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家的直接经济控制范围已经大幅度缩小,微观经济因此空前活跃。但是,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增长过速,造成国民收入的超额分配,对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这次理论探讨中,我基本上认可蔡老师的论点.同时我想从自己独立的观点出发支援蔡老师.笔者以为法是可以调整人与自然关系,这种调整可分为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两种方式,所谓间接调整就是传统法学所支持的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种调整方式目前仍属于主流,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是,这种调整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它仅把自然当作人类权利的载体来看待,所谓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在人与人之间分配对自然的利益,它设定了一个前提,认为好像满足了人们在分配环境利益上的公平和正义,就可以自然地导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自然对人的利益满足是没有极限的,所以,我们只要在人与人之间实现公平就行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自然对人的供养和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已经正在接近极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利益分配和协调,因而产生了法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直接调整的必要.所谓直接调整,是指法律直接对人的意志和自然的意志进行协调,平衡人的利益与自然的利益,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利益和意志的协调,我以为是可行的,因为自然的意志,虽不同于人的意志表达方式,然其也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即我们所能见之并可以探究的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试问,我们何以不把这当作一种意志呢?你对它好或坏,它都有其回应的方式.故而,应当看到我们和自然之间是可以进行意志交流、沟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可以由法律直接调整的.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人类社会法制的悠久历史相比,劳动法乃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部门。在我国更是如此。由于劳动法所具有的特别的重要作用,自近代以来,它为西方各工业国所重视,在法学理论与法制实践两方面均得以充分发展。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劳动问题极为突出,成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关健因素。面对现实,法学研究无法回避对于劳动法的理论探索,否则便有泯灭法学实践理性品格之嫌。同时,关注现实,并不意味着可以会却历史;恰恰相反,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都必须建立于历史考察的基础之上。今天的法律是昨天法律的发展和继续,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天,就必… 相似文献
4.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调整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采用冲突法规范选择准据法的间接调整方法;其二是运用实体法规范直接确定国际民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冲突法规范调整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机械、僵化的一面;而实体法规范虽然被认为是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最佳选择,但在目前,其调整的范围和作用仍然有限。因此,有必要继续重视和加强对冲突法规范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呈迅速发展趋势,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存在明显不适应灵活就业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应对其作出修改和调整,并尽快制定灵活就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本文重点研究灵活就业中非全日制用工、保险推销员、出租车司机、劳动派遣和家内劳动特殊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律关系是什么?如果没有厘清这一命题,辩论双方将无法搭建一个可以对话、交锋的平台.我方认为环境法律关系既包括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它是不同于人与人和物与物之关系的第三种关系.环境法既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同时调整与环境资源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为此我们质疑并进一步论证主流法学派所持的"法律只能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之论点是有失偏颇的,依据传统法学理论逻辑,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这种社会关系是且只能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拒之于社会关系的门外,当然地不能为法律所调整,因而环境法律关系也就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对此,我方不禁要问:这种观点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吗?它符合法的历史发展逻辑规律吗? 相似文献
7.
随着部分企业股份制的试行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以及一些地区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股票发行与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将成为90年代我国立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有关的立法工作。下面试就与股票相联系的股权关系及其法律调整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对于股票,马克思曾经下过一个定义:股票“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 相似文献
8.
保险代理人是保险公司据以展业的重要手段.理论上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仅存在一种代理的关系;但在实务中,保险公司通常利用自己的内部规章对代理人展业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约束,对于这种约束是否构成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从而适用劳动法的调整,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要在正确区分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不同层面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决定引用劳动法或民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企业竞争(作为我国企业竞争法律调整的对象)而言,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竞争,反映了人与人的相互合作的关系,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竞争目的、性质、范围和手段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尤其是城镇待业人口的就业问题,面临严峻形势。据统计,在经济较发达的江苏、广东两省,城镇待业人数在1989年已分别达到62万人与64万人,而全国城镇未能就业的人员已超过500万。如果加上已转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待业人数为1050万。1990年需要安置就业的总量则达到1100万人。城镇平均待业率为4%左右。而且今后几年仍有上升之趋势。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安排亦面临困境。 劳动就业问题并非单纯的人员安置,因为扩大就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与经济发展、劳动力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劳动就业接触的部门很多,它不仅是劳动部门的任务,而且还涉及到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物资、商业、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探讨不动产公示登记刺度及两大法系国家信托财产公示登记保护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大陆法系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与物权登记制度的冲突及根源,从而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财产公示登记制度进行了立法考量,提出了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是以生态效率为核心 ,按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我国有必要建立循环经济法体系 ,确立直接管制、间接调控与自我调控有机结合的规范体系 ,将整个经济活动纳入其中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从法律关系理论分析,资产重组的实质是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消灭,由于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同,因而资产重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类型也有所不同。资产重组涉及的一般法律问题包括产权界定、权利转换、实体合法与程序合法。我国当前进行的资产重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证券市场有关,另一类与证券市场无关。可以适用的具体法律、法规、规定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法、国有资产法、破产法、民法、知识产权法、有关指导性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社会公众缺少间接投资房地产的投资工具,无法分享地产繁荣所创造的财富。本文扼要阐述了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这种投资工具的投资特点和海外经验,从多角度分析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实际应用价值,提出通过该项信托可以满足国内多渠道房产投资需求,进而起到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华贵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39-42
不具备事实婚姻构成要件的各种男女间的同居关系,已经成为较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由此而带来关于子女及财产关系方面的纠纷不断出现,因此,有必要对同居关系进行法律上的规制,以减少各种纠纷的出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如何完善同居关系的有关立法,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将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定位为一种法人,并且"通过在法律上创造条件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利益的维护",以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为制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托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该法应当规定对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实行托管,且为该法规定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托的投资对象,在范围上应当限于股票与金融资产;该法应当赋予这种信托的有关当事人以分散投资义务,赋予这种信托的受托人以谨慎投资义务与确保投资收益不低于法定的最低收益率的义务,对受托人违反信托实行过错推定,并针对这种信托确立起国家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政府采购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取得物质基础 ,实现管理经济生活职能的基本法律形式。它与一定的市场主体 ,国家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民事合同的平等要求 ,更有它自身的主体特殊性、目的公共性、资金财政性等特点。因此被规范于经济法体系中。但因其公、私法交织的特性 ,所及法律关系必然接受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规范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生产为前提,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特性、环境资源所具有的公共品的特点以及我国在科技发展上不均衡,需要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对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形成进行引导和调控。我国循环经济的构建必须要立足我国的现实,采用先单项立法,后综合立法的分阶段立法模式,建立多层次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