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的涵义,长期以米就存在不同的看法,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争论。《学术研究》1980年第五期和1981年第三期上分别发表了邹永图同志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和张云勋同志的《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政法制度、设施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过去的一些哲学教材,往往把它划入社会意识的范畴。现在有的同志又把它们划入社会存在的范畴。邹永图同志就是持这种看法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初探》,《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以下简称《初探》;《对“社会存在”范畴的再理解》,《学术研究》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再理解》)但我不赞成把政法制度看成社会存在,仍觉得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我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意识的主体性理解封毓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人们通常是就其对社会存在的关系,把它定义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点说,就是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社会物质生活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现实,而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不同回答展开的。因此,分清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  相似文献   

5.
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三种倾向张国珍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4期发表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哲学界掀起了一股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热潮,出现了三种错误倾向。第一,否认历史观基本问题,不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那么,社会历史观中有没有社会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如果有,这种关系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承认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否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论断相悖?这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唯物史观,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应该如何规定社会主客体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张云勋同志在《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一文中,对拙作《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提出了商榷意见,(以上两文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3期以及1980年第5期)使我得到不少教益。这里,笔者拟就几个分歧较大的问题,再谈一些浅见,请张同志及其他同志批评指正。 (一) 在讨论中首先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范畴,同辩证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无意识社会心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一样,社会心理内部,也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按教科书所讲,科学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生产力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然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在理论上早已迭成共识,那么,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是生产力,是否混淆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界限?科学究竟应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解决这一教学难点问题的关键是运用辩证法.我们认为,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即认识世界,这是科学认识功能,这时科学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二是在物质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这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这时科学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仁 《东岳论丛》2002,23(6):61-6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展开的。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从总体上看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有些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写道,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论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个道理,人所共知,似乎用不着再作什么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之一,自它创立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无疑是先进的世界观和力法论。然而传统的历史唯物论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这些缺陷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范畴本体化。传统历史唯物论从本体的角度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并在本源与派生的关系上论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根源性。几乎未曾专门论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认知性。这样,历史唯物论的范畴就仅具有本体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 历史主客体理论与历史之谜的“解答” 当主客体关系的讨论从认识论进到历史观时,遇到了以下两对范畴在科学历史观上的地位的不同理解,即历史的主客体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社会基本问题在建构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地位问题。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应重视从物的力面的理解,因此,强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最高范畴的重要地位。另一种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的反作用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发展,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推动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等社会意识领域的配套发展,经济的"开放型"特征也势必要求教育"开放型"内涵的注入,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管理意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意识。它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宗教、艺术、道德一样,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将与人类共存亡,因此,人们有必要对管理意识作专门考察。管理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应以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原理作指导,研究和探讨管理意识的本质、结构、功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既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并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研究空间,甚至一些“元问题”也依然有探讨的必要。如果我们引进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种维度并由此来阐释此种逻辑关联的话,那就会有新发现:众所周知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成立于本体论维度,“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成立于认识论维度,“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共同决定社会实践”成立于实践论维度。只有完整把握马克思的上述思想,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语境下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政治法律的上层建筑,或者说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等,不属于社会存在。例如《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一书的作者们写道:“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社会存在所反映的不是对具体的表象,观念等等说是第一性的那个东西(后者也可能由思想体系的关系所引起),而是对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9.
第八章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本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部分。主要内容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的社会历史观;而且通过对劳动、社会实践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分析,科学地说明了意识的实质,建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充实和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20.
五月五日至八日,湖北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召集部分哲学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举行了专题讨论会。下面是会上讨论的几个问题。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首先涉及到的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涵义。有的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分别纳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范畴,它们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在外延和内涵上,实质是一致的;并且认为凡是能够对精神文明直接或间接发生决定作用的社会现象,都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因此物质文明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