喻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在委婉语传统分类的基础上,文章从转喻角度分三个方面探讨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委婉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委婉语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忌讳"和"求雅"是其产生的民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委婉语所表达的内容,对英语传统委婉语与文体委婉语某些方面的表达形式与汉语进行了对比,探讨了英汉双语委婉语的异同,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过对比汉语和韩国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会发现,汉、韩委婉语都是由语音方式、词汇方式以及语法方式构成的。但是它们之间也存着很多不同点,造成这种异同点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词汇化,在研究建立的理论框架上,对英语和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都倾向于在死亡的词汇化中使用死亡的最终状态。汉语偏爱用方式委婉,英语则用原因或目的委婉。  相似文献   

13.
论汉语和英语中的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一种不直说本意而用含蓄的话来暗示或表述的修辞格。委婉语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采用的 ,只是所用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不同 ,因而委婉语具有普遍性。在适当的场合里 ,恰当地使用委婉语 ,既能收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又能反映说话者的思想修养和语言修养 ,而且也反映一定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词汇化,在研究建立的理论框架上,对英语和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都倾向于在死亡的词汇化中使用死亡的最终状态。汉语偏爱用方式委婉,英语则用原因或目的委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委婉语翻译的常见手法--直译字面意思、译成汉语委婉语、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和省略忽视等。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用令人愉快的表达方式代替惹人不快和令人恐惧的事物.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生死,离合,老少,贫富的观点不同,在汉语和英语中出现了不同文化内涵的委婉语.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用令人愉快的表达方式代替惹人不快和令人恐惧的事物。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生死,离合,老少,贫富的观点不同,在汉语和英语中出现了不同文化内涵的委婉语。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普遍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之中,且使用范围广泛。由于共同的禁忌范畴和委婉目的,英汉两种语言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委婉手段。然而,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两者也各有自己独特的委婉方式。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说话人因有所顾忌而避免直截了当的表达,代之以婉转的词语,通过含蓄曲折的方式传递说话人的信息、意图、思想感情等。英语的Euphemism和汉语中的委婉语意思相近,可解释为good speech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及政治委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起源于民俗禁忌,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描述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有鲜明的特征: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习语性;也大量存在于宗教,政治等领域。文章主要分析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官方言论及媒体报道中出现的政治委婉语现象,以揭示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委婉语及其真实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