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宪法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于保障公民权利,自 17世纪立宪主义产生以来,世界各国的宪法中都普遍规定了公民的宪法权利,但是,由于各国宪政发展的路径以及宪法所处的历史时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各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不尽相同,宪法权利的救济手段也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宪政理念.本文就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美国、德国及中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之规定做一下粗略的比较,以期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内容理应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保障.我国现行宪法不仅无法回应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权利诉求,而且对已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在受到侵害时也难以寻找救济途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宪法不具有可诉性,难以在司法实践中适用.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宪法所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构建良好宪政秩序,应当增强宪法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3.
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宪法有两个核心问题 :一是约束国家权力 ,规定其权限和程序 :二是规定公民的权利 ,即人民意志通过宪法和法律来体现。个人权利构成国家权力的基础 ,限制政府权力是宪法的直接目的 ,而保护个人权利 ,则是宪法的根本目的。在我国 ,行政诉讼是实现宪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工作自由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 ,也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工作自由权具有的双重属性 ,即消极的、否定的自由和积极的、肯定的自由宪法权利属性。我国的宪政实践重视工作自由权的积极自由性质而忽视其消极自由权利属性。我国宪法应在劳动权条款中加入关于公民依法享有职业自由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了在保障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公共权力严重侵害公民的权利;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公民权利受损缺乏可诉性;侵害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尚存;监督机制缺位。针对我国宪法实施过程中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涉及公民权利的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建立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制约与制衡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注重对受教育权平等的保护,受教育权在绝大部分国家既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教育立法规定的普通权利。拟从宪法学视野探讨受教育权平等及其宪法保障的问题,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应积极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修改完善宪法,提供立法保障;严格执法,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经济宪法学是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围绕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基本经济自由与权利展开,寻求国家权力介入公民经济生活的边界。对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应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分析宪法中保障经济自由与权利的相关制度。经济宪法学还应研究经济自由与权利与其他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经济权利与自由对宪政、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权利、权力的博弈与整合促成现代宪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宪政是动态中权利、权力博弈与整合的结果。权利、权力语境中宪政的价值诉求是指在权利、权力博弈中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制约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是实现宪政的动态过程,即是如何在制度设计和实践中实现对国家权力的规制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政价值诉求实现的表征是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将我国的宪政建设放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中,农民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权利主体。基于宪政的某些缺失,农民因身份使其无法成为真正平等的"公民",农民权利也无法平等地享受宪法、法律应当给予的充分保障。如何在宪政维度保障农民权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财产权是公民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刑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宪政背景下的公民财产权刑法保护制度应遵循宪法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我国刑法对公民财产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存在诸多与宪法不相吻合的规定,有必要予以调整,并通过构建违宪审查制度最终实现刑法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与宪法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王兆刚 《东方论坛》2008,(4):87-91,10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等国颁布了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宪法的新宪法。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此进行了及时引介与热情宣传,当时出台的多部宪法文本也大量移植了世界新宪法的内容。1920年代中国对世界新宪法的宣传与移植,是对前一阶段学习西方制度不成功历程的反思和改良;反映出知识界与立宪者希望借助立宪避免和消除西方社会种种弊端的愿望;也是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结果。世界新宪法对民国的宪法观念与宪法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不同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治理产生的影响,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介绍日本和美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对两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治理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可得出相对于日本,美国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治理效果更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形成途径 ,阐明了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权思想是北美殖民地经济、政治、文化斗争的产物 ,它对后来美国人权理论和政策予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33-1937年,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在对日、对华政策上保持克制,不公开刺激日本,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有限地促进苏联力量的增长,利用苏日矛盾对日本施加压力。美国此举就是要在苏日之间精妙地玩弄平衡,以此推动东亚政治局势的稳定,使美国得以实现其门户开放的目标。这一时期美国远东政策在表面静观其变之中又存在着积极影响远东局势的因素,其实质是"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政治右倾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令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关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优越的民族心理和侵略性的政治传统;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的绥靖政策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得以延续;战后日本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机制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教育经费规范在近代中国宪法中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以来,教育经费规范逐渐浮现于中国近代宪法文本中,这一态势持续到1949年.这一现象反映了严格规则主义对中国宪法的影响,折射出围绕着教育权保障所展现的各方利益冲突.这些刚性的操作性规范力图使保障教育权的理想和现实得以统一,虽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能在合法范围内争取教育权益;但是规范和现实的落差既暴露出以严格规则主义宪法治国的伤痛,也说明了宪法并不代表宪政.  相似文献   

17.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该文从宪法和人权的一般理论出发,在比较分析国外有关宪法对人权保障的基础上,回顾了新中国人权宪法保障的历史,并提出了推进人权保障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宫笠俐 《国际论坛》2011,(6):64-69,79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日本国内针对是否批准议定书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只有美国批准议定书,日本才能批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日本应该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展示出领导者的姿态,即使美国退出,日本也要批准议定书。本文从政策决策的视角来解释日本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立场。文章认为,日本除了受其环境外交的政治目标驱使之外,非政府组织的推动、欧盟的压力以及国内产业界的让步都是促使日本选择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尽管日本批准了议定书,但由于认定议定书对日本不公平,因此日本试图在"后京都时代"脱离《京都议定书》框架。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对外军事干涉政策有了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美国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奉行一种不受国家主权限制和联合国约束的新干涉主义,美国对海地政变的军事干预就是一例。海地危机引发大规模难民潮涌入美国,威胁到美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安全,美国政府为海地政变开出一剂民主处方,不惜动用武力恢复海地的民主政权。然而,美国对海地军事干预的人道主义初衷和民主目标均遭遇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宪法的重要特征是保护公民权利。体现日本近现代发展的明治宪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昭和宪法 (《日本国宪法》)对日本人权利义务的规定有哪些不同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