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从1996年4月1日起停办保值储蓄业务至今,在两年多时间,央行先后六次调低存、贷款利率,并适时对利率结构作了相应的调整,其调整幅度之大,范围之广,频率之快,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由于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它一手把握着货币的供给,一手牵引着资金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利率上调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自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那么,利率会不会再次上调,调整的幅度有多大,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利率还会上调,每次调整幅度在0.25%左右,估计需要10次左右上调才能达到5%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1年发达国家央行频繁降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芳东 《中国统计》2001,(12):56-56
为了遏制世界经济走弱的趋势,以及避免美国“9.11”事件之后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2001年发达国家央行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实施了频繁的、幅度较大的降息行动。2001年1-11月上旬全球各大央行降息情况如下:一、美联储10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调整后)从年初的6.5%,降至2.0%;贴现率(调整后)从6.0%降至1.5%。二、欧州央行4次降息,基金利率从年初的4.75%降至3.25%; 再贷款利率从6.5%降至3%。2001年1-11月日本央行降息情况次数日期第1次3月第2次9月贴现率(%)0.250.10次数日期第1次3月第2次4月第3次5月第4次7月第5次8月第6次9月利率(%)5…  相似文献   

4.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并相应调低了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等利率水平,这是央行近年来连续第七次降息,其调整频率之快、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为改革开放以来所仅有。一、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降息的根本原因据统计表明,在613种常用主要商品中,99%以上的商品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企业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基本消失,绝大部分企业已从经济高速增长、利润非常丰厚的"暴利时代"普遍步入市场渐趋成熟、竞争激烈、盈利微薄的"微利时代"。由于利率水平决定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大幅…  相似文献   

5.
信息短波     
《四川省情》2008,(9):42-42
四川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根据2008年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银发[2008]249号),四川省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具体如下: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下(含五年)由现行的4.77%调整到4.59%,下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由现行的5.22%调整到5.13%,下调0.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信息短波     
《四川统计》2008,(9):42-42
四川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根据2008年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银发[2008]249号),四川省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具体如下: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下(含五年)由现行的4.77%调整到4.59%,下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由现行的5.22%调整到5.13%,下调0.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利率的调整或预期变动,对债券的交易行情有较强的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上升,债券价格随之下降;利率下降,债券价格随之上升.当然,这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债券的利率效应,到目前为止,比较全面阐述了债券的利率敏感性理论仍属马尔凯尔(Malkiel)的"五法则",在马氏之后,霍默Homer和利伯维茨(Liebowitz)对马氏"五法则"进行了补充,形成了完善的"六法则".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利率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推开,外币存贷款利率、本币贷款利率有了一定的上下限浮动范围,但是利率调整基本服从指令性的安排,对经济、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的仍是中央设定的存贷利率,同时由于中国的货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如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在1 996年才正式运行,国债二级市场规模过小等原因,我们研究中除在研究利率调整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因为贷款利率基本同步调整),仅当研究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时,为便于联系密切而采用了年度按月加权平均的一年期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9.
徐寒飞 《统计研究》2004,77(4):17-4
从1996年到2 0 0 3年,中国人民银行9次调整了利率,试图以利率来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工具来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是,利率政策似乎并没有如宏观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有效,利率对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明显。谢平(2 0 0 3)对于中国近几年的利率政策效果进行  相似文献   

10.
1993年7月11日,储蓄存款利率调高以后,存款选择哪个期限获得利息较多? 不妨试以现行的定期储蓄利率(这里,三年期以上的储蓄存款保值贴补率暂不做考虑),五年期限和一次存入额1000元,采用几年不同期限的定期储蓄,来计算各自所得的利息为例。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经济》2004,(2):29-30
中国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进行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首次普查,规模之大、要求之高、困难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在吸取国际和国内以往人口普查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了此次人口普查。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全过程,我们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人口普查所存在的问题、普查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如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现有核算体系中,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出现核算漏洞,致使SNA内部出现核算的不一致性以及FISIM负值。因此,SNA(2008)建议参考利率应反映存贷款的风险和期限结构。随之,国际与欧洲FISIM工作组探讨了各种经风险和期限调整的参考利率以改进FISIM核算,包括加权参考利率、匹配参考利率、长短期双参考利率、中点参考利率与SNA建议的参考利率。为了检验他们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从利率的波动性、FISIM负值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FISIM生产与使用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些参考利率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期限调整方面,加权参考利率与长短期双参考利率相对稳定,发生FISIM负值的可能性也较小。其中加权参考利率更为简单,实践操作性也更强。中国账面价值参考利率在稳定性、FISIM负值、风险调整方面都有着比较优势,缺点是没有考虑参考利率的期限调整。  相似文献   

13.
李佩瑾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6,33(6):103-112
为准确核算包含风险管理服务的FISIM产出,2008版SNA提出了对参考利率进行风险调整的建议。鉴于国民核算专家提出的多种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无法同时满足“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要求,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ISWGNA)建议继续开展关于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的研究。本文阐释了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的基本原理,对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可能思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三类调整思路的分析,本文归纳了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分歧问题。进一步地,基于对风险管理服务机制的阐述和各国金融机构经营现状的考察,本文重新探讨了分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根据我国数据的检验表明,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兼顾“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徐敏 《四川省情》2000,(2):34-35
利率政策历来是市场经济国家调节经济最直接最灵活最有效的货币政策。近年美国居民的高消费率、高投资率、低储蓄率,使美国经济取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与其利率政策不无关系。然而,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已连续下调七次之多,单方向调整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历史罕见。但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旺,资源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利率与股市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宏 《统计研究》2004,21(2):46-4
一、研究背景 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该日起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各项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由2.07%下调为1.89%.中国人民银行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54个百分点.这是自1996年开始连续7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第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6.
2008版SNA建议采用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核算FISIM流动性转换,金融危机期间多项非合意核算结果推升了参考利率期限调整的必要性。鉴于国民经济核算专家提出的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思路尚难兼顾“稳定性”、“实践性”与“国际可比性”要求,ISWGNA建议继续开展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研究。本文阐述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基本原理,演绎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多种情形,归纳现有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分歧问题,并基于追溯演变历程、细分实施效果,提出新的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使用我国数据的检验显示,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不仅增强了“稳定性”,提升了“实践性”与“国际可比性”,更是鼓励金融机构的FISIM生产方式由风险积累变为宏观审慎,由此降低流动性风险积累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央行6次调整利率,明显加大了运用利率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但从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仍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显然央行频繁使用利率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文章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我国利率变化对经济主体行为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实际利率对居民定期储蓄的影响很小、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也很小,由此我们可以探出当前利率政策不理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军  刘源 《统计与决策》2005,(3):139-140
一、关于利率调整的影响范围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只要有资金存在就会涉及到利率问题.在超低利率时代,资金供需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比如居民负债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房地产泡沫膨胀以及投资过热等.利率调整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国家宏观调控,但对企业各界和百姓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率是银根松紧的标尺,是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从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来看,降息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九九六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进行了多次较大幅度的调整。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利率从一九九六年的98%下降到目前的225%。利率下调降低了储蓄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1997~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有相对减缓的趋势。文章选取收入和实际利率运用协整和误差校正模型对1997~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进行分析,认为收入是影响存款变动的主要因素,且弹性充足;利率调整在近几年对存款的影响不大,实际利率呈现低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