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立足逻辑学发展的历史,认为逻辑学作为一种科学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定民族文化发展引申的结果,因此一定文化土壤孕育的一定的逻辑学不能超越一定的文化,它必然要受到一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逻辑学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学科,一经形成就会对相应的文化现象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和制约。在逻辑东渐和文化大融合已有时日的今天,探讨这种影响和制约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7):61-71
文化在城市与社区发展中的角色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前沿的城市研究文献探索文化如何与人、与地互动构成一个场景(scene)从而定义一个城市社区,并且这样的一个城市社区场景如何进一步影响居民的态度和行为。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一个场景,它的构成不是自动的。需要参与者主动积极地用文化策略连接融合各种独立的元素,场景才成为可能。在城市或社区场景制造中有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三个主要参与主体,不同主体使用不同的文化策略来表达和倾诉自己利益。按照这样的逻辑,城市与社区已经变成一个增长机器和娱乐机器的结合体:文化增长机器。一般说来,政府管理者把文化当作一种市场和社会回应策略,市场视文化为新的经济利益点,社会群体或组织把文化当作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因此,城市或社区文化场景制造具有政治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三重特性。只有这三种特性达到平衡时,一个成功的城市社区文化场景才能形成,才能对本地区增长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北京798艺术社区、温哥华的格兰维尔岛(Granville Island)社区、赫尔辛基的电缆厂(the Cable Factory)艺术社区等三个案例来解释文化增长机器对于后工业城市与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三大逻辑之一的因明,在中国有藏传和汉传之分,不论是哪种因明,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深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制约和限制。探讨这种影响和制约的意义在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逻辑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文颖 《理论界》2023,(1):81-87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体现了一种运动力量和停滞力量之间的较量。当社会结构、文化与个体在时间加速中能寻求一种平衡时,运动力量就会占据上风,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旦平衡失效,产生结构晶体化和文化凝固化现象,停滞力量就会超过运动力量,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自我感知都会产生相应影响,个体身份也会陷入不确定之中。这种较量背后实质上仍是资本逻辑的控制,处于控制下的个体只有彻底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陈映芳 《社会科学》2012,(10):70-76
城市化运动的展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中地位的迅速上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演变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无法充分认识到"现代城市"之于中国所具有的意义,那我们就无法真正说明当今中国社会变动的逻辑。普遍存在于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城市想象,以及城市学研究中存在的学科间分异的现状,都不利于对中国城镇传统和现实中国城市社会的研究。现代城市不仅受到现代国家、市场以及社会的诸特性的影响,它自身的结构也构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及其相互间关系变动的特殊驱动力和规定力量。从城市维度切入可以发现:国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具有特殊的干预力。无论是城市社会研究还是以城市为重要维度的社会研究,都是从事中国社会研究的学者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市场竞争逻辑和社会保护逻辑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当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基本行为逻辑,两者分别从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这样两个基础层面支撑起现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市场竞争逻辑的重大意义在于:能够催生涉面极为广泛的动力;能够对每一个生产者产生强劲的激励效应;能够对各种生产要素产生一种有效的配置作用;市场竞争逻辑所催生的经济动力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社会保护逻辑对于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以人为本的“定向”作用;能够有效应对现代化建设当中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有助于社会合作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社会团结和社会安全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样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近些年,中国的文化建设一直向前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新的世纪,有新的变化,也就产生新的任务,由此文化建设在国际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结合中国文化建设实际情况,从建设文化强国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理解并讲述建设文化强国与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相统一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文化心理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化心理与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是一个总的趋势,哪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融入到全球化之中,就没有太大的发展余地。我们国家要怎样去适应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在经济上全球化,则国内的各种体制势必与国际准则一致化。经济运作遵守国际准则,不仅需要政治、经济、法律等体制的保障,而且需要契约精神、秩序原则、公平诚信、科学态度、效率至上等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习俗和文化风尚,从人的内在需要来推动人们的经济活动。这里便出现文化适应的难题。对于西方社会来说,这一切皆是…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结构的现代化。从根本上看,现代化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等方面,同步地进到一个新的文明水准。价值观作为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客体进行某种评判的关系,构成现实中的人的一种基本的思想观念,它往往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和自然万物以及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与手段,它形成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和伦理原则,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经济生活等产生及其重大的影响。所以,要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就不能不探讨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之基本特点,并进而寻求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这即是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的先进性和我国文化建设的合理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涛 《学术论坛》2002,2(4):136-140
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文化的先进性 ,但是文化又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 ,而落后文化则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应该客观认识文化所蕴涵的先进性和价值。我国文化建设倡导的是发展先进文化 ,其合理思路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主文化和亚文化、文化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