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税收正义是限制国家权力以保护个人权利,将国家税收行为囿于国家与个人的二元分化。实际上,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二元结构并不是税收正义的全部内容,并且二者难以为国家税收找到合理的根据。在税收正义范畴中,应当是公共利益、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三者的统一,其中,公共利益是国家税收的目的,个人权利是国家税收的前提,国家权力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关系的工具,只有通过国家权力的合理行使达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互融,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才是税收正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税收与国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国家就成了我们深入理解税收的最佳途径。对国家的认识不同,对税收及其彰显的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关系的认识也就不同。作为两种典型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强调国家权力的重要作用,造成了税收中权力与权利的分离局面;而社会契约论则给予个人权利以崇高地位,形成了税收中权力与权利的统一格局。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别从儒家语言、儒家的人性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等视阈研究儒家文化对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认为中国的法律传统存在礼法合治、重公法轻私法、重义务轻个人权利等特点,提出中国立法一方面要对中国优秀的法律传统进行继受,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中国法律传统中重公法轻私法、重义务轻个人权利,忽视对个人财产权的尊重等内在缺陷,吸收西方国家重视个人权利、私法以及尊重财产权等现代法治理念,从而在我国建立现代法律体系,实现向现代法治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对金钱、权利和责任及其相互关系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认识,有与剥削阶级根本对立的金钱权利观和利益观.正确认识货币的本性、特性和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发挥货币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正确处理金钱、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特殊利益与劳动者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公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搞好国家社会管理治理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税收主权是国家在税收方面拥有的对内至高无上、对外独立平等的权力.经济全球化浪潮导致税收主权在观念、主权者、税法内容、权力行使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变革,着力普及人本主义税收主权思想,确立税收立宪观念,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价值平衡,坚持法律主权与让渡税收管辖权相结合.在税法制度层面,应当约束税收主权者的权力,调整税法内容,包括转换税制结构、变革流转税、创建电子商务税制,并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在英美法国家的刑事诉讼中,保释是被逮捕人或者被羁押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其理论基础是无罪推定原则,它蕴含着人权保护价值、诉讼经济价值以及诉讼效益价值;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是一项强制措施而非被羁押或被逮捕对象的权利,其理论基础究其实质仍然是有罪推定,它体现了重权力轻权利、重人治轻法治、重集权轻分权、重集体轻个体、重实体轻程序的国家主义诉讼观.在我国即将再次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应当肃清国家主义的诉讼观,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明确取保候审的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道德教育和道德约束,建设充满道德意蕴的税收制度是当今时代的诉求。税收公平、税收正义、税收责任、税收自律、税收诚信是税收道德的应有之义。在税收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必须考虑税收道德。税收道德权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键在于,寻求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公众所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理论是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其理论意旨与制度建构仍然停留在权力制约的基础之上,忽视了国家与社会对话、公法权利与私法权利的沟通,以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融合,容易引导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与制度走向歧途.因此,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运用国家和社会、公法权利与私法权利、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三对范畴,从3个维度反思当前行政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以摒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对立,破除私人邻域和公共邻域的藩篱,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融合,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传统义利观中包含着合理的因素重义轻利(重公利轻私利)、义利并重.它们分别可以适用于调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有部分学者主张,在宪法典中,国家机构宜排在公民权利之前。从根本上讲,公民权利与国家机构的位次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而且涉及到制宪者对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主张至少在宪法典正文中宜将公民权利排在国家机构之前的主要理由是:这种位次可以更好地表示公民权利高于且重于国家权力,更好地体现个人权利先于并产生国家权力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反映国家权力来自于并服务于个人权利的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于公共利益的研究,在公共利益立法诉求与理论特性、公共利益与行政权、公共利益与法律、公共利益与公众心理以及公共利益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的关系中都存在着悖论,而这些悖论告诉我们必须对公共利益标准的制定转换视角。我们应该放弃对公共利益标准的制定,回归到约束行政权力尤其是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的行政法治轨道上来,而最终我们会发现,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皈依的公共利益其实只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博弈实现行政法治后必然的剩余价值。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政府法治论"应当是最合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中国部分的微观数据,对个体权力距离文化价值观与税收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权力距离文化价值观对税收道德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权力距离文化价值观主要通过腐败容忍度对税收道德产生影响,意味着腐败容忍度影响税收道德的背后动因是个体权力距离文化价值观。研究认为提高我国居民税收道德应从规范税收自由裁量权入手,通过规范权力运行、推进税收共治,同时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构建税收信用体系中的优势作用,以此驱动个体纳税意愿。  相似文献   

13.
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9份,调查内容涉及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自由民主制度、针对中国特定政治制度的问题、自由市场与社会福利、经济对外开放、中国特殊的经济改革问题、法治与程序正义、国家主权、集体道德与个人选择、传统文化、文化和学术自由、其他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是国家借助行政权力对公民土地权利的强行剥夺。公共利益原则的提出使得国家土地征收权的行使具有了正当性,消除了人们对其是否符合宪法的怀疑。因此,在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建构中有必要确立公共利益原则,通过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边界,使得国家行政权力和个人财产权利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5.
民主:在经验与规范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把民主神圣化.其实,民主有其规范层面,也有其经验层面;规范指的是人们对民主的理想追求,经验即现实中的民主制度.前者主要从权利出发,体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后者主要是一种权力运作方式,体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民主.民主发展的逻辑是在规范与经验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它体现了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权利与权力的相互限制,以及民主的自由价值与平等价值之间的特定平衡.分清这两个层面,对第三世界国家民主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中国民主化的道路选择受民族国家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目标选择三重因素制约,充分体现了民主发展经验与规范之间互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和中国两个角度探讨权利的语义来源,在其基础上分析传统权利概念诠释之弊端,提出权利的解释应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权利效力的三种渊源——道德、习惯和法律,认为是先有道德权利、习惯权利后再有法律权利。在论证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基础上,提出是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的价值冲突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价值目标包含了发展经济、有利民生和保护生态三方面的内容,如果改革能使这三方面的价值目标同步实现,必将给国家、集体、个人和环境带来福音.但在实践中,这三个目标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会给改革带来阻力.了解冲突的原因和寻求冲突的化解方式是实现林权制度改革目标的基础.文章结合传统与现实、习俗与法律、个人与社会、发展权与环境权、集体权利与公共利益等方面论述了林权制度改革中价值冲突的原因、表现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完善税收立法是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从而实现法治财政的关键,通过对比我国与美国的税收立法,研究了我国税收立法权、税收立法体系和税收立法程序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立法中存在的观念误区和实践偏差。我国的税收立法都是在税制改革进程中进行的,基于税制改革变动性与税收法律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完善我国税收立法的路径,以利发挥税收立法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在这种分配关系中,权利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积累的社会财富,分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是为了扩大社会再生产,满足社会消费需要占有剩余产品的一种形式,它体现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主权在民理论确立的公民主权所有者地位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政治根基,公共物品理论揭示的税收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对价关系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经济考量,权利义务相一致理论要求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平衡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理解读。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法理念和经验,分析和审视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和不足,从宪政、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三个方面对纳税人权利进行立法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