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传统在今天的定位问题王生平先生在《光明日报》1996年8月24日发表如题文章认为,古传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定位问题有四:(1)定位问题的关键是:古传统=传统,还是古传统≠传统。作者认为,传统不等于古传统,但又包含了古传统。古传统对于传统是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论坛》2010,(10):110-119
楼宇烈先生,1934年生于杭州,浙江省嵊县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长期致力于国学研究与传统文化的传承。2010年4月11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的编辑、记者黄匡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冯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鲁子奇(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杨惠(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就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采访了楼宇烈先生。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在家整理书籍,一本《胡秋原学术思想研究》突现眼前,页内有该书主编李敏生先生的签字:“张东宝先生教正李敏生2001年5月。”此乃笔者客居北京期间,李先生赠送的(另一本为其撰著的《汉字哲学初探》)。  相似文献   

4.
夜读《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王步贵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及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孔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游唤民先生,新近赠我他的大作、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欣喜之余,挑灯夜读,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意境极大地吸引了我的...  相似文献   

5.
陈良运先生的《<周易>与中国文学》,是于1994年秋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申报而列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的。《周易》的研究,近10余年来有很大的进展。易学已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门显学。易学确有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不但它的主体是哲学思想,而且涉及科技、医学等众多学科。但可惜,关于《周易》与中国文学,还未得到重视。据我所接触到的,把《周易林为专节叙述的,是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这之后,包括近几年出版的、篇幅较大的一些文学史著作.只把《周易》作为《诗经》之前诗歌溯源的例…  相似文献   

6.
关于屈原的“绝命词”,《职大学刊》1993年1期刊周建忠先生《楚辞研究热点透视》(五),文中举出古今七种不同的说法,即1.《怀沙》说;2《惜往日》说;3.《悲回风》说;4.《桔颂》说;5《哀郢》说;6.《离骚》说;7《九歌》说。就我所见,建忠先生遗漏了第8种说法:《远游》说。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之一的梁宗岱先生,1934年曾撰《谈诗》一文(后收入《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北京),从比较文学乃至比较文化的角度提出:《远游》“说不定是他(按指屈原)最后一篇作品”,是屈原“在思想底夭空放射最后一次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对客观真理观之理由的反思──与肖中舟先生商榷李校利肖中舟先生在1993年第2期《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的论文《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观之理由探析》)(以下简称《探析》),从形成基础、符合关系、检验标准三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证了真理的客观性问题,为客观...  相似文献   

8.
也谈《中山狼传》中的老杏老牸──兼与石昌渝先生商榷景宏业《光明日报》(1986.1.28)“文学遗产”专栏第699期石昌渝先生《关于(中山狼传)中的老杏老》一文,论证了老杏与老在情节上的重要性后,指出:老杏,老都是不幸者,他们一生受尽了压榨和欺凌,他...  相似文献   

9.
新唯物论还是新儒学──与张立文先生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写了与张立文先生商榷的《“新气学”辨正》①(以下简称《辨》文)之后.我很希望张立文先生能够作答,以纠正我文中可能有的错误或误解。最近.拜读了张立文先生的《超越与创新──答李存山先生》一文②(以下简称《答》文),于细心领教之后,仍觉大惑不解,故与张立文先生再商榷。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多年前,当我作为撰著者之一部分参与并最终有幸较早拜读到刘泽华先生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的时候,我曾深切感受到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科学了解与把握是打开中国传统思想殿堂大门的一把有效钥匙,那末,近年当我很高兴地读到沿承其师说而又有开新性发展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张分田教授所著的《中国帝王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时候,我则感知并体会到这堪称一部直视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1.
简论《诗经》的风雅传统〔新加坡〕周颖南《诗经》是中华诗歌文学之源,它的优良艺术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一直灿发光彩。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对《诗经》艺术传统的直接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概括地说,这就是对民歌和人民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的吸取,现实讽喻和政治批...  相似文献   

12.
近日研习著名学者傅有德《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教改革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一文(载《孔子研究》2005年5期),文中针对犹太教改革的作用、影响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等做了精辟的阐述,笔者读后颇有感触,并由此引发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保护、发展等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关于《白门新考》的考辨郭黎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210024)《南京史志》1996年第二期刊登了万绳楠先生《白门新考》一文,文中提出与传统不同的新说,认为白门(宣阳门)不是六朝都城建康的正门,而应是城南面西头第一门。然据笔者寓目的...  相似文献   

14.
自 20世纪 80年代“文化热”席卷中国大陆以来,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探讨的热度历久不减。人们更衷情于卷帧浩繁的典籍文化,却疏忽了活生生的生活文化;多蔽于观念层面和理想型态,对日常生活社会和人生似有一种隔离的感觉。尽管早有学者呼吁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研究必须深入至民间社会、基层人群,但至今少见力作问世。因而,王学泰先生新作《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甫面世,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称誉为“发现另一个中国”。 鉴于目前研究背景和情状,本刊旨在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志趣更多地引向中国文化中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大传统”“小传统”的提法受到一些学者的价值学意义上的质疑。但在未找到更为中立合宜的词之前,我们姑妄用之),展开对诸如小传统的实质、结构、功能,小传统与大传统的关系,小传统在民间社会的传承、传扬及其对民间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知识分子与小传统,小传统与国民性,小传统与区域文化,小传统在现代化转型社会的文化建构中的命运以及小传统之于未来中国的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为此本刊特辟“小传统与中国社会”专栏,诚邀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各界方家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5.
宇宙的辩证发展决不会终结——与郝宁湘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的辩证发展决不会终结——与郝宁湘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读者评议栏发表的郝宁湘先生《“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以下简称郝文)对同刊1995年第5期发表的拙文《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拙文)提出了若干问题,读后深有所感。...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与民族(本土)传统的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不断触及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的《高老庄》(贾平凹)与《孕妇和牛》(铁凝),21世纪初年的《秦腔》(贾平凹)与《天香》(王安忆),即为此一命题的代表性个案。《高老庄》将女性的生育力设置成可能带来高老庄传统复兴的外在力量,《秦腔》则提供一个地方传统(秦腔)的女性守夜人形象,但女性经验却从没有进入叙事对“本土传统”的建构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孕妇和牛》将女性孕育能力看作是文化传统再生产的内在力量,《天香》则以女性所传承、持守的地方小传统(刺绣)为支点,来重写中华精英传统(大传统)。《孕妇和牛》和《天香》代表着对女性与传统关系的几点全新理解,呈现了将女性的身体和文化经验植入本土传统建构的可能性。这样的“植入”,不仅意味着女性参与本土传统的赓续进程,也意味着对本土传统的重新定义,还意味着打捞被以往的“传统”省略的女性经验,可能要超越父性传统与女性之间压迫与屈从/反抗、大与小、上位与下位的二元对立模式,呈现两者间复杂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出版时间尚不到一年的《非常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版)一书,我听到的赞誉已经很多。我对编者余世存先生苦心孤诣编撰这本书同样心存敬意。  相似文献   

18.
1984年第四期《艺谭》上,刊出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先生《“白发三千丈”和<秋浦歌〉》——唐诗纪行》一文(张守惠泽,原载1983年10月21日《每日新闻》晚刊)。随后,松浦先生又写了《关于李白(秋浦歌〉注释的几个问题》,由张采民译后载于《李白学刊》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这两篇文章是作者于1983年9月上旬参加早稻田大学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访华团实地访问后写就的。文中,一方面对(秋浦歌)中涉及的三个具体地名——逻人、江祖、天平,在实地考察与引证清人所撰(池州府志)的基础上作了令人信服的考释,纠正了历来多种注本…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丁原明高晨阳先生撰写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近30万字的学术专著,由动笔到最终出版,历时七八年,可谓是一部灌注着作者心血的开拓性研究的力作。周立升教授在此书的《序》中指出,“该书内容丰富,评析中...  相似文献   

20.
陈琳《应讥》写作年代辨疑顾农关于陈琳《应讥》(《艺文类聚》卷二五、《全后汉文》卷九二)一文的写作时间,今人罗宗强先生以为在作者归顺曹操之后(《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第3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张连科先生《陈琳集校注》更具体地系于“建安九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