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与路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已成为中国管理学者的重要共识.对"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直面实践"的路径概括为阅读书刊,了解实践;蹲点企业,观察实践;介入企业,改变实践3种模式.为促进研究者能更好地直面实践展开研究,需要打破学术界与实践界的人才流动壁垒,强化企业界与学术界的人才流动;改革注重短期学术论文发表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鼓励学者参与管理实践的激励机制;构建研究者与实践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2011’"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以"直面中国的管理实践"为主题,从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的内涵、机制和成果评价进行了丰富而有启发性的探讨。论坛强调"中国实践导向的管理理论研究"的价值,认真探索中国情境理论化的方法和实例,达成了源于中国管理实践的理论研究基本共识,呼吁正确评价实践导向的管理理论研究,强化了"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学术导向的影响,期望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合作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3.
大向砥砺,学术铿锵——《批评》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对〈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响应与批评》一文就《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提出的3处事实谬误和2处逻辑瑕疵做了回应,并就学术争鸣的方向以及直面中国管理实践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做了阐述,以期管理学界能够就直面中国管理实践这一主题展开科学和理性的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4.
在响应<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主旨,高度认同"实践导向"在中国管理学术转型中的意义的同时,遵循"质疑、争鸣"的学术传统,批评了该文在"事实"和"逻辑"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呼吁致力于"创建中国管理学"的学者要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直面中国实践的管理研究的基本问题,诸如问题的缘由、学术背景、致用的内涵、指导思想、当前差距等,对在我国反思和开展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研究极具启发。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中国的管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管理研究所承担的最重要的使命,具体而言,从4个方面对"我国当前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进行阐明:直面中国管理实践而非国际一流学术标准;框定问题优先于界定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而非简单问题复杂化;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  相似文献   

7.
以“实践”为关键词的“中国·实践·管理”论坛对“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简称“直面”)进行了较有意义、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价值探索.基于“直面”的时代背景、论坛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发展脉络,尝试对“直面”的历程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认为在未来“直面”时,“实践学者”、论坛与“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该厘清中国管理实践的研究范畴与边界,更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直面”乃至中国管理学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需要回归管理研究的本质,避免“直面”研究走进新时期下的管理丛林.  相似文献   

8.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需要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明明 《管理学报》2011,8(8):1115-1121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经在中国管理学界形成广泛的共识。"直面中国管理实践"不仅要关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也要大力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这不仅是揭示管理实践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管理研究实现与世界对话的客观需要。在分析了东方管理相关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局限的基础上,结合《荣誉的逻辑》的内容,系统论述了迪里巴尔纳开创的企业管理实践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范式,旨在为实现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实战层面上的突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管理学报》2011,(8):1255
"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是专注并深入中国实践的管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将检阅落实管理科学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的成果,探讨落实"直面中国管理实践"方针的重大问题。邀请实践成效显著的学者介绍相关成果,旨在将管理研究引向恢弘的中国管理实践,进而产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理学在中国”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韩巍 《管理学报》2008,5(2):161-168,176
主要围绕《管理学报》"学术讨论"栏目的系列文章展开讨论:首先检讨了"和谐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其"规范学术"的研究进程;接着针对"东方管理学"、"和合管理理论"的相关表述,分析论证了这2种理论比较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以及缺乏"直面管理实践"经验基础的不足,指出学术界应该审慎对待类似的中国管理理论建构;最后,就如何强化中国管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文瑞 《管理学报》2011,8(8):1140-1145
《管理学报》近期的系列争鸣文章,提出了管理学发展的方向问题。西方管理学在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上存在双轨制,中国则演化为学术、咨询、实业的"三岔口"。如何使"三岔口"变为"铁三角",影响着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圣吉作为非学术的咨询家,对其进行剖析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咨询和学术的关系。管理学的安身立命之地,在于学术本位,而学术本位的活力来源于面向实践和哲学思考。学术讨论和争鸣有利于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健全:管理学界应以中外学术争鸣为范例,继往开来,奠定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良好根基;《管理学报》这一平台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振杰  王学秀 《管理学报》2010,7(2):159-170,253
第2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的研讨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①对“管理学在中国”研究的理论反思;②“管理学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包括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模式和战略管理实践等问题的研究;③“管理学在中国”的理论体系建构。本届研讨会的学术特色为:逐渐向解决中国实际管理问题聚焦;平等、热情与自信的学术对话;更加开放的学术视野。在研究的前瞻与期盼方面,要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切实行动;进一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采用那些适合于原创性知识形成的研究方法:加强“管理学在中国”的国际学术交流等。  相似文献   

13.
盛昭瀚 《管理科学》2019,22(5):1-11
问题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在人类管理理论时代性贡献与实践性关系上, 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 而是问题.真正有价值的实际问题既能使管理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又能使管理理论保持与时俱进的鲜活度, 并且理论的学术价值与真理性最终只能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来证明.反之, 长久地脱离生动的管理问题, 忘记实践本身就是伟大的思想者, 或者一味生活在别人的思想栅栏和理论围城中, 终究会使我们自己的学术生命力慢慢衰落.问题导向原则要求我国管理理论研究不仅坚持实践化, 更从本国国情出发, 以解决我国现实问题和指导我国管理实践为主旨, 最终推动管理学术中国化的实现.当前需要认真弄清楚这一学理逻辑的基本形态与范式, 弄清楚如何在问题导向原则中保持这种形态的持久张力, 并使这种形态超越民族与地域的局限而融入人类管理学术整体文明之中.  相似文献   

14.
We consider how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led to an emphasis on positivistic research approaches in business schools, and we explain how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could be the basis for academic management knowledge. We then discus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s journals use to determine which articles to publish and how reviewer motivations may influence these processes. Given this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context, we argue that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management research relevant for management practice receives little support. We propose changes to encourage more innovative research that offers stronger ties between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与管理实践的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学报》杂志致力于推动中国实践管理的研究工作,及时而且必要。从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现状、学术和科学问题提炼、中国管理模式总结3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突出管理实践的学术研究,希望引发学术界对管理研究的思考,在提升研究规范性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管理理论,增强国内学术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术与实践隔阂:和谐管理的桥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术与实践各自自我循环的运作模式,使得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从管理知识的形成与使用视角来看,原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管理知识的类型,目前学者们认为面向实际问题解决产生的模式2知识比传统学术研究产生的模式1知识更具实践价值,但分析发现模式1与模式2因其优劣互补而分别适应于不同的管理问题;其次是目前实践者对管理知识的消费偏好,据此给出了缩减管理学术与实践隔阂的整体思路及措施.和谐管理理论揭示了如何定位组织中核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双规则机制,将其应用于上述措施,有助于促进管理学术与实践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7.
A highly contested issue in management science is its relevance to practice. Despite third parties’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role in chang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vided parties, the long-standing literature on the relevance gap has paid third parties little systematic attention. Drawing on a boundary-spanning perspective, and the concept of brokerage in particular, we review how the consultant role is discussed as an intermediary third party betwee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Based 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133 articles, we identify different intermediary consultant roles linking management science to management practice. Our findings detail how the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intermediary consultant roles performed by academics or practitioners relate to several key relevance criteria, how management knowledge flows when including intermediaries and how intermediaries in different roles relate to different audienc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develop a third-party model of intermediary consultant roles and knowledge flows. The model indicat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rd parties in shaping the interaction and knowledge flows betwee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has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ersistence of the relevance gap. Regard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we suggest how management scientists could target third parties as new key practitioner audiences. Considering third parties, and thus moving away from a two-party view, opens up promising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oles and role shifts of various intermediary actors and on how different intermediary audiences may appreciate different types of academic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平 《管理学报》2010,7(3):321-330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经历了3个阶段,其话语权经历了从萌芽到催生到完全西化的演进过程.西方管理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可以解构为:引领学术共同体的学者;先入为主成为管理理论的主流;自诩为普世的管理学理论;控制大量国际学术期刊;借力强势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扩散和推广其研究方法与范式;依托国际化的英语语言等.当前,需要统筹"中国管理的理论"与"中国的管理理论"2条研究路线,在争取话语权利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话语能力,并以国内话语权的建构为切入点,继而争取国际话语权.在此过程中,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在学者个体话语权和中国管理研究集体话语权2个方面齐头并进,坚持问题导向的本土化研究思路,通过理论研究与组织管理实践的共同努力,最终重构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