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语言交际模式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任何偏离社会文化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化有差异,社会规范就不同.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一个中国人从小在中国文化氛围中长大,说英语时就难免带有中国文化的影响,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去理解和表达英语.反之英美人说汉语时亦是如此.这种不同语族人之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各种社会以及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同时也在学习文化、获得文化.语言又是一种行为,在各个不同的社会,乃至一个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语言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等特点.语言与文化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文章试对中英语言文化的部分差异做浅显的比照.揭示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其赋予词汇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把握词汇的意义尤其是文化内涵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两种语言间词汇的文化差异,即1.所指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2.所指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内涵;3.只在一种语言中独有的文化词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时主要采用1.移译;2.音译;3.音译加注;4.意译这四种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搭配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同一个词在与不同的词搭配使用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意义,即词的搭配意义.由于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存在不同的词语搭配习惯和搭配限制.在翻译这些搭配时,既要考虑到源文语言中词语的不同搭配意义,又要照顾到译文语言的搭配习惯,以确保译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一致性,文化有什么样的特性,语言也有什么样的特性,文化所具有的特性,语言也同样具有.因此,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可以窥见出各种文化特质.本文从汉彝语声、韵、调等语音各要素证明了语音层面上的文化蕴涵,它包括了语音层面所反映的汉彝民族的思维特征和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化教学与"文化体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费时低效"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文化意识首次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同时被列为新课标的五大课程目标.美国教育专家Patrick 提出"文化体验"的概念,鼓励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关注"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语言文化学习的一部分,语言文化学习是体验文化、实践文化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个基于文化比较,有明确文化学习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语言文化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重视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文字教育,能从文化视角动态地看待语言文字,揭示语言的文化价值和交际价值.他的语言教育观有三大基本内容、三个核心理念和三条指导原则.剖析他的语言教育观有利于解决当前语言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语言学习策略、构建科学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语用习惯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有很大差异.将汉语公示语译成英语时,译者要遵循语用等效原则,树立跨文化意识,加强语言修养,培养敏锐的语感,尽可能地避免语用差异引起的信息障碍,以保障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民俗语言不是“民俗”与“语言”的简单相加或一般合成,而是经过约定束成、获得广泛认知、习用的涵化有民俗要素的语言材料.民俗语言的主体,由俗语与民俗语汇两大语类构成.民俗语言最本质的内部特征是它是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言文化符号.一、民俗语言的传承与流变的关系语言和民俗一样是不能割断其历史渊源的,特别是那些口口相传的民俗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民间,千百年传承不断.历史的的连续性,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成熟和稳定性,也造成了民俗语言的传承性.民俗是传承文化的沉积.民俗语言兼具语言和民俗的特性,是人类传承文化的形态和工具,是历史的产物.民俗语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语言的形式和语汇渗透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只要使用这些语汇和语言形式就会进入一种文化氛围.因此民俗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自我肯定的文化根基之一.民俗语言具有传承性,但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与异域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一种语言吸收外来词时主要采取音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原词移植等方法.外来词在其译介和使用过程中,将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从当代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要学好一门语言,仅靠语言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影响,进而阐述文化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与语音、词汇、语法同等重要的语言要素.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从其发展历史和教学特点上来看,两种文化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人们正确运用和理解语言的先决条件,对交际活动中的语言现象有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在语境理论里,不仅包括语言和情景,也包括文化.对语言的理解,离不开文化语境,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的精华,其内涵的准确解读也不能脱离文化语境.将文化与习语这二者同时置放在语境理论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文化语境对英语习语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也有助于了解英美文化,对英语学习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中西礼貌概念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礼貌行为和语言是成功地实现有效而得体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策略.礼貌语言行为是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并与该文化的其他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决定着礼貌原则的合适性.礼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表达方式取决于语境.但是不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相对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定的语言和一定的文化相联系,在学习语言时,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同等重要,言语的使用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文化能力其则为语言的“使用规则”,本文从文化视界的角度,对涉及文化因素的“使用规则”,择例进行探讨,从汉英的文化差异,来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现象,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中日美三国的语言分别依附于各自的社会文化,又为各自的社会文化服务.由于这三个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异同,三国的语言和语言习惯也就有了差异和相似.本文力图透过这二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汉语、日语和美国英语三种语言以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语言习惯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认为只有把握了特定国家中人们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学好该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主要指语言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对理解力和思维有何作用,语言模式与文化模式有何关系.国外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德国人类学家洪堡特,他在著名的论文《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绪言)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互相影响.在研究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同时,也探讨了文化语言学.30年代至50年代.国内许多语言学工作者也曾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如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大规模地调查了西南地区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从语词的涵义方面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运用现代语言学理沦,从整个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音韵学习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沟通手段,还是整个社会进行再建构和再生产的一个中介;不同阶层的成员,在发音方式、使用的语法、词汇使用、语用习惯、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区隔;这种语言差异不仅反映了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反过来又建构了这个结构;语言的阶层区隔,其实质乃是文化的阶级或阶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换言之,也就是文化的支配问题或文化领导权问题;消弭阶层语言之间的区隔,应加强文化整合;文化整合需遵循多样性和秩序性原则.多样性原则要求在对阶层文化进行整合时,必须摒弃封闭、单一的阶层文化模式,促进多种阶层文化协调发展.秩序性原则强调建立公正的阶层文化交流秩序,要求不同阶层文化通过自觉交流和对话,建立自觉遵循的文化范式,保证不同阶层文化的平等、公正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20.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用途广泛,意义重大.他们有着自身的语言文字特征和社会语用特征.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如词汇语用意义和语用规则的不对应、价值观念引发的不同联想以及民族文化缺省等.要想使英译的公示语表达相应的语用功能,在翻译时就要对这些差异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