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型社会以抑制自然资源消费、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负荷为目标,其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关键。日本对于构建循环型社会,除了国家的立法来规范主体的行为外,还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国民的环保参与意识。通过企业和民众依法自觉地正确处理废弃物来保护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日本对于废弃物的良好处理,值得我国很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白皮书》看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日本在推行循环型社会建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为此,本文通过对日本《循环型社会白皮书》的介绍,探讨和分析了日本政府在建设循环型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四点方针。  相似文献   

3.
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回顾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循环经济已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的战略方针。日本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政府、区域、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许多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政策、法律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确立以循环型社会为目标的环境立法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我国循环型社会立法体系,已成为21世纪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想目标,作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循环基本法》,其中立法理念、基本规划和原则的确立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是其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循环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的考察和研究,从比较中借鉴,探索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为正处于由理念倡导向政策试验示范及至全面推进的转折时期的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理想途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须有法治的保障和推动。日本是公认的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不仅在全社会真正确立了循环经济乃至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而且从法律体系构建到具体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政府于1992年首次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新目标:灵活运用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机能,发展环境负荷量小的可持续型农业。在日本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基本措施;在技术方面大力推进了土壤改良技术和化肥、化学农药减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生物、诱虫灯等物理技术的研发,有效地推进了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扭转我国目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我国农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过程,尤其是2005年日本提出新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制定日本农业“全面向重视环境保全型转变”的方针,使日本农业政策向农业环境政策变化迈出历史性的步伐。分析日本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在法律体系建设和农业消费者、生产者参与等方面的做法和特点,以及在滋贺县、群马县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构建利用废弃物作资源的循环经济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的重要课题。日本政府在1997至2006年间,在全国26个地区实施了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示范性工程——生态工业园区工程。这一工程的目标在于发展循环利用产业的同时将地方建设成为环境和谐型社区。要实现将地方建设成环境协调性社区的目标,针对是否应该将作为原料的废弃物的确保问题完全依赖于市场竞争的做法需要作充分的探讨,循环利用相关法律制度的运用与结构中还有应当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境社会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社会学研究中所体现出的以下一些思想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撑第一,环境社会学强调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第二,环境社会学强调社会原因的综合性;第三,环境社会学致力于推动缓解环境问题的社会变革与建设。相应地,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丰富实践,也必将从很多方面促进我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生活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减少,但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相比,新疆农村的发展依然落后。在新疆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新世纪“新图书馆运动”,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关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过去对废除科举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是否有利于清季政治改革这一层面,较少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观察问题,尤其缺少从乡村社会演变的角度来考查科举废除的影响.基于社会史的方法和理论分析科举制的废除对乡村社会的消极影响,如乡村社会精荚--士绅阶层的消失及由此造成的社会整合能力的削弱,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的受阻,乡村社会文化生态平衡的破坏,乡村教育的衰败,城乡之间逐渐分离等,客观而深入地探讨和评价科举制度废除后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多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迁,农村社会问题呈现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多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中的社区利益纠纷协调机制的结构性、社会管理的主体参与、社区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的衔接、各民族发展差距扩大化等问题不断出现。而传统社会管理方式难以为继,亟需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农村社区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多民族社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实行社区管理中软硬性管理的整合;优化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关系网络、信任结构、制度规范为内容的社会资本,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来源和理论支撑,同时现代法治又为社会资本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阶段,其社会资本也因此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存的现实形态。农村传统社会资本中诸多不良因素的延续,无疑会给农村社会法治秩序的构建带来诸多障碍。因此,当下农村社会法治建设的关键,乃是要创建有助于法治秩序实现的现代性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以乡级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民主活动把抗日和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民主政治植根于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最基层——乡村,使民众在基层政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卓有成效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为最终战胜国民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天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恩施地区由于受多方面制约因素的限制,新农村建设更具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如何加快推进恩施地区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是恩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这一任务在我国西部地区尤为艰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强调:1.由政府倡导和推动,政策层面宏观保障;2.从全局性出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眼点,破解新农村建设"瓶颈;"4.严格保护耕地,完善土地流转措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5.培育农民,提高素质,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工人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开展农村社区教育还存在农民受教育意愿不强、管理效率不高、教育经费不足、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建议在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时应考虑:以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农村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内容注重农民教育需求,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和教育方式,以及政府支持、多元筹资的资金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